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利用螺旋CT数据建立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应用于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正常人的CT薄层扫描获得原始DICOM图像数据.采用CAD数据处理技术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改良建立的模型导进ANSYS9.0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所建模型外观清晰逼真。几何相似性好。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甚至可行结构的任意取舍,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该技术为临床医生对枕颈交界区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对计算机分析及研究该模型局部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45具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依次测量寰椎前结节厚度、两侧前弓厚度、两侧前弓高度、两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两侧侧块前后径及两侧侧块高度。结果:寰椎前结节厚度(6.97±0.84)mm,左前弓厚度(4.67±0.74)mm,右前弓厚度(4.61±0.85)mm,左前弓高度(10.22±1.66)mm,右前弓高度(10.15±1.45)mm,左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2±1.23)mm,右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0±1.33)mm,左侧侧块前后径(19.72±1.56)mm,右侧侧块前后径(20.21±1.69)mm,左侧侧块高度(11.90±1.10)mm,右侧侧块高度(11.52±1.06)mm,左侧侧块内倾角(11.26±1.74)°右侧侧块内倾角(12.73±1.52)°结论: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系统设计新颖,在理论上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证实该系统有足够的解剖安放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儿童上颈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7例上颈椎疾患患儿。其中,先天性游离齿状突伴寰枢椎脱位4例,枢椎肿瘤伴寰枢椎脱位1例,顽固性寰枢椎旋转脱位1例,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脱位1例。术前均行薄层CT扫描,将数据输入Mimic,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用于手术模拟和术中辅助,并根据需要设计寰枢椎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数字骨科技术支持下共实施后路手术4例,前路手术2例,前后联合手术1例。术后CT钉道扫描观察寰枢椎螺钉的置入情况,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对脊髓功能进行术前、术后评分。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手术时间3~6h,平均3.5±0.6h;手术出血300~400ml。实施后路寰椎椎弓根钉棒固定5例,实施前路TARP手术2例。共置入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10枚,枢椎椎弓根螺钉10枚,寰椎前路侧块螺钉2枚,枕骨髁前路螺钉2枚,枢椎逆行椎弓根螺钉2枚,枢椎椎体钉2枚。术后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偏入椎管或椎动脉孔的现象。术后患者肢体麻木症状减轻或消失,四肢肌力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8.6±1.5分,提高到15±1.8分(P<0.05)。结论:采用数字骨科技术辅助手术,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上颈椎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拔出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上颈椎前路固定螺钉进行拔出力的实验研究,用以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6例寰、枢椎和C3椎体新鲜标本,左右双侧共12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通过传感器测定TARP寰椎和枢椎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并将结果同对照组的C3椎体进行比较。寰椎螺钉固定于侧块,枢椎和C3椎体螺钉固定于椎体。结果:寰椎与枢椎、寰椎与C3椎体的固定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5和P=0.002),枢椎和C3椎体最大拔出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723)。统计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论:寰枢椎的螺钉固定是比较安全的,因而TARP也是可行的,钉道长度(即进钉深度)是影响拔出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 (TARP)的生物力学性能 ,包括三维运动范围和螺钉最大拔出力。方法 共 12例C0 ~C3 新鲜标本。 6例用于三维运动测试 ,分 7组 :(1)完整标本 (对照 ) ;(2 )损伤 (去除C1前弓、C2 齿突 ,破坏关节囊和横韧带等 ) ;(3)TARP ;(4 )后路Brooks钢丝 ;(5 )后路Magerl经关节螺钉 ;(6 )Magerl+Brooks;(7)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另 6例(双侧n =12 )分解为单个椎体后用于螺钉拔出力测试 ,分 3组 :(1)寰椎 ;(2 )枢椎 ;(3)C3 (对照 ) ,分别测定最大拔出力。结果 TARP和Magerl+Brooks组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二者抗屈伸、侧屈和旋转性能均强于其他 3种内固定方法 (P <0 0 5 )。C1、C2 、C3 的最大拔出力分别为 4 91 5 8±6 7 92、396 73± 6 0 99、385 5 3± 96 77N ,C1与C2 、C3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 TARP与目前临床应用最坚固的后路Magerl+Brooks固定等效 ,较其他 3种固定方法具有更坚强的固定作用 ;TAR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其寰椎和枢椎螺钉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17.
经口咽前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治疗较为棘手。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笔者就近年来经口咽前入路的各种减压及内固定手术及其相关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述。认为经口咽前入路手术虽开展不广泛,但随着对颅颈交界区生理和病理解剖的深入了解、显微外科技术的积极应用、新技术的开展以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伴脊髓压迫症已日趋成熟,将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在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枢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扩大范围减压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的疗效。方法 对15例先天畸形或外伤(12例先天畸形,3例外伤)引起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伴高位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经口咽前路C2椎体次全切除术(11例仅行C2椎体次全切除,4例行C2椎体次全切除同时切除C1前结节和齿突)。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按Symon和Lavender临床评定标准和影像学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临床总有效率15/15,显效率9/15,术后影像学显示椎管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9.8%。本组无术中脊髓损伤、血管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该术式减压充分,是治疗以C2后方受压为主的脊髓压迫症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新型寰枢椎侧块融合器与传统内固定方式(TARP+髂骨块内固定技术,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 方法 收集40例TARP术后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测量并设计新型融合器。挑选6具新鲜上颈椎标本。分别进行完整状态,失稳状态及进行3种内固定方式[(TARP+融合器(A1);TARP+髂骨块(A2);后路椎弓根钉棒技术(B)]处理。再测量不同状态下标本的屈伸,侧屈,旋转6组动作的活动范围(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新型融合器有三种型号:13/12/7,12/11/7,11/10/7(长/宽/高);矢状面角设计为:16°/18°/20°。生物力学数据分析显示:Cage组(A1)与髂骨组(A2)在6个方向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屈伸及旋转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侧屈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配合TARP技术使用的新型融合器与TARP+髂骨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仿,在侧屈方向优于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且融合器相对于髂骨块而言,理论上具有以下优势:①简化手术步骤;②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transoralpharyngeal atlantoaxial reduction plate,TARP)在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引起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减压,应用TARP系统复位和固定,两侧寰枢关节间植入自体髂骨融合。结果除1例因跌倒引起螺钉松动再次脱位外,均固定牢固,融合理想,脊髓减压满意。结论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系统一次完成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的寰枢椎脱位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