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50例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drg2的表达;以150点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大样本分析Ndrg2的表达特点.结合组织芯片相关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结直肠癌组织Ndrg2表达显著低于其自身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组织芯片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组织Ndrg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Ndrg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UICC分期无关.结论 Ndrg2可能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50例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drg2的表达;以150点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大样本分析Ndrg2的表达特点.结合组织芯片相关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结直肠癌组织Ndrg2表达显著低于其自身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组织芯片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组织Ndrg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Ndrg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UICC分期无关.结论 Ndrg2可能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50例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drg2的表达;以150点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大样本分析Ndrg2的表达特点.结合组织芯片相关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结直肠癌组织Ndrg2表达显著低于其自身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组织芯片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组织Ndrg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Ndrg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UICC分期无关.结论 Ndrg2可能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4.
TLSFJM对小肠移植大鼠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TLSFJM对大鼠小肠移植受体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细胞的影响和对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受体外周血及移植肠CD4^ 、CD8^ 、CD25^ 淋巴细胞和IL-4、IFN-γ的表达。结果:TLSFJM显著抑制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淋巴细胞CD4^ 、CD8^ 、CD25^ 和IFN-γ的表达,并提高IL-4的表达,显著延长受体大鼠的生存时间,但不能防止体质量下降,移植肠仍有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征象。结论:TLSFJM通过影响受体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淋巴细胞对大鼠小肠移植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单独使用尚不足以作为预防和控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超级肥胖患者腹腔镜代谢手术中手术室护理操作要领.方法 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实施的30例超级肥胖患者的腹腔镜代谢手术的手术室中遇到的相关风险因素与采取的相应解决措施,提出较安全、精准、完善的超级肥胖患者手术室护理操作要领.结果 通过处理导尿困难、外周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置管困难、血压监测困难、体... 相似文献
106.
背景:胰腺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直接威胁着供胰和受体本身的存活,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缺血预处理可使靶器官在随后的缺血中得到保护,目前成为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麻醉科。材料:雄性SD大鼠70只(250~320g),3~6个月。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04在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正常大鼠6只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2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6只和缺血预处理1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1次)、缺血预处理2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2次)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3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均行单纯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②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各组较再灌注前血糖下降;缺血预处理2次组血糖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②各组大鼠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P<0.05)。③各组大鼠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一氧化氮含量高(P<0.05)。④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P<0.05)。⑤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低。⑥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再灌注后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胰组织中凋亡指数值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显著低于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⑦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缺血预处理2次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合成、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缺血5min再灌注5min2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预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107.
背景:胰腺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直接威胁着供胰和受体本身的存活,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缺血预处理可使靶器官在随后的缺血中得到保护,目前成为器官移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麻醉科。
材料:雄性SD大鼠70只(250~320g).3~6个月。
方法:实验于2001-09/2004—04在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实验室完成。正常大鼠6只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2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缺血再灌注组6只和缺血预处理1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1次)、缺血预处理2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6只(缺血5min再灌注5min 3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均行单纯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②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m 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①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各组较再灌注前血糖下降;缺血预处理2次组血糖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②各组大鼠再灌注后2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低(P〈0.05)。③各组大鼠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一氧化氮含量高(P〈0.05)。④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P〈0.05)。⑤各组大鼠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中丙二醛和髓过氧化物酶含量:缺血预处理各组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低。⑥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再灌注后缺血预处理各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胰组织中凋亡指数值低;缺血预处理2次组显著低于较缺血预处理1次组和缺血预处理3次组(P〈0.05)。⑦各组大鼠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再灌注后缺血再灌注组胰组织Bax蛋白高表达,Bcl-2蛋白低表达.缺血预处理各组再灌注后移植胰组织Bax蛋白低表达,Bcl-2蛋白高表达,而缺血预处理2次组Bcl-2蛋白表达最高,Bax蛋白表达最低。
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合成、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和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有关;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减轻多形核白细胞黏附与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有关;缺血5min再灌注5min 2次是最佳的大鼠移植胰缺血预处理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体外大量扩增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 的方法, 以及不同剂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对大鼠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并扩增大鼠骨髓细胞,用不同剂量GM CSF培养,6 d 和10 d后收集悬浮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免疫表型鉴定,并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诱导未致敏T 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小剂量GM CSF 培养获得的DC(GMlowDC) 形态上具有DC 的典型特征,在细胞表型、细胞功能试验上具有未成熟的特性,具有DC 的典型特征,细胞表面高表达CD11c,低表达CD80,CD86及MHC II类分子,与大剂量GM CSF加IL 4的联合组培养获得的DC( GMhighDC) 相比,其体外刺激未致敏T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弱.结论 笔者所建立的培养未成熟DC 的方法是可行的;GM CSF的剂量与细胞的成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胰腺移植受体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2只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胰腺移植组(PT组, n =12)及银杏叶提取物预处理胰腺移植组(EGb组, n =12),大鼠均接受同系胰腺移植。EGb组于移植前1d和30min予受体静脉注射EGb (1.5mL/kg)。移植术后5 d测定小肠通透性和吸收功能,检测血清TNF-α,NO,SOD和淀粉酶活性。取受体回肠黏膜组织测定小肠黏膜湿重、微绒毛厚度及宽度、MDA含量及MPO活性。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脾组织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易位情况。结果 :EGb组血清TNF-α含量( P <0.01)、淀粉酶活性( P <0.01)、MDA含量( P <0.05)、MPO活性( P <0.05)、小肠通透性( P <0.01)、细菌易位率( P <0.01)和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均低于PT组;血清NO和SOD含量、小肠吸收功能均高于PT组( P <0.01)。结论 :EGb预处理可保护胰腺移植受体大鼠小肠肠黏膜屏障,降低细菌易位率,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少TNF-α生成、减轻嗜中性粒细胞黏附与聚集、增加内源性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0.
目前国内吻合器技术在胃窦癌手术中的应用较少,本总结我院6年来在胃窦癌手术中运用三吻合器技术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