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8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3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后发生血型转变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观察其接受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转变的成功时间、白细胞和血小板植活时间。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移植后12天、24天、28天血型转变成功,在移植后12天、13天、15天白细胞植活,在移植后16天、10天、14天血小板植活。结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ABO复检检测和ABO抗体滴度检测,从而有助于及时反馈患者血型的正反定变化,指导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正确输注以避免溶血。  相似文献   
22.
卢建国  杨庆达  苏瑞鉴  梁波  张智钊 《骨科》2015,6(3):149-15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应用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修复85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85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切取面积2.5 cm×1.2 cm~6.3 cm×3.8 cm.2例术后因肿胀引起蒂部卡压,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肤色逐渐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感染,部分边缘坏死,抗感染及换药后愈合.6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获得随访的皮瓣外形及色泽满意,无明显臃肿,重建感觉的皮瓣两点辨别觉恢复至6~10 mm.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53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92.6%(63/68).结论 改良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护理简便,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3.
背景 头发皮质醇水平是一个反映慢性压力的指标,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提示倦怠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头发皮质醇水平与倦怠和ACS的研究。目的 探讨ACS患者头发皮质醇水平与倦怠的相关性,以及头发皮质醇水平对患者出院1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3月-2018年2月因首次发生ACS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89例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在本院进行年度体检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取两组受试者少量头发进行皮质醇水平检测,采用哥本哈根倦怠量表(CBI)的一般倦怠子量表评估ACS患者的倦怠水平,采用生活质量8条简明量表(SF-8)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ACS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对头发皮质醇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换,两组头发皮质醇水平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排除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ACS患者头发皮质醇水平和倦怠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CS患者头发皮质醇水平与出院1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75例ACS患者和38例健康者提供了头发样本进行皮质醇水平检测。ACS患者的头发皮质醇水平高于健康者〔(2.00±1.82)ln ng/g比(1.59±1.48)ln ng/g,t=2.42,P=0.017〕,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排除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工作状况、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的影响后,组别是头发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因素〔b(95%CI)=2.038(0.198,3.878),P=0.037〕。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工作状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Killip心功能分级、既往史、心血管病家族史的影响后,ACS患者的头发皮质醇水平与倦怠评分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03,P=0.011)。ACS患者头发皮质醇水平是出院1个月后SF-8生理健康评分、SAQ心绞痛稳定状态和心绞痛发作频率评分的影响因素〔b(95%CI)分别为-1.459(-1.984,-0.934)、-8.821(-15.629,-2.013)、-6.342(-12.653,-0.031),P均<0.05〕。结论 ACS患者的头发皮质醇水平高于健康者;在ACS患者中,倦怠与头发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线头发皮质醇水平高的ACS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24.
25.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机制研究进展。罗氏内异方由我国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罗元恺教授创制,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软坚散结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提示该方在改善疼痛症状、缩小盆腔包块、提高妊娠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且长期用药无明显毒副作用;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较复杂,涵盖了细胞免疫学、血液流变学、内分泌学及细胞形态学、细胞侵袭等方面,今后有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阐明本方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对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专业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专业的护理措施,采用生存质量测评表对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合计(33.24±10.21)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合计(61.59±1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7.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惠丽  苏瑞芳 《山东医药》2003,43(35):35-3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DN可使心血管危险性增加20~40倍,同时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晚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DN对降低DM病死率甚为重要。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20例DM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综合治疗71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综合治疗,治疗时间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结论 综合治疗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本文对628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封闭治疗.结果 治疗半年随访,有效率达93%.结论 说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生与生物力学及解剖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是否与影响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福尔马林组和胍丁胺160mg/kg组,每组20只。每组12只右侧足底皮下注射5%的福尔马林50μL致痛,每5min为一个时间段,测定60min内大鼠的痛级均数。另外每组8只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8min取L4,5脊髓,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脊髓切片中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出现明显的两期伤害性行为反应。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能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觉过敏。福尔马林对大鼠单侧足底注射8min后,引起注射侧L4,5脊髓背角pERK表达量升高,160mg/kg胍丁胺(i.p.)明显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pERK表达量的升高。结论: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及痛觉过敏行为有明确的抑制作用,炎性疼痛引起脊髓pERK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形成,pERK可能参与了胍丁胺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