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3篇 |
免费 | 325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34篇 |
妇产科学 | 22篇 |
基础医学 | 254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835篇 |
内科学 | 468篇 |
皮肤病学 | 68篇 |
神经病学 | 249篇 |
特种医学 | 2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474篇 |
综合类 | 1972篇 |
预防医学 | 788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876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837篇 |
肿瘤学 | 2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42篇 |
2022年 | 134篇 |
2021年 | 206篇 |
2020年 | 169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326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368篇 |
2011年 | 346篇 |
2010年 | 292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278篇 |
2007年 | 340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294篇 |
2004年 | 257篇 |
2003年 | 235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260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212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64篇 |
1985年 | 60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49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8篇 |
1975年 | 8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患者男,36岁。因面黄伴乏力4个月于1996年10月2日入院。无黑便,呕血。5年前因复合性外伤致胃、脾破裂行全脾切除及胃修补术。此次住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淤点、淤斑,巩膜无黄染,余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0.71,淋巴细胞0.29;血红蛋白40g/L,血小板190×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潜血(+++),肝、肾功能正常,癌胚抗原11μg/L。胸片无异常发现。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底占位性病变。拟诊:胃底平滑肌肉瘤完善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伴脊髓空洞症的脊柱侧凸患者在无神经症状且达到矫形指征时应否于矫形之前对脊髓空洞进行外科处理。[方法]实验组(A组):回顾总结2001年6月~2006年6月本科采用单纯矫形手术而不外科干预脊髓空洞的方法治疗的15例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以及脊髓空洞的长度、位置,空洞最大直径及S/C比值;对照组(B组):随机抽取同一时段同一手术组医生采用相同方法治疗的20例AIS患者,测量术前、术后、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比较A、B两组病例的冠状面矫形率和丢失率;比较A组术前和随访时脊髓空洞的长度、最大直径、S/C比值。[结果]A、B两组矫形率和丢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脊髓空洞情况术前与随访时进行比较,空洞直径、S/C比值及脊髓空洞长度较随访时明显变小(P〈0.05)。[结论](1)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患者,脊髓空洞可自发性的减小、吸收,使侧凸停止或减慢进展,进而使该类病人于矫形术后不会产生过多的矫形丢失。(2)对于无神经症状的脊柱侧凸并脊髓空洞患者,脊髓空洞的存在会让术者在矫形时有所顾忌,但只要方法得当,尽量避免牵拉脊髓,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仅行矫形手术而不对脊髓空洞做外科处理,并不会影响矫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中、重度的虎口挛缩,选择同侧第一趾蹼皮瓣进行修复22例.将皮瓣所携带的第一跖背动脉、大隐静脉和腓深神经分别与受区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及桡神经浅支吻合,就虎口宽度、虎口角及拇指功能损害进行评定. 结果 术后22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经1~2年随访,除皮瓣覆盖区颜色略深外,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皮瓣的皮肤两点辨别觉8~13 mm.术后虎口角、虎口宽度、拇指功能较术前有改善. 结论 第一趾蹼皮瓣与虎口皮肤组织的厚薄相似.是修复虎口缺损的理想组织皮瓣. 相似文献
104.
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对治疗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的病人的可行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研究6例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分别随访36个月,24个月,20个月,10个月,8个月及6个月,均存活,未发现术后肿瘤复发,返流性胆管炎及脂肪泻等并发症。结论:经十二指肠后壁的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扩大了壶腹及壶腹周围肿瘤局部切除术的切除范围,是治疗壶腹及周围良性肿瘤,无明显区域淋巴结转移移早期癌及重度黄疸,高龄,全身状况差病人首选的一种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在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和后路侧块钉棒Ⅰ期联合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27例,手术均在颅骨牵引下经鼻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先采用俯卧位,植入侧块螺钉、减压、复位后,植入棒,运用“弓弦原理”,采用CD旋棒技术恢复颈椎的序列,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植骨融合后拆除颅骨牵引置仰卧位,行前路椎体复位、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7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7个月,平均11.6个月。脱位均完全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损伤节段稳定,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无血管、神经、食道损伤等并发症。除5例A级、2例B级脊髓功能无恢复,Frankel分级无变化外,其余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8级,其中5例患者达到E级。[结论]颈椎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完全恢复颈椎序列,复位良好,椎管前后方压迫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获得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为一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修复与再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应用吻合血管的足趾游离移植修复与再造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趾-指动、静脉的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或趾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与再造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45例45指,其中:游离第二足趾12例、躅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4例、躅趾趾腹皮瓣游离移植3例、第二足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6例、第二足趾趾腹皮瓣游离移植5例、躅甲瓣游离移植3例、趾甲瓣游离移植7例、趾甲瓣加伸肌腱复合组织移植游离移植5例。结果术后45例全部成活,得到随访41例,外形满意,功能较好。结论拇、手指末节部分缺损采用足趾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与再造可获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7.
后路减压矫形融合治疗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及其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OLF病例,其中11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有病例均采用"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进行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者中9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利用"弓弦原理"将胸椎生理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减小,间接解除前方压迫。研究27例的病变分布节段,评估术后疗效,测量行内固定矫形术的9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减压段胸椎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结果术后27例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行植骨融合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1.5%;伴有同节段脊髓前方压迫并行矫形手术的9例中,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矫形的9例术后即刻的胸椎平均后凸角度和平均骨化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无显著的角度丢失。结论采用"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弓弦原理"矫形融合可减小胸椎后凸角度及骨化后凸角度达到脊髓前方有效减压,避免再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08.
乌司他丁对兔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A组 )和乌司他丁组 (B组 ) ,B组阻断前给乌司他丁 (1 0 0 0 0U/kg体重 )。两组阻断 2h和再灌注 1h后采血检测血气、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摘取左肺测定湿干重比 (W/B)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阻断 2h后 ,两组血氧分压 (PO2 )接近 ;恢复灌注 1h后 ,B组PO2 高于A组 (77.61± 5 .0 4 )mmHg(1mmHg =0 .1 33kPa)和 (1 0 0 .85± 6 .73)mmHg ;TNF α值 (A值 ) ,A组各时段均显著高于B组 (2 54 .0 2± 1 4 .31和 50 4 .0 2± 33 .52比 1 4 8.63± 2 1 .0 6)和 1 60 .54± 1 6 .93) ;A组肺湿干重比高于B组 ;肺外观苍白肿胀 ,病理检查见组织结构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能保护在体肺缺血再灌注中肺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9.
急性胆囊炎320例腹腔镜手术时机的评价与操作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进行评价 ,并总结手术操作体会。方法 将 32 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 3组施行LC。结果 早期手术组 16 4例 ,中转手术 8例 (0 .5 % ) ;限期手术组 5 1例 ,中转手术 7例 (13.7% ) ;择期手术组 10 5例 ,中转手术 5例 (0 .5 % )。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早期组4 6min、限期组 89min及择期组 35min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5 .4d、13.6d及 8.7d。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胆囊炎在发病早期是行LC的理想时机 ;Calot三角的良好显露、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是LC成功的关键 ;正确对待中转手术和掌握中转手术的指征是LC的安全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