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 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48)。 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创伤所致主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34例创伤性主动脉损伤患者(交通肇事伤31例、坠落伤2例、物体砸伤1例)。男23例,女11例。患有高血压病10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胸主动脉离断6例,主动脉夹层共19例。开放手术5例,年龄(44.80±20.57)岁;2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孙氏手术,1例B型夹层及2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术中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9例,年龄(45.93±11.01)岁。结果开放手术时间(403.20±30.30)min,患者住院(19.00±6.04)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105.72±27.76)min,患者住院(5.76±3.08)天。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5.09±23.10)个月,两组均无死亡,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因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未开通而出现左上肢乏力麻木。结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损伤等级、损伤累及部位及解剖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但远期预后仍有待确定。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Ⅱ型右位主动脉弓(right-sided aortic arch,RAA)合并Kommerell憩室(Kommerell'sdiverticulum,KD)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20年8月,共13例Ⅱ型RAA合并KD患者在我中心接受外科手术。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50.46±10.31)岁。所有患者均合并KD动脉瘤及迷走左锁骨下动脉(aberrantleft subclavian artery,ALSA),其中同时合并B型夹层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2例及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8例(61.5%)经胸骨正中切口、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下行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术中均重建ALSA。5例(38.5%)经右后外侧切口行远端主动脉弓及胸降主动脉置换术,其中术中行ALSA重建及ALSA缝扎各1例,术前行ALSA栓塞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院内死亡1例(7.69%)。术后随访(5.28±3.84)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无死亡。1例行直视支架象鼻手术患者术后随访发现近端吻合口漏持续存在,但无主动脉扩张及食管气管压迫。其余患者无主动脉事件、肢体缺血及食管气管压迫表现。结论外科治疗Ⅱ型RAA合并KD可获得满意的早中期效果。术前应根据主动脉病变解及是否合并动脉瘤压迫症状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4.
体外循环中康斯特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时抽取血样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作干湿比检测并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MPO、MDA和IL-6在复跳60min、90min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90min时差异显著(P〈0.05);IL-8浓度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肺组织干湿比低于对照组(P〈0.05);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HTK液肺动脉灌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体外循环所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并探索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中心对4例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行主动脉弓成形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右侧腋动脉和股动脉及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进行,沿主动脉弓长轴靠近头臂血管根部横行切开主动脉弓,切口两端达正常段,再纵形剖开3枝头臂血管开口及近段(狭窄段)前壁,分别将无名动脉和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相邻血管壁连续缝合在一起,将3枝血管融合成一个共同腔的后壁,再用人工血管片作为前壁补片加宽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共同腔,以完成对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和头臂血管的手术矫治。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复查结果显示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形态良好,上下肢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结论:将发育不良的头臂血管近段剖开融合成一个共同腔,再用人工血管片加宽可理想地矫正主动脉弓及头臂血管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总结疗效.方法 1995年2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113例;其中合并主动脉夹层59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50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9例;根部瘤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1例,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根部瘤直径平均(68±15) mm;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70例,Ⅲ级32例,Ⅳ级11例.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97例,Wheat手术6例,Cabrol手术6例,主动脉替换加升主动脉成形术4例.其中急诊手术40例,择期手术73例.同期施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象鼻术3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为2.6%. 102例随访3~157个月,平均(78±49)个月.晚期死亡5例,随访102例,心功能Ⅰ~Ⅱ级98例,Ⅲ级4例.结论 Bentall手术仍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方法,远期随访效果良好.对有家族史的患者避免形成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破裂,根部直径≥4.5 cm推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总结股股转流下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股股转流体外氧合下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患者资料,并对这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股股转流下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患者共137例,病理类型包括CrawfordⅠ型19例(13.9%),CrawfordⅡ型66例(48.2%),CrawfordⅢ型36例(26.3%),CrawfordⅣ型16例(11.7%)。手术死亡2例(1.5%),术后30天死亡10例(7.3%)。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患者20例(14.6%),呼吸功能衰竭二次插管11例(8.0%);截瘫10例(7.3%),其中迟发性截瘫6例(4.4%)。137例患者中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31例,术后无截瘫发生。结论 股股转流下行胸腹主动脉替换术,术中能够对阻断远端各脏器提供有效保护,同时,在股股转流情况下能够降低近端主动脉游离的难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尤其适合在刚开始开展胸腹主动脉替换手术的单位和近端主动脉游离困难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 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 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 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 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毒株流行感染背景下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患者相较于非流行期的救治策略和预后的影响结果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2022年12月7日到2023年1月10日)以及无疫情流行期间(2019年12月7日至2020年1月10日)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个不同时期ATAAD患者手术策略、围手术期病死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感染组患者共14例, 无疫情流行期间的对照组共43例。感染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更短[(89.71±16.27)min对(110.09±28.99)min, P<0.01], 术后病死率相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疫情期间21.43%, 非疫情期间2.33%, P=0.02), 监护室滞留(疫情期间中位时间3天, 非疫情期间中位时间2天, P=0.04)以及气管插管带管时间均明显延长(疫情期间中位时间34 h, 非疫情期间中位时间14 h, P<0.01), 以脑梗塞为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更高(疫情期间28.57...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再次正中开胸行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在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外科中心接受再次正中开胸的孙氏手术的55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41例, 女14例;年龄(45.4±12.7)岁。首次正中开胸手术的病因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瘤、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次手术的指征残余主动脉夹层瘤样扩张, 直径超过55 mm、主动脉瘤扩张、新发A型主动脉夹层, 吻合口漏及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全麻, 正中开胸下完成, 顺行性单侧或双侧脑灌注完成支架象鼻置入和弓部替换手术。结果无术中死亡, 术后死亡5例(9.1%, 5/55), 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 呼吸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除死亡病例外, 术后脑部并发症2例(2/50, 4%), 脊髓损伤(一过性截瘫)5例(5/50, 10%);呼吸机辅助14~42 h, 中位时间17 h, 8例(8/50, 16%)超过48 h;肾功能衰竭需要替代治疗2例。完成随访45例(90%), 随访(25.9±11.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