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小鼠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表达水平是否有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7 d龄C57BL/6J新生小鼠32只,分高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高氧组小鼠以密闭氧箱内以75%±2%氧浓度饲养5 d后置于正常氧浓度环境中,正常对照组小鼠于正常氧环境中饲养.于小鼠生后12、14及19 d时分别取高氧组和对照组小鼠各2只(4只眼),经尾静脉行2%伊文思蓝溶液灌注并做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高氧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生后19 d幼鼠3只,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观察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取生后19 d高氧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取其视网膜组织并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行反转录PCR,2%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照相.提取视网膜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同RT-PCR),配制荧光定量实时PCR反应体系(总计20μl),在60℃检测荧光信号,分析图像.分别取高氧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P19小鼠行眼球切片,常规处理后TERT抗体孵育37℃ 60 min,HRP酶标二抗孵育30 min,DAB显色,中性胶封片,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高氧诱导模型小鼠牛后12 d眼底后极部出现大片无灌注区,生后14 d眼底后极部出现新牛血管迂曲、渗漏等视网膜血管病变.生后17~19 d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高峰.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基本看不剑突出内界膜的血管芽及血管管腔,内界膜下视网膜内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高氧组见大量突出内界膜伸向玻璃体腔的血管管腔及血管芽,内界膜下视网膜内也有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19 d高氧模型组小鼠视网膜TERT及bFGF 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提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75,5.667;P<0.05).生后19 d实时PCR检测高氧模型组小鼠视网膜TERT mRNA表达较同日龄正常对照组小鼠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104,P<0.05).生后19 d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视网膜新生血管TERT表达阳性,同日龄对照组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TERT表达阴性.结论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和新生血管形成相关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可能会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99-205)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晶体植入后迟发性葡萄膜炎:附8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人工晶体植入后迟发性葡萄膜炎(附8例报告)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谢立信,董晓光,杨雪萍,曹景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这些反应经过药物治疗,多数在术后1周内逐渐减退和消失。但也有炎症消退后突然又复发,甚至...  相似文献   
13.
血管能抑素是最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来源于Ⅳ型胶原.实验证明其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诱导其凋亡,在体内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血管能抑素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在眼科基因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本文就血管能抑素的发现、命名、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在眼科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Twist基因干扰对体外培养的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系,并构建Twist干扰质粒和对照质粒.分为Twist干扰质粒组、阴性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各组应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方法,转入相应的质粒表达载体,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发生迁移的内皮细胞并计数;铺Matrigel胶,行内皮细胞体外成管实验,观察Twist基因干扰对内皮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Twist基因干扰对RF/6A细胞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ranswell小室计数结果表明,转染Twist干扰质粒后,迁移的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PBS组(F=23.786,P=0.000).体外成管实验结果表明,Twist干扰质粒组内皮细胞成管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PBS组(F=7.159,P=0.014).Ttwist干扰质粒组的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Twist基因干扰可显著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pAkt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一种效果好的视网膜固定方法.方法 30只小鼠取出眼球后在角巩膜缘刺一小口,A组24只眼球,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B组16只眼球,用FAA固定液(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10 mL、体积分数95%乙醇85 mL、冰醋酸5 mL混合)固定;C组20只眼球,置于FAA固定液中浸泡1 min后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过夜,脱水后去除角膜、虹膜和晶状体,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其差异.结果大体观察A组大部分眼球皱缩变形,视网膜脱离率高;B组、C组眼球形态均无明显变化,无视网膜脱离发生.HE染色示A组标本视网膜结构疏松,有较多裂隙,且易发生视网膜碎裂;B组标本视网膜过度压缩,视网膜各层结构不清晰;C组标本视网膜结构清晰,细胞排列紧密,色泽艳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组均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但C组标本染色效果优于A组、B组,且脱片程度低,适用于视网膜组织的固定.结论采用FAA先浸泡再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视网膜组织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和FAA固定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观察的可行性.方法 C57BL/6J小鼠于生后7 d置于含体积分数(75±2)%氧气的密闭氧箱内,每日加食换水替换母鼠,5 d后返回正常大气环境,制作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于生后15 d、17d、19 d、21 d、24 d、30 d麻醉小鼠后行质量分数2%Evans蓝上腔静脉灌注,5 min后处死,摘取眼球,固定后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 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小鼠视网膜深浅2层血管网及中间的连接血管,并能动态反映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形成无灌注区、血管扩张迂曲及渗漏、新生血管及血管瘤的形成.后期血管增殖反应慢慢消退这一过程也能呈现.显影清晰、完全,方法简便、可重复性高.结论 Evans蓝灌注血管造影可准确、动态反映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形态特点,且价格低廉、简单易行,为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眼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继发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97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对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7眼中有48眼继发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黄斑部脱离高度为66~937μm,平均(293.21±56.26)μm,脱离范围大多局限于中心凹。4眼严重者脱离可达近下方血管弓处,脱离边缘可见视网膜下积血。在RVO继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中,同时继发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占53.03%.结论RVO继发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远高于以往报道,是引起RVO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眼内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劳地栒橼酸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由其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较罕见,且预后极差。2005年6月,我们收治了1例该菌所致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确切病因不清,一般认为本病男性多见,治疗以巩膜切除或切开术为主,目前国内文献尚未见玻璃体切除治疗的报道。我院曾收治1例青年女性患者,经多次巩膜切开术治疗无效,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系,应用噻唑兰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巴曲酶对RPE增生活性的影响。结果当巴曲酶浓度不大于1/10KU.mL-1时各浓度巴曲酶组(1/100KU.mL-1、1/32KU.mL-1、1/16KU.mL-1、1/10KU.mL-1)与对照组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455、0.675、0.159);巴曲酶浓度为1/8KU.mL-1时OD值明显降低(P=0.000)。OD值与培养液渗透压呈明确的负相关(r=-0.951,P=0.000);巴曲酶组和等渗对照组OD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渗透压符合RPE生长要求的前提下,巴曲酶对体外培养的RPE增生无明显影响,其应用于玻璃体手术中控制眼内出血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