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背景 偏头痛与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关系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偏头痛 患者右向左分流的阳性率、分流类型以及分流量大小,分析偏头痛与右向左分流的关系。 方法 该研究为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北美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242569)。由中国9家分中心共同完 成,连续纳入2015年6月-2016年8月就诊于分中心且符合据第三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β测试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Beta Version,ICHD-3β)诊断偏头痛的患 者(18~65周岁),为偏头痛组。偏头痛组共纳入931例(女性695例),其中先兆偏头痛240例(女性174 例),无先兆偏头痛691例(女性521例)。健康对照组共282例。 结果 先兆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量分流比例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63.7% vs 39.9%,P<0.001; 32.1% vs 16.5%,P<0.001),两组中量和小量分流比例无差异(P =0.141;P =0.061)。无先兆偏头痛 组RLS阳性率和大量分流比例高于对照组(39.9% vs 29.4%,P<0.001;16.5% vs 6.4%,P<0.001), 两组间中量和小量分流的比例无差异。 结论 偏头痛患者(包括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大 量右向左分流为主,中至小量右向左分流及分流的类型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右向左分流,特别是大 量的右向左分流,可能与偏头痛有关。  相似文献   
32.
选择四种具有不同互溶度的液液体系,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单液滴传质系数的影响。结合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探讨互溶度、界面活性与传质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互溶度与界面活性、传质系数的降低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对于低界面张力、部分互溶的体系,界面张力不是决定表面活性物质对液滴传质系数影响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扫描电镜对果实种子类中药中毛状附属物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对一些果实种子类中药的表面毛状附属物进行了详细比较观察,并作了定量描述,提出了粉末中依据毛状附属物的特征进行中药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2042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妇女一般人口学特征、婚育情况、健康教育需求等信息,同时进行体格和实验室检查。结果2042名育龄女性中有892例患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43.68%,其中慢性宫颈炎患病率最高(41.77%),患1种疾病者占30.46%,2种疾病者占19.83%,3种及以上疾病者占1.18%。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有关(P ﹤0.05),与婚姻状况无关( P ﹥0.05);与性生活频率、月经期性生活、避孕措施、原发性痛经、引流产史和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关(P ﹤0.05),而与生育次数无关(P ﹥0.05);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原发性痛经和引流产史是育龄女性患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P ﹤0.01),其中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是保护因素( OR =0.932,0.921),有原发性痛经、引流产史是危险因素(OR =1.372,1.562)。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希望获取途径排前3位的是广播电视(39.37%)、卫生宣传资料(17.38%)、QQ 微信等通讯工具(15.08%)。结论育龄女性生殖道感染较普遍,应针对女性生殖道感染影响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同时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妇科普查。  相似文献   
35.
采用弛豫法对文题所述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尽管三聚甲醛(TO)在该系统中相对挥发度较高,但受到甲醛、水浓度变化的制约,TO增浓缓慢,当理论塔板多于8块后,其增浓效果更不明显。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TM二步法分别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对两者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强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强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增高,且呈正相关。HIF-1α可能通过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性手术后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4月在我院施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90例,分为A、B、C 3组,A组31例(LNG-IUS组),B组30例(孕三烯酮组),C组29例(未用药组)。观察比较术前VAS3分者治疗后VAS的评分变化,治疗6个月A、B两组FSH、LH和E2水平,治疗1年A、B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并愿继续接受治疗的情况以及治疗费用等。结果:A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VAS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P=0.462);治疗1年A组与B组平均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623),A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E2平均水平正常为85.41±25.73 pmol/L;B组E2明显降低为53.80±16.64 pmol/L,与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愿意继续治疗的A组占87%明显高于B组的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费用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LNG-IUS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作用,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有较好的依从性,可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有效的小鼠肛提肌损伤模型构建方法。方法于2018年8~11月,选取40只SPF级雌性未孕未生育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纯阴道扩张组、阴道扩张+远端牵引10 g组、阴道扩张+远端牵引30 g组、阴道扩张+远端牵引60 g组,每组8只,共5组。在损伤24 h后固定小鼠肛提肌,通过HE染色及透射电镜扫描技术分析比较各处理条件下的损伤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阴道扩张小鼠肛提肌组织未见明显损伤;阴道扩张+10 g砝码牵引1 h组肛提肌肌间隙略增大,组织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阴道扩张+30 g牵引1 h组,肛提肌肌束紊乱,肌间隙明显增大,肌纤维小灶性坏死;阴道扩张+60 g牵引1 h后能够造成明显的肛提肌损伤,肌纤维大量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增生肌纤维中见核内移。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阴道扩张+30 g牵引1 h组小鼠肛提肌灶性坏死、溶解,坏死部位线粒体扩张、空泡化,肌小节结构不完整,肌纤维宽窄不一、排列不规则。结论阴道扩张+机械牵引对小鼠肛提肌造成的损伤程度明显大于单纯阴道扩张,且呈现随牵引力递增趋势,阴道扩张+30 g机械牵引1 h已能造成较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造影,再经导管注入真丝线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 造影发现子宫肌瘤血供丰富,部分肌瘤血供来自肌瘤侧子宫动脉,部分肌瘤双侧子宫动脉均参与供血。栓塞肌瘤供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血供可完全阻断。定期随诊结果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肌瘤和子宫体积明显缩小,临床有效率达95.24%。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伤、临床效果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采用弛豫法对文题所述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尽管三聚甲醛(TO)在该系统中相对挥发度较高,但受到甲醛、水浓度变化的制约,TO增浓缓慢,当理论塔板多于8块后,其增浓效果更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