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5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36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30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12 4例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的治疗 ,探讨食管金属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并发症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 食管狭窄患者在内窥镜和食管 X线透视下进行食管金属支架治疗。分别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 83例次 ,带膜不锈钢支架 47例次。 结果 金属支架操作均一次性完成 ,位置良好 ,支架扩张内径1.2~ 1.6 cm ,吞咽困难程度由术前的 3.35 %下降至 1.0 5 % ,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并发症为下胸痛、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无食管穿孔和手术死亡。 结论 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狭窄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能提高晚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但对贲门失弛缓症等良性疾患的金属支架治疗需慎重 ,要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2.
目的通过对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中maspin和uPA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与结肠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寻找结肠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2例结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aspin以及uPA基因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高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Ⅱ~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无差异(P〉0.05)。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低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亦无差异(P〉0.05)。maspin与uPA基因在结肠癌的表达中呈负相关(rs=-0.416,P〈0.05)。结论 maspin和uPA基因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且与结肠癌的病理学特征相关,二者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结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平滑肌瘤内镜治疗的价值和并发症。方法经临床症状、内镜、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上消化道粘膜下平滑肌瘤33例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治疗。结果33例一次性治疗成功,其中1例4月后复发出现轻微疼痛和轻度吞咽不畅,内镜复查示轻度隆起,活检示平滑肌组织,随访观察。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33例食管胃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内镜下圈套器电凝电切术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简便、费用较低、病员易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4.
内镜下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方法 ,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 3 2例食管恶性狭窄置入记忆合金支架的方法、关键步骤与结果。结果 3 2例患者 ,其中 2 9例一次置放支架成功 ,术后均解除梗阻 ,狭窄程度下降Ⅰ~Ⅱ级 ,无剧烈疼痛、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例辅以它法获得成功。随访 2 4例 ,其中8例发生再狭窄 ,存活时间平均 9.2 4个月。结论 支架置入的前提是导丝能成功通过狭窄段 ,良好适度的扩张是预防严重并发症和置管成功的保证 ,而支架的准确定位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5.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Rb及周期素D1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行ERCP或PTB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69例,女性14例,年龄59岁~85岁。其中胆管癌18例,胰头癌48例,肝癌7例,转移癌(胃癌)10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且失去手术机会。43例行ERCP,40例行PTBD。结果:ERCP内引流成功38例,所有PTBD术全部引流成功,引流术后两周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较治疗前下降。生存时间最短26 d,最长16个月。结论:ERCP或PT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降低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7.
198.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内镜治疗结直肠大息肉中的并发症预防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0例直径大于2.0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联合钛夹治疗。对于有蒂或亚蒂息肉先用钛夹钳夹蒂根部后进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广基或者无蒂息肉先进行黏膜下注射,息肉隆起后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再用钛夹封闭创面。结果:80例结直肠大息肉经圈套电凝电切联合金属夹治疗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所有治疗病例术中、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金属钛夹联合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9.
200.
虽然人类很早就试图借助器具来观察人体内的管腔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但内窥镜的真正发展还是起于近代。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并能发现较早期肿瘤,同时还可开展内镜下治疗技术,内镜进而由诊断过渡到治疗领域,使病人避免了麻醉、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