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角膜上皮的完整和无血管状态对维持角膜生理功能和透明性至关重要。各种致病因素造成反复上皮缺损、糜烂、溃疡、新生血管长入,导致假性胬肉形成。角膜上皮病变正成为角膜病主要致盲因素,其根本原因仍是角膜缘干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不足。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采用角膜缘含干细胞组织移植术重建角膜上皮。本文就近年来角膜缘移植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1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为了修复由于化学伤、热烧伤等引起的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Thoft[1]于1977年设计了自体结膜移植术,并取得一定疗效。然而角膜上皮细胞和结膜上皮细胞毕竟是2种不同…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Vogt-Koyanagi-Harada (VKH)综合征患者的眼科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青岛眼科医院确诊为VKH综合征的50例(100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部B型超声等眼科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VKH综合征患者眼部的医学影像学特征.结果 FFA检查提示94眼造影早期视盘呈边界不清强荧光,晚期增强,早期后极部多处点状强荧光,晚期多灶性荧光渗漏,呈墨渍样扩大并彼此融合,其中85眼后期形成多灶性、大小不一的泡状荧光积存,7眼伴斑驳状荧光,9眼见条状低荧光.OCT检查发现85眼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多灶性渗出性脱离,9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渗出性浅脱离,8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多灶性脱离、渗出不明显但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波浪样隆起.眼部B超检查发现100眼均表现为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增厚,65眼见玻璃体内大量细小弱回声点,96眼见视盘隆起,85眼见后极部多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并累及黄斑区,10眼伴周边部睫状体脉络膜扁平脱离,3眼仅见黄斑区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结论 VKH综合征患者的FFA、OCT、眼部B超等影像学检查均有特征性表现,根据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合理选用上述检查,可提高VKH综合征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4.
眼内窥镜直视下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焓  董晓光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594-1597
目的:探讨在眼内窥镜直视下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在眼内窥镜指导下行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6例常规组作为对照,观察比较术后视力、散光、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1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内窥镜组8例术后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正,UBM检查示所有16个人工晶状体襻全部位于睫状沟内,而对照组有3个人工晶状体襻位于睫状沟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内窥镜组术后增加的散光度数较对照组小(P=0.042)。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结论:眼内窥镜下可使术者直视下完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并将人工晶状体准确固定于睫状沟内。  相似文献   
55.
内质网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质网是一个动态的膜性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蛋白质的合成、修饰、折叠、类固醇、脂质和糖原的合成以及钙的储存与钙稳态的维持等。内质网含有大量的伴侣蛋白、糖基化酶以及氧化还原酶,为新生肽链的折叠提供了优化的环境,同时内质网质量控制系统能通过内质网相关性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过程,降解非正确折叠或修饰的中间产物。内质网对应激十分敏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内质网内环境的改变将影响蛋白质的折叠效率和能力,  相似文献   
56.
保持原有的形态;C组视网膜黏附黑色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不易分离.荧光显微镜下照相观察:A组铺片成功率为30%,视网膜血管变形,模糊不清;B组铺片成功率为90%,视网膜血管均匀规则分布;C组铺片成功率为30%,黑色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部分黏附,血管背景成像不均匀.结论 良好的规范操作技巧和恰当的多聚甲醛固定时间是保证小鼠血管灌注造影视网膜铺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急性圆锥角膜水肿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治疗急性圆锥角膜的屈光增视效果.方法对急性圆锥角膜水肿共21例21眼,术时行双极电凝处理,与稳定期圆锥角膜18例22眼在同等条件下行PKP术.术后7天、1,3,6,12,15月分别以角膜地形图等方法测得角膜屈光状态与增视效果.结果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术后7天裸眼视力0.42±0.16,最佳矫正视力0.61±0.22,术后15个月裸眼视力0.6±0.15(≥0.5者90.9%),矫正视力0.93±0.18(≥0.5者100%),模拟角膜计读数43.43D±2.53D,角膜非对称指数0.78±0.27,角膜散光2.25D±1.77D,等效球镜-1.76D±3.16D,每个时间点的屈光结果与稳定期圆锥角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圆锥角膜水肿与稳定期圆锥角膜行PKP术,同样可以获得迅速稳定的屈光增视效果.  相似文献   
58.
虹膜色素上皮 (iris pigment epithelium ,IPE)与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都来源于神经外胚层 ,二者可能具有许多相似的功能 [1 - 4 ] 。国外进行了 IPE细胞移植的研究 ,但主要是异种或同种异体间的移植。自体 IPE细胞移植已应用于临床 ,然而 ,自体 IPE细胞移植后移植结果的组织学研究报道甚少。我们将兔的自体 IPE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并对其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IPE细胞的准备12只健康有色兔 (青岛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 ,摘除右眼 ,分别取其 IPE细胞单独培…  相似文献   
59.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误诊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发病率较低 ,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我院共收治 3例患者 ,均在外院诊断为葡萄膜炎 ,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致使病情加重。虽经积极治疗 ,但最终 2例行眼内容物摘除术。现报告如下。例 1 男 ,2 7岁。因支气管哮喘、肺水肿、昏迷 ,在外院抢救 ,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剂量不详 ) ,5d后患者意识恢复 ,自感右眼视物不清 ,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经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剂量不详 ) ,治疗无效 ,于 1997年 9月 3 0日以“化脓性眼内炎”入院。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眼前手动 ,左眼 1 0。眼压 :右眼 17…  相似文献   
60.
HLA-DRB_1基因配型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HL A基因配型在减少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对 91例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术后双盲法进行供受体 HL A - DRB1 基因分型和临床观察 ,随访 12~ 2 6 mo,对其基因配型情况和术后排斥反应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1例患者中 6 1例随访资料完整。其中 16例供受体有 1个基因位点相符 ,在这些配型良好的病例中 ,5例 (31.2 4% )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但随访期间无植片混浊 ;45例配型不好的患者中 ,术后 2 3例 (5 1.11% )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其中 5例发生了植片混浊。结论  HL A- DRB1基因配型未能显著减少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