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索C臂CT技术在辅助肾上腺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并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的患者,将其分为传统组17例与观察组21例。传统组操作流程:插管右侧肾上腺静脉,造影确定导管在位后采血,再行左侧AVS,最后行下腔静脉采血。观察组AVS操作流程:插管右侧肾上腺静脉,造影确定导管可能在位,行C臂CT扫描进一步明确导管在位后采血,再行左侧AVS,最后行下腔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患者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造影剂用量、射线剂量、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人口学基线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58.82%,左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88.23%;观察组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95.24%,左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射线剂量、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CT技术能显著提高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而且未增加造影剂用量、射线剂量、手术操作时间,在AVS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背景与目的:食管内镜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多环黏膜切除器DT-6在食管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使用DT-6多环黏膜切除器完成了100例食管内镜下切除术。选取已有6个月以上随访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参数、围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作总结和分析,并比较食管切除术和内镜治疗在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的围手术参数。结果:2011年6月—2012年1月,共有32例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内镜下切除术,术中均使用新型DT-6。32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9.0岁(25~83岁)。共进行了34次内镜下切除术,包括31例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3例内镜黏膜下病变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平均每次手术切取标本数为(3.4±1.0)块,标本平均直径为(11.8±2.7)mm,术中出血量为(5.45±1.47)mL。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或食管狭窄。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癌行食管内镜下切除术相比食管切除术在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多环黏膜切除器行食管内镜下切除术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内镜手术与食管切除术对早期食管癌(T1a之前)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远期治疗效果是否等同,还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不能手术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例胰头癌和6例胃癌所致胃十二指肠梗阻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分析内支架置人治疗中的操作要点以及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结果 ①患者术中体位因人而异,因时而异;②经导管注入空气撑开胃腔有利于插管操作;③采用7F指引导管可减少与超硬导丝之间的相对摩擦力;④医生通常在全视野近距离透视下操作,所受辐射剂量较大;⑤插入超长超硬导丝过程中,根据张力将导管导丝联合后撤可减少导丝盘曲;⑥调整超长超硬导丝走向与胃腔形态相符合有利于插入释放器;⑦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为病变位置特点、患者饮食习惯及疾病发展转归,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转移和全身衰竭.结论 关注手术操作的细节和要点是成功实施金属内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关键,肿瘤的发展转归是影响疗效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医学生人际信任感和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A班30人设为研究组,同年级和同专业的B班31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教学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理论教学.8周巴林特小组教学完成后,采用自编的教学满意度问卷、人际信...  相似文献   
85.
目的/意义 确定医院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模型,建立医院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及假设;设计制作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及分析概念模型。结果/结论 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互动性均正向作用于用户满意度,且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最明显。因此保证用户持续使用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是努力提升服务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86.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内结节性病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肺内结节性病灶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68例行CT检查并接受胸腔镜切除术的患者,共74个难以定性的结节性病灶,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概率.结果 68例患者74个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全部成功(100.0%);无症状并发症发生率70.6%(48/68),其中无症状气胸45.6%(31/68)、无症状出血25.0%(17/68),同时发生气胸和出血者4.4%(3/68);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5±6)min;中转开胸手术2例;住院时间平均为(15±6)d.肺内结节性病灶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原发性肺癌30个,转移瘤18个,非恶性结节26个.结论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结节病灶,中转开胸手术率低、安全快捷,对于肺内结节性病灶的定性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的血管造影和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本组4例患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或消化道大出血,以腹腔出血为主2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2例,其中1例伴有假性囊肿出血。全部病例行血管造影和动脉栓塞术,均寻找到出血血管和成功止血,并联合内科或外科手术处理后治愈。结论血管造影和动脉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大出血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诊断Budd-Chiari综合征(BCS)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BCS患者的MRV图像,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及侧支循环交通情况。结果 25例BCS患者的侧支循环被分为肝内侧支、肝外侧支两大类。肝内侧支:肝静脉—副肝静脉引流型18例;肝内静脉间交通8例;肝静脉经包膜下侧支与体循环交通20例;肝静脉与门静脉交通1例。肝外侧支:腰升静脉-奇静脉及半奇静脉侧枝25例;左肾静脉属支通道15例;肾周静脉交通25例;腹壁浅静脉通道2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奇静脉—上腔静脉通道15例。结论 MRV能够较好地评价BCS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对指导BCS介入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9.
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图书馆为例,介绍其建设现状,具体阐述新时期该馆在优化馆藏布局、推动馆藏资源数字化、宣传服务内容、开展读者信息培训、注重资源共享、提升馆员职业素质以及深化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实践.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