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近年,随着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的认识和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肝移植已逐渐成为临床常见手术。从肝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方面,阐述肝移植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旨在更好的认识和指导肝移植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前脑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SD成年雄性大鼠4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1组和电针2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2d,电针1组电针丰隆,每天1次,治疗7d。第50天,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50%FeCl3诱导建立高血脂合并脑血栓模型,术后电针组电针丰隆和百会,每天1次,持续14d。用神经功能评分方法评定行为学变化,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损伤侧前脑侧脑室室管膜下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术后TC、TG、LDL升高,HD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TC、LDL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高,HE染色可见皱缩神经元,整体组织形态结构显脑缺血症,侧脑室室管膜下区GFAP面密度明显升高(P<0.01),电针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缺血侧细胞核逐渐恢复正常,治疗后面密度持续增加至术后14d,术后7d显著,电针1组高于电针2组(P<0.05)。结论高血脂阶段电针丰隆,脑缺血后电针丰隆、百会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以及受损神经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比COOK球囊支架不同放置时间对宫腔粘连(IUA)病人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复发的预防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IUA病人236例,均于宫腔镜下行TCRA治疗.按照术后COOK球囊支架放置时间的不同分成A组(术后COOK球囊支架放置时间为5 d)66...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状态与细胞转移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株腹水型肝癌细胞的DNA含量,进而提供细胞增殖状态的信息。结果:F和P细胞的DNA指数及细胞增殖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F细胞的淋巴结转移瘤的G2/M期比率高于其原发瘤。结论:两株细胞的转移率与细胞的增殖状态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董瑞  薛玲珑 《山东医药》2023,63(19):46-49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微小RNA-21(miR-2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关系.方法 选取109例IBD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56例和缓解期组53例,同期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21;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IL-2、干扰素(INF)-γ、IL-4、IL-10;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比例,并计算Th1/Th2.Pearson、Spear-man相关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缓解期组、活动期组血清miR-21、IL-4、IL-10水平及外周血Th2比例依次降低(P均<0.05),血清HMGB1、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Th1比例、Th1/Th2依次升高(P均<0.05).IBD患者血清miR-21与HMGB1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21水平与血清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Th1比例、Th1/Th2呈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IL-4、IL-10水平及外周血Th2比例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HMGB1水平与血清IL-2、IFN-γ水平及外周血Th1比例、Th1/Th2呈正相关(P均<0.05),与血清IL-4、IL-10水平及外周血Th2比例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IBD患者血清miR-21水平降低、血清HMGB1水平升高,二者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参与IB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黏膜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并通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及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2.84,1.42,0.71 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构建UC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和柳氮磺吡啶于造模后第8天灌胃给药,连续7 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末次给药后取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观察结肠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如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MP-9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p)-p38 MAPK,p38 MAP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上皮破损并可见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明显,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肠组织损坏明显改善,Occludin,ZO-1蛋白明显增多(P<0.05,P<0.01),TNF-α,IL-1β,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p38 MAPK和MMP-9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其中葛根芩连汤各组中以中剂量组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 葛根芩连汤能够通过抑制MMP-9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加TJ蛋白的表达,从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腔内微波闭合术(EMA)与传统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资料,其中110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EMA治疗(EMA组),6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术后疗效等指标。结果:EM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皮肤灼伤、皮下淤血、切口愈合不良、局部感觉异常)均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疗效(局部复发、色素沉着)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位结扎联合EMA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有效地结合了传统手术和微波治疗的优点,兼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索荚膜多糖合成基因neuC与细菌唾液酸合成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构建筛选2型猪链球菌(SS2)强毒株05ZYH33荚膜多糖组分唾液酸合成相关基因neuC的缺失突变株;系统比较分析突变体与野生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分析neuC基因缺失对细菌毒力的影响。结果应用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neuC基因在2株转化重组体中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所替代,表明neuC基因敲除突变体构建成功;突变体△neuC与野生株在菌落形态、染色特性和溶血活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突变体与2型特异性抗血清的凝集反应显著减弱;电镜观察显示突变体表面荚膜结构较野生株荚膜显著变薄,直径20~55nm,但质地更致密;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显示,突变体毒力显著减弱。结论neuC是SS2荚膜多糖合成的重要结构基因,与细菌唾液酸的转化利用密切相关;neuC基因可能藉其在唾液酸转化中的作用影响SS2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细菌的侵袭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对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开放创伤模型。横型猪随机分为A(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组),B(可吸收性明胶海绵组),C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取各时点创面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TGF-β1表达情况、伤后7d创面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伤后5~28d之间各时点,A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伤后7d,A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A组以合成分泌旺盛型成纤维细胞为主,B组和C组以增殖型成纤维细胞为主。结论可吸收性多聚糖止血海绵具有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的血压与脉搏波速度(PWV)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对402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压及PWV的测定,并根据PWV结果将受检者分为3组,PWV≤20%预测值组(n=301),20%预测值〈PWV≤30%预测值组(n=67),以及30%预测值〈PWV≤50%预测值组(n=34),检测中未见PWV〉50%预测值。结果:3组人群的收缩压(SBP)、舒张压(BBP)彼此之间有明显不同(P〈0.05),PWV随血压的升高而加快。结论:血压的增高与PWV密切相关,控制血压对减轻动脉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