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误诊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发病率较低 ,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我院共收治 3例患者 ,均在外院诊断为葡萄膜炎 ,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致使病情加重。虽经积极治疗 ,但最终 2例行眼内容物摘除术。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2 7岁。因支气管哮喘、肺水肿、昏迷 ,在外院抢救 ,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剂量不详 ) ,5d后患者意识恢复 ,自感右眼视物不清 ,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经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剂量不详 ) ,治疗无效 ,于 1997年 9月 3 0日以“化脓性眼内炎”入院。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眼前手动 ,左眼 1 0。眼压 :右眼 17…  相似文献   
62.
HLA-DRB_1基因配型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HL A基因配型在减少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 91例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术后双盲法进行供受体 HL A - DRB1 基因分型和临床观察 ,随访 12~ 2 6 mo,对其基因配型情况和术后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1例患者中 6 1例随访资料完整。其中 16例供受体有 1个基因位点相符 ,在这些配型良好的病例中 ,5例 (31.2 4% )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但随访期间无植片混浊 ;45例配型不好的患者中 ,术后 2 3例 (5 1.11% )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其中 5例发生了植片混浊。结论  HL A- DRB1基因配型未能显著减少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3.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55例(55只眼)4~14岁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后随访3~33个月的结果,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35只眼(63.64%)。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是后囊混浊,激光截囊术的成功率仅为71.43%。并对人工晶体植入屈光度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作者指出,儿童外伤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并非是单纯手术学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应非常慎重地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4.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早已被肯定的许多角膜病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无论对控制很多角膜病的原发病,还是恢复病人的有用视力均被国内外学者所称道,由于我国供体角膜的匮乏,尚缺乏对较多病例的远期疗效观察,现将我科233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观察1~10年,平均观察4年  相似文献   
65.
随着眼前节显微手术的推广和普及,白内障摘除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在我国已迅速开展起来.因此,眼科医生们迫切需要一种在术中使用的快速、安全、且对眼内组织无毒性作用的缩瞳剂,来减少在这些手术中因瞳孔过大带来的并发症.国外常规应用乙酰胆碱(mecholyl),但国内尚无生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Twist基因干扰对体外培养的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系,并构建Twist干扰质粒和对照质粒.分为Twist干扰质粒组、阴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各组应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方法,转入相应的质粒表达载体,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发生迁移的内皮细胞并计数;铺Matrigel胶,行内皮细胞体外成管实验,观察Twist基因干扰对内皮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Twist基因干扰对RF/6A细胞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ranswell小室计数结果表明,转染Twist干扰质粒后,迁移的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PBS组(F=23.786,P=0.000).体外成管实验结果表明,Twist干扰质粒组内皮细胞成管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PBS组(F=7.159,P=0.014).Ttwist干扰质粒组的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Twist基因干扰可显著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pAkt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7.
眼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及血管抗性的主要因素 ,但在眼部的生理作用仍不清楚。本文对这一系统在眼部产生部位 ,生理和病理作用及对眼部疾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例(19眼)眼外伤患者选择悬吊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情况。结果随访6~25个月,0.3~0.5者4眼(21.1%),0.6~0.7者5眼(26.3%),0.8~1.0者9眼(52.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恢复眼外伤患者的视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9.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效果。方法 59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平均随访20要脱盲率为100%,脱残率为88.14%,矫正视力〉0.5者占71.18%。20.33%有一定程度人工晶状体夹持,5.08%发生后发障。结论本术式是安全的,显著减少了术中并发症,使妇数患儿建立了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0.
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对44例(48只眼)无法应用裂隙灯激光及眼内激光患者行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4只眼);视网膜分枝静脉栓塞4眼;Eales病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眼,在视网膜复位术中采用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封闭裂孔。结果29眼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视网膜病情得到不同程度控制。19眼视网膜复位术后,随诊6~12个月,视网膜在位,裂孔封闭。结论双目间接眼底镜下激光治疗以其独特的优点,扩大了临床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