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18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081篇
综合类   335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4例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放弃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9.6%(243/244)。243例患者中9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49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75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行二期手术治疗。224例随访3~27个月,期间患者静脉曲张无复发,左下肢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63例皮肤色素沉着得到不同程度减退,3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得到愈合或缓解。单纯球囊扩张患者与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的左下肢肿胀完全缓解率、溃疡完全愈合率、髂静脉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率在术后6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96.0%vs.99.0%、84.6%vs.100.0%、5.3%vs.2.0%,均P0.05),但术后12、24个月时,后者均明显优于前者(70.0%vs.96.0%、61.5%vs.94.1%、12.8%vs.2.0%;60.9%vs.94.8%、53.8%vs.94.1%、23.5%vs.2.1%,均P0.05)。结论:腔内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联合支架植入的中期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精确合理地定位支架;规律足量的抗凝治疗,对于保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和Foxp3(调节性T细胞标志)的表达,以42例女性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组织为对照,分析Tregs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组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Tregs)的数量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与Foxp3~+T细胞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但仅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regs的浸润数量与Ki-67表达之间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微环境存在免疫抑制,Tregs浸润数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但与肿瘤增殖无关,提示Tregs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腔内治疗的7例合并冠心病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76.2(64~86)岁,术前主动脉CT和冠脉CT确诊主动脉病变和冠脉病变并存,术中造影确认主动脉和冠脉病变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后,实施"一站式"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皮下瘀斑2例,其中合并血肿1例,后者因血色素下降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2 U治疗。1例主动脉弓降部溃疡患者以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外科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6~1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PCI联合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切口或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应予警惕。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04.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他们可以在表观遗传、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节基因的表达,并协调和整合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稳态和器官发育。研究表明,lncRNA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等,从而对预防和减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作用。笔者就lncRNA与血管疾病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12月间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技术治疗的31例血液透析用AVF狭窄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27例,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2例,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2例;均接受球囊扩张技术治疗。28例(90.3%)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1例患者术后出现AVF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前臂皮下血肿,其他所有患者AVF恢复通畅并能够以正常流量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3、6、12个月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2.9%,75.0%,50.0%。结论:球囊扩张成形术处理AVF狭窄性病变微创、安全,是AVF狭窄性病变的合理治疗方法,但其中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梯度地西他滨对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地西他滨(0、0.1、0.25和0.5μmol/L)处理单核巨噬(RAW264.7)细胞。通过4’,6?联眯?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DAPI)染色和微丝绿色荧光探针(F?actin?Trakcer Green)染色后观察F?actin环的形成即破骨细胞轮廓;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Q?PCR实验检测破骨细胞标志基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K)和脊髓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西他滨抑制核因子NF?κB配体激活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F?actin环,降低了破骨细胞的TRAP酶活性,抑制了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同时也下调了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CK和MMP?9的mRNA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上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地西他滨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活性和骨吸收能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L5/S1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0岁(41.6±11.0岁);记录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症状,术前术后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评估腰骶段前凸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1例出现逆行性射精,1例患者发生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路手术时间为70~120min(90.0±27.5min),失血量为200~600ml(361.5±150.2ml);后路手术时间为50~70min(57.7±8.3min),失血量为50~200ml(106.9±56.9ml)。术后培养结果其中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未见细菌生长,但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感染性病变。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16.6±7.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骨融合率100%,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VAS评分术前平均7.8±0.7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术前4.4°±2.9°,末次随访时17.5°±2.8°,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IV期胆囊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4例IV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其中采用姑息切除术44例(姑息手术组)、采用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治疗56例(根治性手术组)、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34例(引流组),比较3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 结果:对于IVa期胆囊癌患者,3组的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治性手术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姑息手术组和引流组(17.2% vs. 0.0% vs. 0.0%,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14个月)和引流组(12个月)(χ2=12.094;14.876,均P<0.05)。对于IVb期胆囊癌患者,3组术后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组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明显长于姑息手术组(9个月)和引流组(9个月)(χ2=8.741,χ2=8.839,均P<0.05)。 结论:IV期胆囊癌患者早期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PPDG)治疗妊娠中晚期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10月47例妊娠中晚期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PDG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PDG,治疗后腹痛、发热等症状迅速缓解,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转氨酶、总胆红素、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除1例患者置管后7 d导管脱落,其余患者均常规拔管或带管分娩后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时拔管。47例患者28例自然分娩,19例剖宫产,新生儿均正常。结论:超声引导下PPDG是治疗妊娠中晚期急性结石胆囊炎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替吉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7例根治术后的胆管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42例接收术后替吉奥化疗(化疗组),45例不接受化疗(非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差异。结果:化疗组化疗后的血清KL-6蛋白、CA19-9、CA125水平较本组化疗前及非化疗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化疗过程中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35.71%)、贫血(14.29%)、色素沉着(14.29%),均为轻度;两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化疗组术后3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非化疗组(28.57%vs.11.11%;42.86%vs.22.22%,均P0.05);化疗组患者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3.7、21.5个月,均明显长于非化疗组(9.8、16.4个月)(均P0.05)。结论: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采用替吉奥进化疗对于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