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02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659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72篇
  3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比较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的“组合微创”技术和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轻中度腰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无根性症状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39例(Meyerding分级均≤Ⅱ度),其中17例采用“组合微创”技术,22例采用“传统开放”技术,对两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影像学指标、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Meyerding分级、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传统开放组术中出血平均值大于组合微创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Meyerding分级≤Ⅱ度且无根性症状的腰5/骶1滑脱症相对于传统腰椎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微创优势。这种“组合微创”技术是治疗腰5/骶1滑脱症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GDM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健康孕妇(对照组)各40例。两组孕妇均于胎儿、胎盘分娩后于胎盘中央带取材,行常规HE染色和IGF-1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IGF-1表达强度和分娩的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IGF-1表达强于对照组。IGF-1主要存在于滋养层上皮细胞胞浆和少数血管内皮细胞中。与对照组孕妇新生儿比较,研究组孕妇新生儿CD+3、CD+4、CD+4/CD+8显著较低,CD+8显著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胎盘组织中IGF-1表达强度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结论GDM胎盘组织中的IGF-1表达水平较健康孕妇高,GDM胎盘组织中的高IGF-1表达可显著影响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生物标志物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表达与FOLFOX方案化疗后结直肠癌患者短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癌患者,使用改良FOLFOX6(mFOLFOX6)或改良FOLFOX7(mFOLFOX7)方案治疗12疗程后随访1~3年,比较TS的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3年总生存率。结果 TS+和TS-患者的疗效分布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0.510,P=0.015);TS+和TS-患者的恶心呕吐(χ2=18.644,P<0.001)、腹泻(χ2=16.518,P<0.001)和口腔黏膜炎(χ2=23.344,P<0.001)发生的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38.3%,而TS-为31.4%(Log rank χ2=6.417,P=0.011,HR=1.784,5%CI:1.084~2.936)。结论 TS基因表达情况对结直肠癌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其中TS还可预测患者中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对比镍铬合金铸造桩核、玻璃纤维桩及钛螺纹桩三种不同修复材料在牙体修复术中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本院行牙体缺损修复术治疗的102例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共156颗患牙)随机分三组,各52颗患牙,镍铬合金组使用镍铬合金铸造桩核修复,玻璃纤维组使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钛螺树脂组使用钛螺纹桩+树脂核修复,对比三组修复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三组术后1周各指标有效率均达100%,随访2年后,三组边缘密合度、修复体颜色匹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修复体完整性和牙龈反应方面,玻璃纤维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修复体完整性方面,镍铬合金组根折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钛螺树脂组桩核脱落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牙龈反应方面,玻璃纤维组牙周炎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2年后成功率分别为镍铬合金组80.77%,玻璃纤维组96.15%,钛螺树脂组71.15%,玻璃纤维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三种材料近期修复效果相当,远期修复效果中,玻璃纤维桩合用树脂核材料在修复牙体缺损方面比镍铬合金铸造桩核和钛螺纹桩合用树脂核材料优势显著,具有不易折断或脱落,炎症发生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5.
肝源性溃疡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消化性溃疡,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较单纯消化性溃疡者高。目前肝源性溃疡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发展而成的。因存在肝硬化的基础,肝源性溃疡的治疗除抗溃疡治疗外,还需考虑原发病的治疗,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特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6.
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高亲和力受体。它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肝脏在胆固醇逆向转运(RCT)中选择性的摄取高密度脂蛋白(HDLs)。SR-BI与HDL相互作用调节脂质代谢和影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的各种血管细胞功能。此外,SR-BI还参与了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SR-BI的功能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7.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并且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新辅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后,疾病进展可得到控制,并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本文就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与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胃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98例)和正常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食管裂孔疝病史、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的BMI、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均高于正常组,而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年龄≥50岁、BMI较大、有食管裂孔疝史、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较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食管裂孔疝史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3.659,3.675,3.487,P<0.05)。结论 BMI、合并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对该类患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单侧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微创手术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单侧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04例。将104例入选病例分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组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组,每组5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LU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CNL组(P<0.05或P<0.01),两组结石清除率均为100%。PCNL组和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31%和19.2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NL与RLU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RLU不损伤肾脏,出血少,适用于有条件开展RLU的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气腹期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次组、持续组及对照组,其中单次组于麻醉诱导前单次静注右美托咪定,持续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各组构建气腹前(T0)、气腹达到压力后即刻(T1)、5 min(T2)、10 min(T3)、20 min(T4)及40 min(T5)时的相关情况。结果持续组NI及HR在T1~T3显著降低,均低于同组T0时(P<0.05),且持续组NI水平在此时间段内波动程度更大;T4~T5时NI水平恢复至与T0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1~T4时段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NI水平(P<0.05)。持续组SBP、DBP水平在T1~T3时段逐渐升高(P<0.05),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单次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持续组上述指标水平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单次静注0.6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缓解气腹构建后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促进患者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