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LDH)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0月应用UBE治疗的27例S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俯卧位全麻下UBE摘除脱垂游离的髓核组织,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8.5±12.8)min,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类脊髓高压反应等相关并发症,硬脊膜撕裂1例。随访时间平均(19.2±4.0)个月。随着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腰痛VAS评分[(3.2±1.8),(0.8±0.5),(0.2±0.2), P<0.001]、腿痛VAS评分[(7.8±1.1),(1.0±0.4),(0.4±0.4), P<0.001]和ODI评分[(74.4±5.3),(17.8±1.3),(10.7±1.3), P<0.001]显著减少,JOA评分[(14.5±2.7),(22.6±3.1),(2...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替代传统内固定物治疗骨关节损伤,一次性完成手术治疗。方法 用自身增强可吸收内固定物(钉、棒等)代替传统的内固定物,固定复位后的骨与关节骨折及矫形截骨或植骨块。结果 应用于9个部位、28处、131例。随访6个月~48个月,平均17个月。与传统方法相比,骨折愈合的时间无明显差异,疗效满意。只要符合适应证,自身增强可吸收内固定物可以替代传统内固定物,治疗骨与关节的骨折与矫形。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3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常见于75-80岁的患者,同股骨颈骨折相比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受伤后粗隆间出现疼痛、肿胀、瘀斑、下肢不能活动等。我科2000年1月-2008年1月应用短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高耐药及多重耐药,尤其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已成为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问题。为及时了解院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本院2000-01~2002-12的医院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进行了菌群和耐药性分析。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讨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Coflex治疗的173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单纯Coflex治疗104例,男47例,女57例;年龄27~84岁,平均57.8岁;Topping-off治疗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9.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站立位的正侧位X片,测量并记录Coflex节段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终末随访时的椎间角度和椎体后缘高度.结果 本组随访12~64个月,平均(28.1±12.2)个月.单纯Coflex的平均手术时间(92.2±24.6)min,平均出血量(195.5±62.2) ml;Topping-off的平均手术时间(173.7±28.7)min,平均出血量(415.5±80.7)ml.单纯Coflex术后伤口感染2例,术后5年翻修1例;Topping-off术后伤口感染2例,椎管内血肿2例,术后3年Coflex置入节段翻修1例,术后3年融合节段下位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l例.术后1年随访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置入节段术后3个月椎间角度均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间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椎体后缘高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终末椎体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中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Coflex节段的椎间角度及椎体后缘高度术后短期内可获得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0~52岁,平均40岁。局部麻醉,在C型臂引导下操作。共46个椎间隙:单间隙42例,双间隙2例。术后随访近期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VAS评分术前(8.40±0.50)分,术后1周(2.60±0.53)分,末次随访(2.80±0.34)分。Oswestry评分术前(59.00±1.90)分,术后1周(30.00±1.80)分,末次随访(34.00±1.50)分。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术后两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80%,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经皮低温等离子刀髓核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9.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及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1月间,应用LinkSB ChariteⅢ型椎间盘假体对30例患者33个椎间盘进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男16例,女14例;年龄36~54岁,平均44岁。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失败6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2例。术前JOA评分4~17分,平均11分。手术节段为L3-41例,L4-518例,L5S18例,3例患者进行了相邻两个节段的椎间盘置换术(L3-4和L4-51例,L4-5和L5S12例)。结果 术后随访4个月~2年3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JOA评分20~29分,平均26分;症状改善率64%~100%,平均89%;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50%~100%,平均84%。27例患者恢复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l例患者术后仍感腰背痛,l例患者虽然术后症状较术前好转但仍感左下肢疼痛,l例患者术后16个月搬运重物时造成手术节段的椎弓根断裂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可有选择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系统性维护心理健康策略与部队医院聘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问卷方式,对某部队医院312名聘用医务人员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聘用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入系统性心理健康维护措施1年来,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评分均较1年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队医院应用系统性心理健康维护策略可有效提高聘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