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骨吸收抑制剂氨基二膦酸类化合物及其钠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膦酸作为骨吸收抑制剂 ,疗效显著、剂量小、作用时间长 .以氨基羧酸溶液直接与三氯化磷反应 ,免用无水亚磷酸 ,避免了反应对试剂及溶剂的无水要求 ,反应条件更容易控制 .  相似文献   
102.
地塞米松用于脊麻加臂丛阻滞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布比卡因配伍地塞米松以施行脊麻加臂丛阻滞,观察对麻醉与术后镇痛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9例拇手指再造或拇甲瓣再造的急诊或择期手术病人,采用脊麻加腋路臂丛阻滞麻醉,随机双盲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用质量分数为0.5浓度的布比卡因0.075mg·kg~(-1)作蛛网膜下腔阻滞,用质量分数为0.25浓度的布比卡因1.5mg·kg~(-1)作臂丛阻滞。观察组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布比卡因剂量,脊麻配伍0.00375mg/1ml的地塞米松0.075mg·kg~(-1)臂丛阻滞配伍0.25mg/1ml的地塞米松0.15mg·kg~(-1)。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与术后镇痛质量。结果 脊麻痛觉、运动阻滞和平面固定及臂丛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阻滞维持和术后镇痛时间两者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两药联用,可明显增强脊麻和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同时并可显著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在肝癌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7例肝癌患者在手术中行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并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8例单发局灶性≤ 5cm的小肝癌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6例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者 ,出血即刻停止 ,均顺利完成手术。 13例术中发现为多发结节型 ,无法切除 ,单纯瘤内注射无水酒精 ,术后随访 3mo ,结节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是抑制肿瘤发展的一种辅助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肝癌术中的出血量 ,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胸壁入路使用超声刀建立皮下空间,置入腔镜和操作器械,应用颈部缝线悬吊技术显露甲状腺,超声刀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15~40ml,平均20ml。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无大出血、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壁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AdKDRCDglyTK)体系对实体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分别将KDR和CMV启动子融合基因腺病毒体外感染表达KDR的ECV304、MCF7、MGC803及SW620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和/或GCV,观察其对各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结果两种腺病毒对各细胞的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递增而增加,当MOI为200时,各细胞株均达约100%感染;感染AdCMVCDglyTK的各组细胞和感染AdKDRCDglyTK的ECV304、MCF7、MGC803及SW620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其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细胞相比,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0.01);且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KDR基因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可选择性杀伤实体肿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局部肿胀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63)和对照组(n=67).联合组患者采用局部肿胀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驱动的融合基因体系,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 4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 将质粒pAdEasy -KDR- CDglyTK在2 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ECV30 4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 - 氟胞嘧啶(5 -fuorocytosine ,5 -FC)和/或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 ,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胞的病变。结果 所得病毒对两种细胞细胞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递增而增加;表达KDR的ECV30 4细胞对前药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P均<0 . 0 1) ;融合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P均<0 . 0 1) ;且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后ECV30 4细胞G1期比率增多及S期细胞减少(P均<0 . 0 1) ,同时,电镜下可见ECV30 4有凋亡和坏死改变。结论 KDR基因启动子可调控融合基因体系选择性杀伤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KDR启动子驱动双自杀基因体系对人胃癌细胞靶向治疗的作用。方法用重组腺病毒AdEasy-KDR-CDglyTK体外感染SCG7901细胞和HepG2细胞,观察该体系对SCG7901细胞的杀伤效应。应用透射电镜、Hoechest 33258/PI染色、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建立小鼠SCG7901细胞动物模型,计算抑瘤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受感染SCG7901细胞和HepG2细胞中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已转染腺病毒的SCG7901细胞和HepG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21.5±3.2)%和(89.1±3.4)%,两种细胞表现出对前药不同的敏感性(t=25.23,P=0.00)。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该体系抑制SCG7901细胞的DNA合成,亚二倍峰数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2,P=0.00)。Hoechest 33258/PI染色和电镜下可见SCG7901细胞有凋亡改变。裸鼠移植瘤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实验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36±6)%,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结论KDR启动子可以调控融合基因体系在体外选择性地杀伤人胃癌SCG7901细胞,并且诱导体内外人胃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驱动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联合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AdEasy-KDR-CDgl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ECV304细胞株,同时用Survivin ASODN转染同一细胞株,应用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g- lyTK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两者联合应用对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和旁观者效应。结果Sur- vivin ASODN可转染重组腺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对两者的转染及感染效率无明显影响,CDglyTK可在ECV304细胞株高效表达,Survivin ASODN可明显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单独导入IC50的Survivin ASODN基因,细胞存活率为(55.90±3.61)%,与AdKDR-CDglyTK基因联用后,在GCV 60 mg/L、5-FC 500 mg/L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用AdKDR-CDglyTK或Survivin ASODN(P< 0.05),但在GCV 100mg/L、5-FC 2 000mg/L时,联合基因治疗组细胞存活率略低于单用AdKDR- CDglyTK,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基因较单一基因对ECV304细胞具有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KDR启动子调控的CDglyTK融合基因体系和Survivin ASODN基因联合,较单一基因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血管内皮细胞及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质粒pAdEasy-KDR-CDglyTK和pAdEasy-CMV-CDglyTK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ECV304、SW620细胞株和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观察其感染效率并以RT-PCR方法检测转基因细胞CDglyTK的表达,然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氟胞嘧啶(5-FC)及更昔洛韦(GCV)处理,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结果两种病毒滴度均为2.0×1012pfu/ml。两种重组体对各细胞株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增高而递增。RT-PCR方法检测发现:除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外,感染AdCMV-CDglyTK的所有细胞及感染AdKDR-CDglyTK的其他两种细胞均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该体系治疗结果提示:(1)感染AdCMV-CDglyTK的所有细胞株和感染AdKDR-CDglyTK的ECV304、SW620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其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与前两者相比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均P<0.001);(2)双自杀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的疗效(均P<0.001);(3)该体系旁观者效应明显。结论KDR基因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的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