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术在泌尿生殖系统出血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4例泌尿生殖系统出血的病例资料,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对出血动脉支进行栓塞治疗,总结血管栓塞术的疗效和操作中注意事项.结果 所有病例血管造影均明确了出血部位、程度、性质及其相应出血血管;74例栓塞后4~48小时内出血逐渐停止.栓塞术后再次出血共计20例次,膀胱癌栓塞后再次出血的比例为54.5%(6/11),其中2例行第3次栓塞治疗;2例肾癌、3例宫颈癌、1例自发性尿道球海绵体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行栓塞治疗.3例尿道球海绵体出血病例栓塞后阴茎勃起功能无明显减退.结论 血管栓塞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出血的创伤小,短期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手段,部分双侧多支动脉供血的肿瘤病变仍有反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2.
病例:男,63岁。因进食梗阻4个月、食管活检示中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而收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行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胃代食管左颈吻合手术,术中常规清扫颈、全胸及腹腔淋巴结,膈上常规结扎胸导管。术毕置胸腔引流管2根和腹腔引流管1根于膈裂孔下、胰腺上方。术后腹腔引流量较多,前3天平均>500ml/d,此后逐渐减少至50ml/d。术后第8天进食后腹腔引流量明显增多,>800ml/d,呈乳黄色或肉粉色,混浊,静置后分层明显,苏丹Ⅲ染色阳性,确诊为乳糜腹。予禁食、全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但腹腔引流液持续>600ml/d。于术后第32天再行剖腹探查术,术前30m…  相似文献   
73.
随着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上升,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其疗效评估显得非常重要。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射线摄影、超声、CT、MRI等,在乳腺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分子影像学技术,特别是磁共振分子显像和PET分子显像,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指导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可大幅度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笔者就目前乳腺癌磁共振分子影像学和PET分子影像学诊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虚拟血管内介入器械三维模型的建立方法、术前模拟方法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造型软件3D Studio MAX R3创建虚拟的导丝、导管、支架、弹簧圈等介入器械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21例脑动脉瘤(CA)栓塞的术前模拟研究.CA位于前交通动脉5例、后交通动脉10例、大脑中动脉3例、颈内动脉2例、椎动脉1例,术中参照模拟结果塑型微导丝、微导管及释放弹簧圈和支架,参与模拟研究的低年资医师41名.结果 (1)所有虚拟器械与真实器械高度相似,建模总时间20 h;术前模拟耗时50 ~ 80 min.(2)在插管方面,18例对指导术中微导管、微导丝头端合理塑型有参考价值,缩短了操作时间;在栓塞方面,模拟填塞弹簧圈及释放支架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同或相近者占76%( 16/21).(3)在教学培训方面,93% (38/41)的低年资医师认为术前模拟对加强手术意图的理解有价值.结论 建立虚拟器械模型的方法可靠,术前模拟结果能较准确地指导实际临床操作,对于介入医学的虚拟手术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5.
魏萌萌  魏进  胡鸿 《中国健康教育》2014,(3):283-284,287
美国医学会指出:医院是健康教育机构,具有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而作为医学信息的集散地的医院图书馆,理应同医院临床科室一道,参与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医院图书馆为患者服务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医院图书馆开展为患者服务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76.
已于2000年1月1日执行的《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下简称《规定》)已对药品标签及说明书的格式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下简称《药品管理法》)的第49、54、61、86等条对其作了相应的法律要求。2002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下发了《关于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使用期限的公告》的文件。而目前药品标签及说明书执行的情况究竟如何呢?笔者对我院常用的369种中成药的标签及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调查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药房…  相似文献   
77.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食管癌的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荟萃分析,并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资料,明确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荟萃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软件。配对研究包括1998-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90名患者接受辅助化疗,180名患者未接受化疗。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9个标志物分析预后和预测化疗价值。结果:共有6项研究,1037例患者纳入本荟萃分析,接受辅助化疗与未化疗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淋巴结有转移的亚组患者中,辅助化疗显示了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中,未化疗组和化疗组的Ⅰ期患者(P=0.59&P=0.59)、Ⅱ期患者(P=0.2778&P=0.2778)及Ⅲ期患者(P=0.695&P=0.8667)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化疗对肿瘤转移至喉返神经和(或)腹腔淋巴结的患者(Ⅳa亚组)最有效。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优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P=0.038,0.01)。Bcl-2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其在化疗组中的表达较无化疗组更有预测意义。结论: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Ⅳa期(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效果。Bcl-2是分析预后及指导辅助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尽管我们是目前文献报道最大样本的食管癌化疗研究,但结论还需要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8.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0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术式、手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分析,结合文献报道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方法,以探讨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合适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经食管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原位癌2例(20%),浸润性癌8例(8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零,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零,围手术期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处理后2周漏口愈合。1例术后因非肿瘤疾患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无瘤生存(术后存活时间3~66个月)。结论: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认为大部分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已经存在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且相当部分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会转变成浸润性癌。外科切除食管目前是胸外科较成型术式,手术风险小,术后患者预后好,是食管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后远期疗效随访结果,探讨其治疗的方法选择及能否扩大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椎间盘切吸术、单纯胶原酶溶解术和椎间盘切吸术加胶原酶溶解术的长期随访资料共计212例并分成3组,评价各组的总体疗效情况,对各组疗效优良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椎间盘切吸加溶核组内特殊病例(老年患者、手术后患者及椎间盘钙化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切吸组与溶核组远期疗效、疗效优良率均相近,且低于切吸加溶核组;切吸加溶核对于不同特殊病例的疗效相近。结论切吸术联合溶核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互补性,远期疗效令人满意,并且突破了外科手术后复发者和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者为介入手术禁忌证的限制,可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369种中成药包装标签和说明书有效期内容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中成药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中有效期的标注情况。方法 :对我院临床常用的369种中成药的内包装、中包装标签及说明书进行了有效期内容的调查。结果 :标明有效期的占65 9 % (一般在1 5年~3年之间 ) ,未标明的占34 1 %。结论 :有效期缺省现象严重 ,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