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伴有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后路减压失败的再手术对策。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9例在外院接受后颅窝减压手术术后症状加重的伴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患者,入院时患者均有站立或行走不稳,肢体麻木、无力,JOA评分7~11分,平均7.8±2.1分,影像学检查显示枕骨大孔周围大部分骨质均被咬除,且均有明显的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向上脱入枕骨内并压迫脑干和延髓,脑干脊髓角105°~138°,平均125°±11°。均采用经口前路齿状突复位、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计算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在颈椎MRI片上测量脑干脊髓角,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硬脊膜破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0~26个月,平均14个月,9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为13.7±1.8分,改善率为64.1%;脑干脊髓角改善至148°±1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4±2.1分,改善率为71.7%;脑干脊髓角维持良好。8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左右复查CT均显示植骨达到骨性融合;1例患者随访期间头部外伤致内固定松动,再次翻修,随访10个月植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后颅窝减压术不能解决寰枢椎脱位造成的脑干前方压迫问题,不适合治疗伴有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经口前路齿状突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可以将寰枢椎脱位有效复位,恢复枕颈交界区域的有效椎管直径,纠正脑干脊髓角度,可以作为后颅窝减压失败后的补救手术。  相似文献   
82.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系统的设计及生物力学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设计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 ,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设计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蝶形钢板、自锁螺钉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 12具新鲜成年颈椎标本 ,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和螺钉拔出力实验。与其他内固定方法作比较分析。结果三维运动范围 ,TARP、Brooks、Magerl、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和Magerl Brooks组的屈伸方向的运动范围分别为平均 4.0、6.2、5 .1、6.6和 3 .7度 ;在侧屈方向的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 2 .3、3 .6、2 .7、4.2和 1.8度 ;在旋转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 7.4、8.9、8.6、10 .7和 6.0度。结果显示该蝶形钢板固定和Magerl Brooks固定在各个方向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其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他 3种内固定方法。寰椎、枢椎和第 3颈椎组的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平均491.5 8、3 96.73和 3 85 .5 3N。结果显示寰椎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枢椎和C3 椎体固定螺钉 ,枢椎螺钉与C2 螺钉等效。结论 经口咽前路蝶形钢板系统设计新颖、独特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11年7月共收治75例颅底凹陷症患者,其中35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中32例获得随访,男9例,女23例,年龄23~74岁,病程6~372个月。12例伴Arnold-Chiari畸形,7例伴寰枢椎脱位,1例伴寰枕融合畸形,2例伴颈椎病,1例伴Klippel-Feil综合征。均有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术前JOA评分3~15分,ASIA分级B级4例,C级8例,D级20例。术前脑干脊髓角103.4°~137.5°,平均123.3°±6.4°,脊髓空洞体积0.10~15.10cm3。均采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TAR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脑干脊髓角改变情况,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脊髓空洞改变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诉颈部不适感,2例患者诉咽喉部不适感,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拆除内固定行后路寰枕融合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脑干脊髓角恢复至145.6°~165.3°,平均161.3°±5.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到10~16分,平均13.8±1.8分,平均改善率为58.1%;15例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术后1年MRI复查显示30例脊髓空洞体积缩小或消失,1例脊髓空洞无改变,1例脊髓空洞变大。随访期间内固定无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不仅能使齿状突获得解剖复位,解除脊髓压迫,还可使脊髓空洞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4.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经口咽前入路处理寰枢椎腹侧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0例新鲜的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前入路进行逐层的显微外科解剖 ,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等。结果 咽后壁分两层(黏膜层、椎前筋膜层)和两个间隙 (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 ;经口咽前入路可显露从枕骨大孔前缘至C3 椎体的范围 ;椎动脉距寰椎和枢椎中线的距离分别为 2 5 2± 2 3mm(2 0 4~ 2 9 7mm)和 18 4± 2 6mm(13 1~ 2 3 0mm) ;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 39 4±2 2mm(36 2~ 4 2 7mm)和 39 0± 2 1mm(35 8~ 4 2 3mm) ,寰椎进钉点 (侧块中点 )间距 (a)为 31 4± 3 3mm(2 5 4~ 36 6mm) ,寰椎进钉点连线与枢椎进钉点 (椎体中线旁开 3~4mm)连线的垂直间距 (b)为 18 7± 2 7mm(14 9~ 2 3 2mm) ,a/b比值为 1 5~ 1 7。结论 经口咽前入路寰枢椎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适合做寰枢椎前路钢板内固定 ,钢板的设计应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提高寰枢椎后路经椎弓根手术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及寰枢椎不稳13例,人院即行螺旋CT薄层扫描,取患者Dicom图像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后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入路安全三维通道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椎弓根置钉导向管与三维互补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按CAD设计图以聚苯乙烯为原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制作相应患者个体化的骨骼模型实物和手术辅助导板,外涂树脂固化剂,经高压消毒带进手术室,利用手术导向模板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结果 13例患者手术顺利,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及寰枢椎不稳均解剖复位,固定良好.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位置准确,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平均50~100 ml,手术时间平均2.0~2.5 h,平均随访12个月,5例患儿的骨融合情况仍在随访中.结论 术中在数字化椎弓根内固定导向模板引导下置钉,提高了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6.
CT薄层扫描枢椎椎动脉孔术前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枢椎椎动脉孔解剖变异术前评估在个体化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寰枢椎手术患者共160个枢椎椎弓根,术前接受薄层CT扫描,根据参数(a椎动脉入口与椎管外壁的距离)和参数(e椎动脉球顶部顶点与侧块上关节面的距离)将枢椎椎弓根分为4种类型,Ⅰ/Ⅲ/Ⅳ型选择椎弓根固定,Ⅱ型选择椎板螺钉或椎板钩固定。术后病例行CT钉道扫描复查。结果Ⅰ型椎弓根102个,Ⅱ型26个,Ⅲ型21个,Ⅳ型11个。134个Ⅰ/Ⅲ/Ⅳ型椎弓根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26个Ⅱ型椎弓根被判定不适于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改用椎板螺钉(15枚)固定和椎板钩(11枚)固定。术后CT钉道扫描复查显示,130侧次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4侧次偏外穿入椎动脉孔,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术前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枢椎椎动脉孔技术可以有效判读枢椎椎弓根类型,确定合理的手术方式,从而提高椎弓根固定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制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ARP),并评价其术中即时复位作用。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的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铜板系统,应用于临床治疗5侧难复型寰枢稚脱位患者.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联合应用寰枢椎复位器和钢板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过程,寰枢外侧关节间植骨。结果 TARP系统具有即时复位机制,5例患者在术中均能达到良好的即时复位.术后随访平均95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四肢麻痹消失.肌力恢复.病理反射消失.钢扳螺钉未松动。结论 临床应用表明.TARP设计新颖独到,手术操作简便台理.能即时复位,固定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8.
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的研制及其生物力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12具新鲜成年颈椎标本,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和螺钉拔出力实验。与其它内固定方法作比较分析。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三维运动范围,该钢板固定和Magerl Brooks固定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方法。寰椎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枢椎和C3椎体固定螺钉,枢椎螺钉与C2螺钉等效。结论寰枢椎前路复位钢板系统设计新颖,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满足临床内固定需要。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等级经口松解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经口四级松解技术治疗297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资料, 男132例, 女165例;年龄为(42.3±12.1)岁(范围10~63岁)。采用经口四级松解技术的例数:Ⅰ级(前部软组织松解)196例(66.0%)、Ⅱ级(360°软组织松解)54例(18.2%)、Ⅲ级(360°软组织松解+齿突切除)28例(9.4%)、Ⅳ级(截骨矫形)19例(6.4%)。临床评价指标为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运动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影像学指标为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 CCA)及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 CMA)。记录不同等级松解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14.8±10.2)个月(范围9~36个月)。Ⅰ~Ⅳ级松解组手术时间分...  相似文献   
90.
经口咽前路手术感染的预防(附8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介绍预防经口咽寰枢椎前路手术感染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80例经口咽前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颅底畸形等手术预防感染的措施和经验。结果 本组80例经口咽手术,术后咽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感染率为0。结论 只要预防措施得力,把握好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环节,经口咽入路手术的术后感染完全可以预防,经口咽前路途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