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63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药学 | 2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3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开放创伤模型。横型猪随机分为A(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组),B(可吸收性明胶海绵组),C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取各时点创面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TGF-β1表达情况、伤后7d创面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伤后5~28d之间各时点,A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后7d,A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A组以合成分泌旺盛型成纤维细胞为主,B组和C组以增殖型成纤维细胞为主。结论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类淋巴系统是一个功能性脑脊液循环系统,主要发挥脑实质内代谢废物的清除功能,是脑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基础研究领域,麻醉是活体动物进行类淋巴系统神经影像学研究的前提,然而麻醉药物能否影响类淋巴系统功能还存在争议。文章对应用于类淋巴系统研究中的麻醉药物进行综述,分析干扰...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分析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4-06收治的24例采取大骨瓣切除术治疗的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6个月后通过GCS评分对预后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主要影响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意识情况、梗死面积、中线位移、是否患有心脏病以及肺部感染等因素。其他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梗死位置无明显影响。结论影响大骨瓣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意识情况,是否患心脏病以及肺部感染等,在行大骨瓣切除术前应关注上述因素,对原发性疾病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趋势,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音乐能力评估提供临床资料。方法:26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手术年龄为11~68个月,平均35.6个月;以76例1~24月龄的听力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平均月龄6.1个月。使用小龄人工耳蜗儿童音乐能力等级量表进行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评估分别在开机时,开机后1、3、6、9、12及24个月时进行;听力正常婴幼儿评估分别在1、3、6、9、12及24月龄时进行。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音乐能力得分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P〈O.05),听力正常婴幼儿的音乐能力得分亦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O.05)。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听力正常婴幼儿在听力年龄为1、3、6、9、12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听力年龄为24个月时音乐能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开机后音乐能力随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并在开机12个月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6.
董瑞|杜锡林|张章|李江斌|赵磊|樊东|臧莉|鲁建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2):1600-1604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闭合术(EMA)与传统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其中110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EMA治疗(EMA组),6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术后疗效等指标。结果:EM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皮肤灼伤、皮下淤血、切口愈合不良、局部感觉异常)均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疗效(局部复发、色素沉着)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位结扎联合EMA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有效地结合了传统手术和微波治疗的优点,兼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47.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状态与细胞转移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株腹水型肝癌细胞的DNA含量,进而提供细胞增殖状态的信息。结果:F和P细胞的DNA指数及细胞增殖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F细胞的淋巴结转移瘤的G2/M期比率高于其原发瘤。结论:两株细胞的转移率与细胞的增殖状态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老年人肺部感染的诊断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肺部感染性疾病比较多见 ,现就老年人肺部感染的诊断和合理用药谈点看法 ,供临床参考。1 诊 断老年人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手段是胸部X线检查 ,而且多采取高仟伏摄影 ,以缩短曝光时间 ,避免老年重症病人不易配合所造成的X线模糊。实验室血液检查血沉、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等对诊断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某些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及X线影像均不十分典型。特别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小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发病较高 ,其X线表现多为非特异性改变 ,可表现肺纹理增多 ,边缘模糊呈羽毛状 ,中间夹杂着较淡的斑点状或…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及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2.84,1.42,0.71 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UC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和柳氮磺吡啶于造模后第8天灌胃给药,连续7 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末次给药后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观察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如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MP-9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p38 MAPK,p38 MAP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上皮破损并可见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明显,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肠组织损坏明显改善,Occludin,ZO-1蛋白明显增多(P<0.05,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中葛根芩连汤各组中以中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通过抑制MMP-9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TJ蛋白的表达,从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0.
本文活体观察兔急性CO中毒后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结果发现中毒组动物95%视野模糊不清;细静脉明显扩张,管径为41.25±9.57μm;细动脉痉挛变细,管径为11.0士4.47μm.动静脉比值为1:4.57±0.13.同对照组比较,以上数据均有明显差异(P<0.01).并发现血流速度减慢,60%出现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出现率达100%.95%有水肿、渗出,20%有出血.经加权积分值比较正常组为0.51±0.80,中毒组11.07±8.17(P<0.01).本文并对CO中毒所致的微血管损害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