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少儿期迟发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延迟发病的肠旋转不良少儿期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8年至2008年临床诊断明确并经手术治疗的23例迟发性肠旋转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经过立位腹部平片或透视检查;9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2例行辅助钡灌肠检查,20例行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13例行腹部CT扫描.术前确诊18例,确诊率为78.3%.全部病例经拉德(Ladd)手术治疗.结论 迟发性肠旋转不良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小肠扭转、肠坏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以传统的Ladd手术为主,且对此疾病早诊断、早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抑癌候选基因Ndrg2在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分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50例不同分化级别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drg2的表达;以150点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大样本分析Ndrg2的表达特点.结合组织芯片相关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结直肠癌组织Ndrg2表达显著低于其自身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组织芯片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组织Ndrg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Ndrg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UICC分期无关.结论 Ndrg2可能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 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 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者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者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者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m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l亿,而目前全世界有2.85亿糖尿病患者,按目前速度增长,2030年全球患糖尿病人数将达5亿[1].我国是第二大糖尿病大国,现有患者约4000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 相似文献
16.
尼可地尔降低门脉压力及其血液动力学机制的实验研究董光龙,刘小玲,张贞乾,王俊义,胡家露中华消化杂志;1994;14(3):133利用药物降低门脉阻力和减少门脉血流,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防治上消化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已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利用血管扩张... 相似文献
17.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