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应用愈脐胎毒清于围手术期,观察其对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肠闭锁术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缓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愈脐胎毒清敷脐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及呕吐的发生率以评价两组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自然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脐胎毒清敷脐能有效促进新生儿肠闭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新生儿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3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闭锁患儿进行手术前后监护,术前做好呼吸道管理、食管肓端引流、合理体位、严格禁食等措施;术后强化气道和支撑胃管的管理及营养支持.结果 本组患儿45例,其中手术治疗37例,8例家属放弃手术治疗;8例术后出现食管吻合口瘘,33例治愈存活.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6例术后出现食道吻合口狭窄.结论 认真做好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转运和早期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道闭锁的转运和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9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16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的外科资料。结果 16例中13例行手术治疗,3例放弃治疗,13例患儿中11例治愈,治愈率84.6%。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2例术后有食道吻合口狭窄,行球囊扩张治愈,其余9例进食良好。结论 合理的转运处理和早期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对提高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的转运模式。方法成立转运中心,设24h专线电话,在接到转运电话后由新生儿外科医护人员各1—2名,乘新生儿专用转运救护车前往接诊,实施现场急救、途中救护及院内治疗。结果772例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至本院NICU,转运成功率为98%;全部转诊病人中,646例得到治疗,治愈599例,治愈率为93%,放弃治疗126例,死亡47例,占总转运人数22%。结论新生儿外科转运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转运途中监护与急救、稳定患儿病情是危重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转运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在新生儿胸腔手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出生6h~28天,体重2.2~4.3kg的拟行开胸手术的新生儿进行OLV,具体方法为: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复合七氟迷吸入诱导,术中用2%~4%七氟迷维持麻醉,开胸后术者通过填塞压迫侧肺使其完全萎陷,造成OLV。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调节潮气量为10mL/kg,呼吸频率30次/分,I∶E=1∶1.5,OLV后调节呼吸频率为40~45次/分,I:E=1∶1,适当调节潮气量,控制SpO2在90%以上。术中连续监测患儿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血压(M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肛温(T)并进行比较。结果:全部28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18±32min,平均麻醉时间142±28min,其中6例膈疝患儿、2例肺囊肿及8例食管闭锁患儿整个手术过程中均行OLV,平均时间82±24min,10例食管闭锁患儿和2例膈疝患儿术中因不能维持SpO2在90%以上而间断行双肺通气,平均OLV时间为46±18min,与OLV前相比,OLV后10min、30min的HR、MBP、SpO2、... 相似文献
26.
27.
46XX ,男性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两性畸形 ,我院近年收治 2例 ,特报告如下。例 1:5岁。因性别特征不明显、以两性畸形收入院。体检 :阴茎严重下弯 ,阴囊对裂及阴茎阴囊转位 ,尿道口位于龟头舟状窝 ,两侧阴囊可及等大性腺块。染色体检查为 46XX。剖腹探查 :盆腔内未见卵巢、子宫和输卵管等 ,阴囊性腺块冰冻及病理检查均为睾丸组织。行下弯阴茎矫正及外阴成形术。例 2 :1岁 4个月。也因性别特征不明显 ,以两性畸形收入院。体检情况同上例相同。染色体检查为 46XX。剖腹探查同上类似 ,一期完成下弯阴茎矫正及外阴成形术。讨 论46XX ,… 相似文献
28.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闭锁的疗效。方法将61例新生儿肠闭锁随机分成2组(腹腔镜组31例和开腹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和预后。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存活率、术后并发症P值分别为0.973、0.862,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组有20例经脐孔拖出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患儿术后脐正常,疤痕无或很小。结论腹腔镜下治疗新生儿肠闭锁技术简单、安全、几乎无瘢痕。 相似文献
29.
胎儿外科相关畸形的超声产前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胎儿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和新生儿外科早期治疗模式。 方法 分析我院1998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超声诊断 9例胎儿外科相关畸形 ,其中 6例在新生儿期手术治疗 ,2例保守治疗 ,1例引产。 结果 孕中期诊断 2例 ,孕晚期诊断 7例 ,包括十二指肠闭锁合并环状胰腺、腹壁肌肉缺损、膈疝、巨大脐膨出、高位无肛各 1例 ,肾盂积水 4例 ,其中重度 2例。除 2例轻度肾盂积水保守治疗和 1例高位无肛引产外 ,6例新生儿期手术治疗 (5例成活 ,1例死亡 )。 结论 在我国胎儿外科尚未进入临床前 ,产前诊断及新生儿外科早期治疗是现阶段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模式。新生儿外科需要深入到产科和产前超声诊断 ,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围产期胎儿畸形产前诊断的准确率 ,使胎儿畸形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0.
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NCDH)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自1996—2003年救治20例NCDH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是由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中心转运,转运前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然后进行急诊手术,术后持续用呼吸机支持。结果20例NCDH中有2例死亡,1例术后放弃治疗,17例存活出院。经6个月以上随访,临床和X线胸部检查均提示肺发育良好,心脏、纵隔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和院前处理,适时行膈疝修补术及术后呼吸机支持,是提高NCDH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