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人右心室复极1相瞬间外向钾电流(Ito)的跨壁电不均一性。方法应用全细胞钳制技术,对人右心室心外膜下(Epi)细胞、中间层(M)细胞和心内膜下(Endo)细胞复极1相Ito离子流的电流强度、密度和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人右心室三层细胞之间存在明显的Ito离子流电不均一性,在37℃、0·2Hz和除极化试验电压为+70mV时,Epi细胞和M细胞峰值Ito离子流的密度分别为(13·2±2·6)pA/pF,和(8·9±3·1)pA/pF,远大于Endo细胞(2·7±0·35)pA/pF,(P<0·01);在37℃条件下,人右心室Epi细胞和M细胞Ito离子流的激活和失活过程符合Boltzmann分布,两组细胞的激活和失活V1/2、斜率因子K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右心室跨越室壁的3层细胞间,特别是Epi细胞与Endo细胞之间、M细胞与Endo细胞之间,复极1相存在明显的Ito离子流强度差异和强大的Ito离子流梯度。  相似文献   
82.
在临床上,针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或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常常联合应用胺碘酮、倍他乐克和地高辛等药物,尤其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房颤的患者,3种药物联用可能需要超过1个月[1]。理论上,联合服用胺碘酮(200mgQd)、倍他乐克(25mgBid)、地高辛(0.125mgQd)均为小剂量,其毒副作用极低,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UCSD 32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资料,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47.56±16.04)岁,平均病程(3.90±4.61)年;15例有深静脉血栓病史.采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深低温、间断停循环双侧肺动脉内膜剥脱的手术方法.结果 根据术中病理标本Jamieson分型,Ⅰ型占21.8%,Ⅱ型占28.1%,Ⅲ型占37.5%.平均转机(236.32±37.27)min,主动脉阻断(111.69±28.14)min,停循环(38.00±13.58)min.术后机械通气(66.23±99.24)h,住ICU(4.62±4.50)天,无死亡.病人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81.03±16.92)mm Hg(1 mm Hg=0.133 kPa)降至术后(51.20±12.16)mm Hg,肺血管阻力由术前(88.91±42.32)kPa·s·L-1降至术后的(34.38±15.68)kPa·s·L-1,心排量由术前(3.65±1.08)L/min增加到术后(5.85±1.21)L/min,中心静脉压由(13.07±2.11)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9.86±3.02)cmH2O.术后短期随访显示,病人心功能(NYHA)恢复到Ⅰ级19例、Ⅱ级13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PEA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深低温、间断停循环、双侧肺动脉内膜剥脱及内膜外翻技术为PEA标准术式.多中心资料证实该术式可以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肺功能.多数国内医疗中心没有足够手术经验,应尽量避免选择肺动脉压收缩≥100mmHg,肺血管阻力≥100kPa·s·L-1及Ⅲ型病变者行PEA手术.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外科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1347例CABG中21例(A组)合并甲低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男6例,女15例;平均(60.4±14.2)岁.体外循环下手术4例(包括心脏停跳手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 17例.术前均口服左旋甲状腺素,FT3、FT4、TSH、TT3、TT4明显改善后手术.同期对照2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CABG者(B组),其中4例体外循环下CABG.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近端吻合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围术期应用放射免疫法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者,A组17例FT3术前及术中水平为[(1.39±0.36)pg/ml对(1.29±0.32)pg/ml]、B组16例为[(2.28±0.36)pg/ml对(2.19±0.34)pg/ml];体外循环下手术者,A组4例FT3术前及术中水平为[(1.53±0.51)pg/ml对(0.85±0.40)pg/ml]、B组4例为[(2.08±0.24)pg/ml对(1.96±0.26)pg/ml].A、B两组术中心排指数[(2.7±1.4)L·min-1·m-2对(2.8±1.5)L·min-1·m-2,P=0.53].A组1例重度甲低病人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手术后因心脏复跳困难死亡,20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方式手术者,其中17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术后随访2~30个月均有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EF)由术前0.48±0.17增加至术后0.55±0.21.B组均生存.两组间术中血流动力学、手术预后、住院时间[(12.2±4.7)天对(10.1±3.9)天]、呼吸机辅助[(17.6±9.1)h对(15.1±13.7)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合并甲低病人,术前准备充分,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较安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对病人FT3激素水平影响较小;围术期甲状腺素治疗是关键;重度甲低病人体外循环下手术风险大.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全基因组甲基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心脏移植中供体左心室心肌标本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自身左心室心肌标本14例作为实验组,提取基因组基因通过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甲基化芯片技术(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chip,MeDIP-chip)及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高通量的快速筛选。然后,得到MeDIP-chip初筛后的2个甲基化异常基因abca4和cd200进行亚硫酸氢钠测序PCR。结果疾病组abc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85.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91.2%;疾病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比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低5.7%,心衰组cd20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0.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7.1%。结论 abca4和cd200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会影响自身的基因表达量。心衰时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会发生改变,并且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会伴随着基因表达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和单纯CABG两种术式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随访资料,评估CAS-CABG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行CABG治疗的70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AS处理,分为CAS-CABG组(116例)和单纯CABG组(584例)。CAS-CABG组平均(64.8±7.3)岁,均仅行单侧CAS手术;单纯CABG组平均(65.5±7.6)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及中位24个月随访的主要结果。应用logistic回归法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CAS-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2.6%对9.1%,P=0.02),CAS联合CABG手术并未增加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发现,两种术式治疗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房颤史和卒中史是无症状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CABG术后早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联合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应合理筛选合并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进行预防性CAS以降低此类患者术后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87.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IE)是公认的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首选治疗措施.目前美国San Diego医疗中心的深低温停循环术式(DHCA)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88.
患者 女,65岁.间断胸闷、胸痛1年.X线胸片显示右位镜面心(图1),腹部超声证实完全性脏器转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开口90%狭窄,回旋支近中段50%~8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99%狭窄,不适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图2).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 196例.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4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组:92例,术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IABP.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率、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结果 术后A、B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7%和27.2%,P<0.025;IABP使用时间(51.36±31.28)h和(91.08±40.55)h,P=0.016;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72.41±39.56)h和(98.66±48.27)h,P=0.036;呼吸机使用时间(28.39±15.73)h和(86.34±30.08)h,P=0.001;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58.65±30.56)h和(96.53±32.70)h,P=0.023.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术后死亡率下降,IABP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IABP辅助时间,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改善高危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0.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xperience of using the transit time flow measurement (TTFM)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Methods From Sept. 2001 to May, 2002,90 cases underwent CABG. Among them, 40 cases with off-pump beating heart (OPCAB) and 50 with conventional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 All graft patency were verified intraoperatinlly with TTFM. The flow value of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 in 30 cases was also detected by the same way before grafting to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 Results There was no operative death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The mean flow value of LIMA in 30 cases was (42. 9 ± 33. 0) ml/min. The actual blood flow valu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exsanguination was (37.4 ± 28. 8)ml/ min. Excel-lent correlation was demonstrated. The mean pulsatility index value (PI) was 1. 00 ± 0. 04. The flow curve showed both diastolic and systolic filling. The mean flow value of LIMA to LAD.saphenous vein graft (SVG) or radial artery (RA) to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 (LC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