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目的探讨肩关节解剖学因素与肩袖修补术后关节僵硬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骨科行肩袖修补术的肩袖损伤患者212例, 男97例、女115例, 年龄(58.87±9.69)岁(范围41~72岁)。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关节僵硬分为僵硬组与无僵硬组。采用患者肩关节CT三维重建测量并计算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临界肩关节角(critical shoulder angle, CSA)、肩峰指数(acromial index, AI)、肩峰外侧角(lateral acromion angle, LAA), 收集术前和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及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肩袖肌腱脂肪浸润程度、肩袖撕裂程度、缝合方式、术前是否并发僵硬。比较两组解剖因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 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与术后关节僵硬相关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僵硬组43例, 无僵硬组16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肩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活动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mobile-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MB-UKA)术前、术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研究MB-UKA胫骨假体后倾角对关节接触应力影响。方法 基于健康受试者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 CT)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影像,构建健康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验证MB-UKA术前、术后模型的有效性。模拟MB-UKA胫骨假体后倾7°手术,将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及力平台相关参数作为有限元模型输入条件,分别计算外侧间室胫骨平台软骨和聚乙烯衬垫的最大接触应力。结果 与现有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表明,健康膝关节和MB-UKA术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合理。MB-UKA术后胫股关节接触应力变化较大,聚乙烯衬垫接触应力远大于对侧间室胫骨平台软骨接触应力。结论 本文所建MB-UKA术前、术后有限元模型较为合理。研究结果为MB-UKA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旋杆菌(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致癌原,全世界近半数人群有感染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螺旋杆菌感染与多种其他部位的肿瘤有关。从螺旋杆菌的分类及流行病学、螺旋杆菌与肝胆肿瘤的关系和螺旋杆菌诱导肿瘤发生的机制3个方面介绍螺旋杆菌感染与肝内外胆管肿瘤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索肿瘤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待能改善与提高螺杆菌引起胆管癌的诊治与预后。  相似文献   
14.
岳丹  苑博  齐灿  冯香梅  刘运德  王勇 《山东医药》2013,53(29):7-9,12
目的 探讨C1QBP在单核细胞THP-1中的表达及对细胞趋化运动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干扰技术筛选C1QBP降表达的有效序列,趋化运动实验及肌动蛋白聚合实验检测C1QBP降表达对集落刺激因子(CSF1)诱导的THP-1细胞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C1QBP与PKCξ的相互作用.结果 利用siRNA干扰后,C1QBP表达明显下降;C1QBP表达降低后,CSF-1诱导的单核细胞的趋化运动和聚合能力明显降低(P<0.01);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C1QBP与PKCξ可以相互作用.结论 C1QBP在CSF-1诱导的单核细胞的趋化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以与趋化运动相关的蛋白PKCξ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除手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等长远效果差别,为小肝癌的治疗选取更佳治疗方案。方法将80例小肝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切除术组(n=36例,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和射频组(n=44例,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依照跟踪随访资料,分析同等肿瘤直径组间患者肿瘤清除率及治疗后1,3,5年内的生存率与复发转移率差异,比较2组长远效果。结果 2组间复发感染率及术后1,3,5年内的无瘤生存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长远生存率与切除手术比较差异不大,但该方法微创、恢复书、可行性高、适应证广,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肩关节解剖因素与中小型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民航总医院收治的55例中小型肩袖损伤行单排缝合术患者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吸烟史、糖尿病史, 术后6个月及术后1、2、3年的再撕裂率, 术后3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shoulder scale, UCLASS)以及基于CT测量的临界肩关节角(critical shoulder angle, CSA)、肩峰指数(acromial index, AI)。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再撕裂将55例分为再撕裂组和未撕裂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两组CSA、AI各随访时点差异,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年龄、病程、术后次日CSA、AI、各随访时点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的差异, 将术后次日CSA与AI作为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肩袖再撕裂的易感因素进行二分类变量l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采用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急性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切口无法闭合3例,巨大痈切开引流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缺损部位:大腿4例,小腿3例,上臂2例,背部1例。缺损范围为10 cm×4 cm~22 cm×12 cm。创缘行Pinch试验,确认创面均无法直接闭合。结果牵拉过程中,3例出现张力性水疱;无创缘血运不畅、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创面经过7~18 d持续牵拉后明显缩小,均直接拉拢缝合;无植皮或游离皮瓣手术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创缘周围均无坏死,瘢痕呈线性,感觉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采用延时皮肤牵拉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手术风险低、并发症少,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在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该院自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肺淋巴瘤,5例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其CT表现.结果 5例患者的CT表现中,1例为肿块型,3例为实变型,1例为小结节型.结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但是确定其存在、范围、分期等的主要手段,提示原发性肺淋巴瘤可能的时候,要积极给予穿刺病理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36例椎间盘源性嫂痛,采用英国DIOMED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激光功率15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s,照射能量800~1200J。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0min。32例出现“疼痛复制效应”。3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1个月,32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18例,≥2分14例),4例无效,有效率88.9%(32/36)。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1.4±1.8)岁;挤压伤6例,砸伤6例,电锯伤3例;左侧8例,右侧7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7例,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甲床缺损5例,指腹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为3.5 cm×2.0 cm~5.5 cm×3.5 cm。均采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5 cm~6.0 cm×4.0 cm,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应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评价手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张力性水泡及静脉危象发生。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本次随访时,见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外形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两点辨别觉为3~8 mm;应用TAM法评定手功能,优12例、良1例、可1例。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血供稳定、静脉回流通畅、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外形美观等优点,是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