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最新研究表明,γ~δT淋巴细胞与微生物产物接触后,可表达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性标志同时表现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引发CD4~+ CD8~+αβT细胞强烈的免疫应答.目的:初步验证γ~δ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具有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特性,摸索一种体外大量扩增γ~δT细胞的简便方法,并利用基因修饰方法转染FasL 至γ~δT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观察实验,于2007-08/2008-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供、受体大鼠分别为清洁级成年健康封闭群雄性Wistar大鼠及SD大鼠,共60只,体质量200~320 g.方法:采用三袖套血管吻合法建立大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获取受体大鼠血液中γ~δT细胞,并初步验证其功能.常规分离获取SD大鼠单个核细胞,以Mtb-Ag进行体外诱导扩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TCRγ~δ磁珠分选试剂盒进行阳性分选,并进行淋巴细胞中γ~δT细胞所占比例的检测.建立pLXSN FasL反转录病毒转移体系,检测转染后的γ~δT细胞.结果:活化γ~δT细胞表现出与树突状细胞相似的细胞黏附功能,在移植排斥反应中γ~δT细胞具有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特性.新鲜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中γ~δT 细胞仅占4.5%,Mtb-Ag 刺激培养10 d 后,γ~δT 细胞所占比例可高达72.2%.经免疫磁珠阳性分选,γ~δT 细胞比例高达99.1%.获得的285 bp FasL片段,证明PA317细胞中有FasL基因整合.以pLXSN FasL反转录病毒转移体系转染的γ~δT细胞FasL~+细胞占97.3%.结论:实验验证了γ~δ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实现了γ~δT细胞的体外大量扩增;成功构建了PA317/pLXSN2FasL~+病毒上清转染体系,并以Fas配体基因修饰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胰腺移植受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供鼠缺血预处理组(DIPC组,n=12),受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n=12).I/R组、DIPC组和RIPC组大鼠均接受胰腺移植,再灌注后第5 d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和吸收功能,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活性,取受鼠回肠黏膜组织检测小肠黏膜湿重、微绒毛高度及宽度、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取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结果:再灌注后DIPC组和RIPC组血清TNF-α含量、淀粉酶活性、MDA含量、MPO活性、小肠黏膜通透性、细菌移位率和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均低于I/R组;血清NO和SOD含量、小肠黏膜吸收功能均高于I/R组(P<0.01).结论:供鼠和受鼠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均可保护大鼠胰腺移植受鼠小肠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细菌移位率. 相似文献
23.
24.
CD15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155(poliovirus receptor,PVR)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2例结肠癌组织及72例结肠正常组织中CD155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55在正常对照组无阳性表达,结肠癌组阳性表达率为41.18%,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Dukes分期之间CD155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5,P〉0.750),CD155阳性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无相关关系(P=0.665,P=0.768)。结论 CD155在结肠癌发生的早期就已出现,并存在于结肠癌的整个发展进程,可以利用CD155与NK细胞激活性受体(CD226/CD96)的结合,进一步激活NK细胞对结肠癌的活化杀伤性作用,从而为结肠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26.
27.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6~1995年我院经手术治疗确诊的急性坏性性胰腺炎59例,本文就其严重并发症休克、急性肺损伤(ALI)、多器官功能障碍(MOD)、感染性胰腺坏死、败血症和腹腔内大出血等作一回顾性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59例中女40例,男19例,年龄20~78岁。42例伴有胆囊结石,其中继发胆总管结石11例。手术均在发病24~72小时内进行。主要方法为胰包膜广泛切开,坏死组织清除,腹腔灌洗和引流。3例同时作胆道、胃、空肠三造瘘。凡伴有胆结石者加作胆囊切除或造瘘或胆总管引流。再次手术者(2~4次…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50例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drg2的表达;以150点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大样本分析Ndrg2的表达特点.结合组织芯片相关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结直肠癌组织Ndrg2表达显著低于其自身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组织芯片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组织Ndrg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Ndrg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UICC分期无关.结论 Ndrg2可能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29.
30.
目前我国普通外科研究生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严进宽出”的录取和毕业制度,不合理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忽略,浮躁的学术氛围,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冲突,导致了培养质量的低下。采用的对策有:改革传统的录取和毕业制度,建立导师遴选和考核机制,优化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实行中期考核和淘汰制度,合理的安排临床和科研工作,加强综合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