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 pylori是胃内研究最多的微生物,与之相关的菌群失调在一系列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探讨了 H. pylori相关疾病不同阶段的胃内菌群变化。本综述主要讨论了 H. pylori未感染、感染后、根除后胃内菌群的变化,以...  相似文献   
72.
IBS 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异常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IBS 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为6.5%~10.1%,且呈上升趋势[1]。IBS 并非单纯的功能性胃肠病,内脏高敏感和肠道动力异常是 IBS 两大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潜在的机制涉及肠道免疫异常激活、肠黏膜低度炎性反应、肠道菌群改变、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等,各机制相互关联[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在 IBS 发生、发展中有关键作用,主要理论依据是免疫细胞的表型与功能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变化,其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肥大细胞(mast cell)是免疫异常的关键环节[3-4]。现就两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 IBS 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构建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应用于外源化合物等的吸入暴露毒性评价。方法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比成份,分离小鼠气管,蛋白酶低温消化得到上皮细胞,接种到预先包被胶原的Transwell半透膜中,通过细胞跨上皮电阻值与紧密连接蛋白的检测,评估细胞间紧密连接与细胞极化的形式。转换气液界面培养,标记纤毛蛋白,拍摄纤毛形态特征。结果MTEC分离分化培养后,MUC5AC蛋白,乙酰化α-微管蛋白(α-tubulin),β-微管蛋白-Ⅳ(β-tubulin-Ⅳ),闭合小环蛋白(ZO-1)的表达及紧密连接的形成与假复层上皮的形成均与小鼠体内气管组织结构类似,扫描电镜观察小鼠气管上皮细胞表面纤毛形态。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案,体外培养成功获得具有类似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气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分化和检测提供了稳定、可靠地方法。  相似文献   
74.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益母草中益母草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高效快速地分离制备益母草中益母草碱的方法。方法单因素实验优化益母草碱的提取工艺,而后考察不同的HSCCC溶剂体系,根据分配系数(K),确定溶剂体系为醋酸乙酯-正丁醇-水(3∶2∶5),以其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850 r/min,体积流量2.2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对益母草样品进行HSCCC分离。结果益母草正丁醇萃取部位通过HSCCC可分离得到益母草碱,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益母草粗提物中益母草碱的分离:1次HSCCC运行可从2.48 g益母草70%乙醇粗提物(益母草碱质量分数为3.01%)中分离得到68 mg益母草碱,质量分数为96.2%,得率为2.74%。结论建立的方法可高效分离纯化益母草中的益母草碱,为得到高纯度的益母草碱提供了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抗毒汤对荷MDA-MB-231-p Ac GFP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p Ac GFP)。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细胞百分率。采用皮下接种法建立MDA-MB-231-p Ac GFP细胞异种移植瘤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荧光成像技术观察各脏器转移瘤的数目和大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转染率高达96.5%,表达有绿色荧光蛋白的MDA-MB-231-p Ac GFP细胞成瘤率为100%。模型组(A组),健脾疏肝抗毒汤组(B组),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特异受体(CXCR4)抑制剂组(C组)、健脾疏肝抗毒汤联合CXCR4抑制剂组(D组)瘤体质量分别为(1.30±0.11),(0.75±0.12),(0.48±0.09),(0.44±0.07)g,瘤体体积分别为(6.635±0.500),(4.017±0.466),(2.664±0.700),(2.323±0.492)cm~3,与模型组比较,3组瘤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2.18%,62.95%,66.28%。A,C组肝脏可见散在荧光转移结节,B组及D组肝脏未见有荧光结节。结论:健脾疏肝抗毒汤具有抑制MDA-MB-231-p Ac GFP移植瘤生长及肝转移的能力,可为健脾疏肝抗毒汤防治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转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合成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吲哚-3-甲酰肼为起始原料,通过[4+1]环加成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HeLa、SCG-7901和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考察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APC/PI双染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凋亡核染色质形态学的影响。采用DCFH-DA染色法检测化合物6f对SCG-7901细胞中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 合成了15个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6f对HeLa、SCG-7901和MDA-MB-231 3种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明显的抗增殖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6f以浓度相关的方式促进细胞产生活性氧,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部分吲哚-1,3,4-噁二唑类衍生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抗肿瘤活性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7.
张力  胡玥 《癌症进展》2017,15(12):1480-1483
目的 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加减对胃癌患者肿瘤异常蛋白(TAP)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健脾养正消癥方加减口服联合全身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4个周期治疗中每2个周期治疗后的TAP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的TAP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中,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周期和4个周期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第4个周期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养正消癥方加减联合全身化疗可降低与胃癌转移复发相关的TAP水平,升高与起积极免疫作用相关的CD4+/CD8+、CD4+水平,较单纯化疗可更好地降低胃癌患者的转移复发风险,改善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8.
摘要:目的 了解肿瘤、血液病患者或(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血培养中的罕见病原菌-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方法 根据此菌在哥伦比亚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和镜下特征,利用手工生化反应、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质谱仪VITEK MS进行鉴定。结果 结合菌落形态和革兰染色特征,手工生化结果,VITEK2-Compact鉴定和质谱仪鉴定结果最终确定为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apnocytophaga sputigena)。结论 白血病、肿瘤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的血培养较易分离出似二氧化碳嗜纤维菌之类的罕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初步编制中国南方地区人格词表,并对获得的自然人格特质词语进行结构性分析。方法:采用半结构性问卷在中国南方6个省份获得603份有效问卷资料,对其进行词汇整理、合并、删减及词汇学分析和结构性分析。结果:(1)对描述人格特征的8 022个自然词语进行三轮整理合并,获得包含136个词汇的人格特质词表;(2)按照正性、中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究TcpC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Escherichia coli, UPEC)引发小鼠膀胱炎的作用, 并初步了解其致病机制。方法从尿道向C57BL/6小鼠膀胱滴注109 CFU分泌TcpC的UPEC CFT073wt或敲除tcpc基因的CFT073Δtcpc, 构建膀胱炎模型小鼠。3 d后处死小鼠取膀胱观察大体病理变化。膀胱4%多聚甲醛固定24 h后, 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病理改变情况, 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TcpC进行定位。采集上述UPEC菌株感染的小鼠尿液, 十倍稀释法计数尿液中细菌载量, PCR检测CFT073wt感染组膀胱组织和尿液细菌基因组DNA中是否存在tcpc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FT073wt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胞内TcpC mRNA和蛋白质水平。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上述UPEC菌株对巨噬细胞NF-κB活化和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上述UPEC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菌和细胞活力。结果与CFT073Δtcpc组相比, CFT073wt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