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人膀胱癌中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及其超家族肽类的细胞内转导分子Smad4和Smad7在人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过石蜡包埋的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定性和定位检测。结果Smad4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膀胱癌中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Smad7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不明显或无表达,在膀胱癌中表达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与Smad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TGF-β1与Smad4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TGF-β1和Smad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膀胱癌恶性转化,而Smad4对膀胱癌的进展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2.
近来的研究证实,膀胱肿瘤发生时,瘤体及瘤周将会发生持续的、失控的血管生成,这些新生血管能够加速肿瘤的生长转移。因此,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被广泛认为阻滞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干扰其与受体结合,是极具发展潜力及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种崭新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143.
<正> 近年来,渭南地区在地方性氟中毒普查工作中,X 线摄片1346人。经选择其中照片齐全、且均经临床检查认为是Ⅰ、Ⅱ、Ⅲ度的氟骨症患者407例(当地水氟最高含量9.7ppm),进行分析。一、氟骨症X 线分型与分期407例氟骨症X 线可分四型:(1)骨质疏松型。(2)骨质硬化型。(3)骨质混合型。(4)骨质软化型。各型又分一期(轻度),二期(中度),三期(重度)。其X 线表现有骨质改变、骨周异位钙化或骨化、关节炎、畸形、骨折与骨营养不良。(一)骨质改变:指脊柱、骨盆的骨纹理,密度与形态的改变。(1)骨质疏松型:一期:骨纹粗糙,间有空隙,呈稀疏状;二期:骨纹明显稀疏,密度减低;三期:骨纹稀少,其间距增宽,密度很低。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V)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BUC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HIF-1α和VEGF在两种不同组织的表达和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在BUC中的阳性表达率(57.1%、72.5%),都明显高于正常组织(4.1%、6.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UC中HIF-1oα表达水平和VEGF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P<0.01).两者表达水平与BUC肌层浸润、非肌层浸润、细胞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BUC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密切相关,并且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很大关系.因此,联合检测HIF-1α和VEGF有助于BUC的预后判断及复发风险预测,对分子靶向治疗膀胱癌也可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端粒酶抑制剂齐夫多啶(AZT)联合化疗药物丝裂霉素(MMC)治疗小鼠移植性膀胱癌(T24),观察其对抑瘤率、肿瘤端粒酶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ZT、MMC、MMC+AZT抑瘤率分别为12.1%、29.6%和43.6%,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0.23±0.89)%、(8.04±0.12)%和(24.09±1.81)%。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显示各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36.5%、43.6%和11.8%,与对照组比较,AZT、MMC均有减少肿瘤端粒酶活性的作用(P〈0.05)。AZT与MMC联用明显优于两者单独应用(P〈0.05)。结论 MMC及AZT均能抑制小鼠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及降低其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二者联用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分析SERPINE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GEPIA网站分析SERPINE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五株肝癌细胞中SERPINE1的表达,选择SERPINE1低表达的细胞转染SERPINE1过表达载体,SERPINE1高表达的细胞转染SERPINE1干扰片段,细胞转染48 h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双荧光素酶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miR-660对SERPINE1的调控作用,CCK-8进一步验证SERPINE1是否介导了miR-660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控。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ERPINE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CK-8结果显示,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SERPINE1显著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660能够结合SERPINE1,并且上调miR-660抑制了SERPINE1的表达(P<0.05)。此外,与NC mimic组相比,过表达miR-660显著促进了细胞增殖(P<0.05),而与miR-6...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分析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1例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肾脏SFT并发肾盂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结果 30岁男性患者因体检发现左侧肾肿物并发肾盂积水3 d入院。腹部超声提示左侧肾肿物和左侧肾盂积水,集合系统光点分离2.2 cm;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左肾占位性病变并发肾盂积水,考虑肾透明细胞癌可能。初步诊断为左侧肾恶性肿瘤,术前准备后行经腹左侧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镜下见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交替进行,梭形细胞呈无结构性排列。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CD34(+)、Vimentin(+)、CD99(部分+)],确诊为肾脏SFT。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全腹CT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的异常表现,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症状。 结论 肾脏SF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容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确诊主要依赖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目前手术治疗仍是肾脏SF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与马尾神经冗余征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12月160例腰椎管狭窄的患者信息,将其分为冗余组和非冗余组。测量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狭窄层面硬膜囊面积、马尾神经冗余相对长度等数据;记录性别、年龄、腰椎管最狭窄的位置、狭窄处突起是否锐利、是否多节段狭窄等参数。统计上述变量是否与马尾神经冗余征及马尾神经冗余相对长度相关。 结果 不同马尾神经冗余征的性别、年龄、腰椎管最狭窄的位置、狭窄层面硬膜囊面积、狭窄处突起锐利、多节段狭窄等变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腰椎管多节段狭窄(P<0.01),不同性别、狭窄处是否突起锐利、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的马尾神经冗余相对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马尾神经冗余是一种与腰椎管狭窄相关的MRI征象,其中性别、年龄、腰椎管多节段狭窄、狭窄层面硬膜囊面积、腰椎管最狭窄的位置、狭窄处锐利突起等均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与顺铂(cisplatin,DDP)治疗后瘤组织坏死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北京307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肉瘤患者76例,全部患者均以标准的DDP方案治疗3个疗程以上,然后手术切除肿瘤。以免疫组化法检测顺铂治疗前活检标本中MGMT的表达,以HE染色观察手术切除骨肉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分析MGMT表达和肿瘤坏死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骨肉瘤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率为68% (52/76),其毛细胞血管扩张型、成骨细胞型、成软骨细胞型、成纤维细胞瘤型间的MGMT表达率无差异。MGMT阴性的肿瘤经DDP化疗后的组织坏死率高,反之肿瘤坏死率低(P<0.01)。结论:MGMT蛋白表达与DDP化疗后骨肉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呈负相关,该指标部分地反映肿瘤的耐药性和DDP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0.
以VEGF/VEGFR为靶点的膀胱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的研究证实,膀胱肿瘤发生时,瘤体及瘤周将会发生持续的、失控的血管生成,这些新生血管能够加速肿瘤的生长转移。因此,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被广泛认为阻滞肿瘤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干扰其与受体结合,是极具发展潜力及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种崭新的抗肿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