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用计量病理学方法探讨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方法 利用多功能图像分析系统对 2 6例成釉细胞瘤的上皮细胞进行计量形态学和DNA含量分析 ,并用角化囊肿、根尖囊肿、含牙囊肿各 10例进行对比。结果 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及形态参数比较显示 ;成釉细胞瘤明显大于含牙囊肿 (P <0 .0 5 ) ,与角化囊肿和根尖囊肿相近 ;滤泡型大于丛状型 (P <0 .0 5 ) ;外周细胞明显高于中央细胞 (P <0 .0 5 )。结论 成釉细胞瘤上皮细胞增殖活跃 ,其增殖特性符合临界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检测舌癌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0例舌白斑和32例舌癌,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检测舌白斑和舌癌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0.0%(2/10)和59.4%(19/32)。突变的19例舌癌,12例出现第5外显子突变,7例出现第6外显子突变,2例出现第7外显子突变,15例出现第8外显子突变。其中单外显子突变10例,多外显子突变9例。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舌白斑和舌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2/10)和46.9%(15/32);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I、Ⅱ期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IV期病例(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的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舌癌的符合率为75.0%(24/32)。结论:舌癌发生过程中p53基因有突变,最多发生在第8外显子,其次为第5、6外显子;P53蛋白阳性的舌癌患者多处于临床晚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3.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的损伤 ,以及免疫因素的作用致使红骨髓脂肪变 [1 ] 。主要特征为全血细胞减少 ,临床常表现为重度贫血、出血和感染。当合并妊娠时 ,病情更为复杂难治 [2 ] ,母儿死亡率高。现将我院近 14年收治妊娠合并再障 10例的临床处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85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院分娩总数 2 5 5 5 9例 ,其中妊娠合并再障 10例 ,发生率 39/ 10万。所有病例均符合 1987年宝鸡市全国再障会议的诊断标准 [3]。10例患者年龄 2 1~ 34岁 ,平均2 9.2岁…  相似文献   
114.
急性胰腺炎 (A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自身消化性疾病 ,属危重急腹症之一 ;尤其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 ,其呼吸功能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 72 %和 6 7% ,死亡率高达30 %~ 5 0 % [1 ]。据 Ram in等 [2 ]报道妊娠期 AP发生率为 1:3333,虽然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较少见 ,但因二者相互影响且发病急 ,进展快 ,临床过程凶险 ,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MOF) ,对母婴生命危害极大。现就我院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4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 1997年 8月至 1999年 7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4例 ,其发生率占同…  相似文献   
115.
环丙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副作用少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 我院制剂中心配制过程中发现部分制剂有大量的针状结晶出现,这些针状在用力振摇后会消失,稍静置后又复出现,但经放置数天后可自行消失。 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观察与试验,包括配制时操作过程,调节 pH时加乳酸的浓度和速度,均做了不同程度的调解,仍有此现象发生,后来发现在各种操作过程完全相同时;也会出现这批有结晶,而下批没结晶这种现象。 经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总结发现在夏季时,出现结晶的情况少得多,而春秋和冬季时此现象较…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突变方式及野生型p53对突变基因的修复。方法留取4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新鲜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采用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培养细胞,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的基因表达。提取转染后各例细胞DNA及对应的肿瘤组织DNA,分别进行PCR反应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核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3例出现异常电泳带。核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第6外显子的第203号密码子点突变;第8外显子的第272至290号密码子之间出现碱基缺失和碱基插入。野生型p53转染后的细胞DNA序列分析显示,p53第6和第8外显子的5个突变位点均恢复正常。结论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过程中具有较高频率的p53基因突变,突变方式多样,涉及多个密码子;外源性野生型p53可有效地修复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中突变的p53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17.
传统的石蜡包埋病理诊断方法由于操作处理所需时间长(一般70~80 h),所以不适应现代临床医学快速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8.
HSV-tk与p53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野生型p53基因(wt-p53)联合杀伤人涎腺 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wt-p53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逆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的基因表达;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p53基因治疗后对肿瘤细 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并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单独转染wt-p53 及HSV-tk/GCV基因5 d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54%和38%;两者联合转染5 d后,细胞的存活率 降至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SV-tk、wt-p53基因联合应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强于 此两基因单独应用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 2 (COX- 2 )及生存素(survivin)在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5 0例良性、17例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COX- 2与survivin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腮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正常腮腺组织COX- 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 %、10 0 %、0 ,其荧光指数(FI)分别为1.79±0 .12、3.0 1±0 .4 0、0 .82±0 .0 5。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6 %、10 0 %、0 ,FI分别为1.0 6±0 .5 9、1.85±0 .16、0 .5 6±0 .0 8。各组间COX- 2与survivin表达量有明显差异(P均<0 .0 1)。在17例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中COX- 2与survivin的协同表达率为10 0 %。结论 COX- 2与survivin基因与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及恶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30例颊癌及10例颊黏膜白斑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改变组织中P16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颊白斑和正常颊黏膜无p16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在30例颊癌标本中,7例标本p16纯合子缺失,纯合子缺失率是23.3%(7/30);5例颊癌出现点突变,均发生在第2外显子上,点突变率为16.7%(5/30)。经DNA直接测序,发现5例点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其中3例突变位点相同,均在第99密码子上由GAT突变为AAT,由门冬酰胺取代门冬氨酸;对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12例颊癌组织进行P16蛋白的检测,发现11例标本P16蛋白表达缺失,1例点突变标本表达正常。结论 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是颊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