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苏庆军  常颖  陈建国 《医疗设备信息》2013,(12):150-150,149
纯水机管道在阳光直射环境中易卅现藻类、微生物等滋生情况,本文介绍了其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42.
<正>由于大量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检测项目的不断发现和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检验医学的在校教学、实习培训和继续教育,还有日常的工作任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2007年7月应用SKY骨扩张器系统行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10例,女20例;年龄58~86岁,平均70.2岁.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共34个椎体骨折,其中单椎体26例,两个椎体4例,骨折部位T8~L3.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有2例共2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VAS评分8.48±0.50分,术后1周时为2.50±0.54分,末次随访时为2.85±0.34分;Oswestry评分术前为58.00±1.93分,术后为31.00±1.88分,末次随访时为35.00±1.51分;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4.70±1.27mm,术后1周时为24.40±0.90mm,末次随访时为21.50±0.37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0.50°±1.24°,术后1周时为11.00°±1.07°,末次随访时为13.50°±0.49°.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内恢复受伤前的生活.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SKY骨扩张器系统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CHD)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为进一步探讨男性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的内生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男22例,女14例;年龄43~66岁,平均55岁。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1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4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症8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单融合节段:L3~43例,L4~515例,L5S18例;双融合节段:L3~4和L4~54例,L4~5和L5S16例。内植物:椎弓根钉+钛网26例,椎弓根钉+椎间融合器10例。临床疗效应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价。根据JOA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8个月至4年9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6.2±1.3)分,术后JOA评分为(12.6±2.2)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2.7%,临床疗效满意。随访时正侧位X线片显示:40个椎间植骨融合;6个椎间植骨可能融合。并发症1例术中神经根牵拉伤未完全恢复,且术后2年出现伤口深部感染,X线片显示椎体间融合,经清创、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置管冲洗后治愈。结论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47.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7~68岁,平均53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3个月。术前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MRI检查。手术前后进行JOA评分。16例单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环锯减压,22例双节段椎间隙病变者和2例三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所有病例行髂骨植骨融合加Zephir钛板固定。结果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年1个月(4年10个月~7年9个月)。手术有效率为91.7%(33/36),手术优良率为77.8%〈28/36)。术前JOA评分4~13分,平均为7.9分,术后末次JOA评分6~16分,平均为13.5分。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6.3%。36例术后X线片示植骨在术后12~18周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术后颈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植物位置良好,无钛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并发症5例:取骨区局部疼痛3例,术后3个月消失;股前外侧麻木1例,术后1个月恢复;脑脊液漏并感染1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8.
49.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和精密度高,少量血液即可为临床提供多项、及时、可靠和有效的分析参数,极大地提高了血液检验结果的效率和质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显微镜检查法(形态学检查除外)而被广泛应用。BC-5500血细胞分析仪为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过程中若有异常细胞存在时,仪器可自动报警提示。为探讨该仪器对异常细胞报警提示的可信度,我们对其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进行了如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0.
随着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生的耐药谱已发生变化,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甚至是多重耐药,造成临床诊治上的困难[1]。为及时准确掌握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了菌群和耐药性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