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gene transfer of canstatin on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mice. Methods Fifty-six 7-day-old C57BL/6J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OIR) group, empty vector group and treated group, 14 mices in each group. Except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mice in the other groups were exposed to (75±2)% oxygen for 5 days and then back to the normal air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OIR. On postnatal 12 day, the treated group was received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anstatin pCMV-HA, while the empty vector group was received the same volume of empty plasmid. The changes of retinal vessels were observed by Evans blue angiography on postnatal 17 day. With parafin section which stain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then the number of endotheliocyte nuclei breaking throuhgh 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 was observed and count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Results Retinal blood vessels distributed regularly in treated group compared with OIR group and empty vector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umber of endotheliocyte nuclei breaking throuhgh ILM in 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F= 39. 006, P< 0. 001).Conclusion The canstatin pCMV-HA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OIR.  相似文献   
72.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 方法 经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或(和)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的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弥漫性或(和)囊样黄斑水肿患者33例37只眼,玻璃体内注射40 mg/ml的TA 0.1 ml,随访1~9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炎症反应、晶状体、眼底情况,OCT或RTA检查视网膜厚度改变,FFA观察毛细血管渗漏情况。 结果 治疗后1、2、3个月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44.07±118.80)、(195.53±57.70)、(181.42±54.79) μm,与治疗前的视网膜厚度(724.35±227.41) μm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2、12.84、13.90,P 值均<0.001)。视力分别为0.39±0.19、0.45±0.24、0.43±0.21,与治疗前的视力0.20±0.16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445、4.349、3.474,P值分别为<0.001、<0.001、0.03)。FFA显示治疗后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增生性改变减轻。9例患者眼压≥20 mm Hg(1 mm Hg =0.133 kPa),其中4例≥25 mm Hg。3例患者4只眼分别在治疗后4、6个月黄斑水肿复发。未见晶状体混浊加重,无感染发生。 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TA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但有部分患眼黄斑水肿复发、部分患眼出现眼压升高。(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05-208)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aPVR)的易发因素 ,发病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 164 7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分析其中aPVR的发生情况。结果 单纯发生于赤道部以前的PVR共 63例 ,儿童较成人多发。眼球穿孔伤所致aPVR较非外伤原因多见。曾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者aPVR明显多发。aPVR一次手术成功率 76 19% ,复发者均为儿童 ,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 6 2月。结论 儿童、眼球穿孔伤和伤后眼前段手术是aPVR的易发因素。aPVR复发周期长 ,须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4.
角膜板层撕裂伤在临床上较少见。1991年5~7月间我们遇到2例,经显微手术缝合后获得较佳效果,报告如下: 例1,姜××,男,26岁,农民。因右眼被木棍刺伤半小时到我院门诊就医,检查视力:指数/30cm,眼压指测正常。右眼上睑外侧皮肤呈弧形裂开,长约7mm,下睑中部垂直裂伤,长约10mm,结膜充血,角膜1~4点钟距角膜缘2mm呈半圆形板层撕裂,深达1/2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75.
Fuchs综合征亦称异色虹膜性睫状体炎。国内已有几篇对该病的报告资料,但因该病的诊断与白内障的关系极为密切,并且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19例Fuchs综合征兼有白内障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随访8个月~8年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MicrolamelarkeratectomyforcorrectionofhighmyopiaXieLixin谢立信,HuLongji胡隆基,ZhangXinchen张新晨,DongXiaoguang董晓光andJiHuiqian纪惠谦Instit...  相似文献   
77.
复杂眼球穿孔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类型和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眼球穿孔伤植人人工晶状体(IOL)的类型和时机选择。方法 对78例(78眼)复杂眼球穿孔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及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Ⅰ期IOL植入术(12例)、Ⅱ期前房型IOL(57例)及虹膜隔IOL植入术(9例)。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2.8月。结果 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力预后与眼后段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或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结论 复杂眼球穿孔伤植入IOL应建立在具有良好视功能的基础上,不要盲目追求Ⅰ期植入。对于无视网膜脱离或化脓性眼内炎者可Ⅰ期植入,否则均应Ⅱ期植入。晶状体囊保留者可选择后房型IOL囊缺失者可选择前房型IOL;伴外伤性无虹膜者则建议选择虹膜隔IOL。  相似文献   
78.
肿瘤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关于肿瘤的治疗的研究从未中断.上世纪70年代初,Folkmn发现[1]肿瘤组织生长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因而提出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假说.纤溶酶原(plasminogen,PG)包含5个称为kringle的结构域,其多种形式的kringle水解片段都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抑制新生血管增生和肿瘤生长的作用,近年发现的kring 1-5(K1—5)是其中活性最强的一种[2].下面就近年对K1-5这一新型血管抑制因子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经瞳孔温热疗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hy,TTT)采用810nm激光,治疗后极部多种体积较小的脉络膜视网膜肿瘤。近年来,人们摒弃了治疗时视网膜上需产生不同程度可见光斑的传统光凝治疗观念,TTT试图以不产生可见反应或仅见轻微颜色反应来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本文综述了此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非外伤性角膜穿孔的原发病,为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角膜穿孔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 ,对山东省眼科研究所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间377例非外伤性角膜穿孔住院患者(383只眼)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角膜穿孔的原发病.结果 感染性角膜病是导致角膜穿孔最多见的原发病.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最多(145例,37.9%),其次为真菌性角膜炎(95例,24.8%),再次为细菌性角膜炎(52例,13.6%).8只眼发生2次角膜穿孔,原发病分别为HSK(4例)、Mooren溃疡(2例)、坏死性角巩膜炎与细菌性角膜炎各1例.33只眼为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穿孔,植片穿孔的原因依次为植片自溶(10例,30.3%)、HSK复发(8例,24.3%)、植片细菌感染(6例,18.2%)、免疫排斥(4例,12.1%)、Mooren溃疡复发(4例,12.1%)与真菌性角膜炎复发(1例,3.0%).结论 感染性角膜病是导致角膜穿孔最多见的原发病.其中HSK与真菌性角膜炎分别居于首位与第2位.1只眼多次发生角膜穿孔的原发病中,HSK与Mooren溃疡常见.植片自溶与HSK复发是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再次穿孔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