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7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63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药学 | 2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3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炎性相关刺激因子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分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乳腺癌的高转移率是威胁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文中探讨炎性相关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erosis factor-α,TNF—α)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分子机制,为预防乳腺癌转移提供新思路。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在TNF-α和过氧化氢(H2O2)作用下侵袭能力发生的改变。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细胞分成对照组、TNF组、H2O2组、TNF+氮-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H2O2+阿司匹林组和TNF+阿司匹林组。用RT—PCR以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EMT相关因子Snail和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不同处理下的活性变化。结果TNF-α可促进MCF-7细胞发生EMT。在MCF-7细胞中,TNF-α可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依赖通路增加转录因子Snail的表达上调,促进细胞发生EMT。而ROS引起的E-钙黏蛋白减少以及细胞发生的EMT,仅被NF-κB抑制剂轻度抑制。结论炎性相关刺激因子TNF-α和ROS在诱导EMT时存在不同机制,TNF-α在促进肿瘤细胞发生转移中是通过NF—κB的作用上调转录因子Snail,进而降低E-钙黏蛋白的表达实现。ROS在促进细胞转移时NF—κB仅有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抑癌基因TSC1是mTOR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TSC1的突变或失活会引起mTOR的异常活化和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和细胞增殖。TSC1在神经胶质瘤、胃癌、结肠癌及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降低,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寻找靶向调控TSC1的miRNA,明确其对TSC1及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该miRNA在卵巢癌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确定候选miRNA,瞬时转染miRNA mimics和inhibitors,通过蛋白质印迹和Luciferase等方法明确靶向调控TSC1的miRNA;蛋白质印迹检测miRNA对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建立miRNA过表达和低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研究miRNA及TSC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转化、侵袭能力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动物实验明确靶向调控TSC1的miRNA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结果】 瞬时转染mir-27、mir-130、mir-204的mimics并检测TSC1的表达,发现转染mir-130的细胞中TSC1表达明显降低,mTOR下游关键蛋白mTOR、p70S6K、4EBP-1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瞬时转染mir-130 inhibitor后,TSC1含量上调,mTOR、p70S6K、4EBP-1磷酸化水平降低,进一步佐证mir-130靶向调控TSC1,利用收集的卵巢癌及正常组织检测mir-130的表达,显示mir-130在卵巢癌中含量升高。同时我们也成功构建了稳定转染mir-130的细胞系,为后续体内体外实验奠定了基础。 【结论】 Mir-130通过靶向抑制TSC1的表达,使得TSC1/TSC2复合物含量减少,对mTOR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mTOR复合物过度磷酸化,继而磷酸化下游的靶蛋白p70S6K、4EBP-1,促进蛋白的合成,尤其是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耐药等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行三维适形放疗+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47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静脉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1.3%Vs 61.7%,93.8%Vs 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5%Vs 78.3%和84.8%Vs 65.2%,1、2年复发率分别4.3%Vs 17.4%和10.9%Vs 28.3%,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检测中国肝母细胞瘤(HB)样本中Hippo及Wnt抑癌信号通路活化状态、构建肝母细胞瘤小鼠异体移植模型(PDX),并在此基础上检测候选药物疗效。方法 收集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理确诊为HB患儿的肿瘤及瘤旁肝脏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组织中YAP和β-catenin(分别反映Hippo及Wnt通路活化状态)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HB细胞系HuH6,检测TNKS1/2抑制剂(XAV939)对YAP和β-catenin的抑制作用;构建HB小鼠PDX,并检测XAV939与其他候选药物对HB PDX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YAP和β-catenin在HB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瘤旁组织显著上调(P<0.05 )。在HuH6细胞系中,XAV939能够通过稳定AMOT和AXIN1/2进而抑制YAP和β-catenin的活性。在HB PDX动物实验中,顺铂及顺铂+XAV939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且作用相似,而XAV939单独作用于PDX时,未检测到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相反,成人肝癌药物索拉菲尼能够显著抑制HB PDX的生长。结论 YAP和β-catenin在中国HB样本中同时被异常激活。然而在HB PDX模型中,相较于顺铂及索拉菲尼,TNKS1/2抑制剂未能显示明显的肿瘤抑制效应。因此,在HB中靶向Hippo和Wnt通路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胰头癌早期诊断和降低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99例胰头癌的临床资料,对其首发症状和根治性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结果:(1)胰头癌的早期症状为上腹部胀痛,闷胀不适,食欲下降伴明显乏力和体重减轻,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可发现胰头癌的间接征象(胆总管扩张,或末端呈"毛笔"尖样,胰管增粗、移位等).(2)胰腺残端闭锁胰肠套入式吻合加空肠盲端减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1)对高危病人提高警觉,联合应用影像技术可提胰头癌的早期诊断.(2)PD改良式Childs重建是减少术后胰瘘和手术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我们通过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过氧化氢(H2O2)作用下侵袭能力发生的改变情况,观察炎症刺激是否可以促进肿瘤细胞转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在胆道闭锁领域发表的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梳理研究热点,为今后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中文文献来自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的期刊数据库,英文文献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时间范围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8日。从年代分布、通信作者、国家/机构分布、期刊分布状况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09.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症给我国医疗带来沉重负担,除肝脏移植外的治疗,包括药物、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均是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令人满意。目前国内外南或共识常常侧重单一的治疗方式,亟需合理、规范、个体化的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这也应是门静脉高压症MDT诊疗模式的最终目标。门静脉高压症的MDT诊疗方式需要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肝功能水平、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脾功能亢进等)和当地医疗优势综合评估得出。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尽可能选用创伤小、止血效果好的治疗措施。既往有出血史或出血停止的患者应尽快完善相关评估并提请MDT讨论以选择下一步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上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可应用药物、内镜治疗,外科预防性治疗是否能使患者获益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支持。微创外科是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内外科联合治疗可能会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