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的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的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18例.骨折根据Hardegger等分型方法,肩胛冈骨折5处,肩胛体骨折15处,肩胛颈骨折11处,盂缘骨折3处,盂窝骨折4处,通过改良的后侧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均采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2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改良的后侧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可以治疗大部分肩胛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自动冷疗仪改善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7—2016-03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损伤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36例术后接受手动加压冷疗系统治疗(手动组),36例接受全自动冷疗仪治疗(自动组)。比较2组术后引流量、治疗依从率、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开始冷疗时及治疗6、12、24、48、72 h后的静息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AKS评分。结果与手动组比较,自动组治疗依从率更高,术后引流量更少,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治疗6、12、24、48、72 h后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AKS膝评分、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冷疗仪使用方便,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避免了不按标准化持续加压冷疗的情况,有效减轻了术后疼痛,而且关节腔内炎症可得到更有效控制,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而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肉瘤盱市转移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骨肉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 VEG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70.00%(21/30),其中有肺转移的病例阳性率为92.31%(12/13).无肺转移病例的阳性率为52.94%(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肉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骨肉瘤中VEGF表达强度与MVD呈正相关(r=0.799,P<0.01);有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与无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其瘤组织中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转移的明显高于无肺转移的病例.结论 VEGF是促进微血管生成的主要细胞因子,检测VEGF表达与MVD值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经皮撬拨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B(o)hler角,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5~42(23.2±2.7)个月.跟骨在侧、轴位上的形态较术前明显恢复:术前B(o)hler角-21~40(11.2±3.7)°,术后拆除外固定后B(o)hler角18~40(32.4±6.8)°,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后足功能进行评分为67~95分,优8足,良10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为85.7%.结论 经皮撬拨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SuperPATH:即为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 assis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的简称,上方关节囊经皮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技术。该入路具有不切断外旋肌群并保留髋关节囊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出现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明显降低。 全髋关节置换:是采用人工髋关节替代自身髋关节,适用于终末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和老年股骨颈骨折等,手术方法是切除自身的股骨头和股骨颈,将金属关节假体置入股骨近端和髋臼侧,使之替代人体髋关节进行活动。 背景:近年来全髋关节置换出现多种微创入路,其中CHOW等于2010年提出Superpath入路。该入路具有不切断外旋肌群并保留髋关节囊的特点,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相对于其他手术入路,出现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明显降低。 目的:对比分析SuperPATH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72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组,其中30例采用SuperPATH入路,42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4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及开始负重活动时间,于术后第1,2周及第3个月分别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②术后第2周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期间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其中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有2例患者出现髋关节后脱位,均急诊在全麻下行手法牵引复位;③与对照组相比,SuperPAT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第4天血红蛋白下降值减小,开始负重活动时间较早,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但2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SuperPATH组术后第1,2周 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术后第3个月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提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为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并加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髋关节疼痛不适,降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但由于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导致术中出血量并无明显减少,由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生施行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ORCID: 0000-0002-9280-8802(胡正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1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采用微创张力带固定术)和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AO张力带固定术),微创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9 ~ 43岁,平均(28.3±3.2)岁.切开复位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21 ~44岁,平均(29.1±3.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屈膝9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大腿周径较健侧下降值、关节活动度较健侧下降值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等. 结果 微创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88.9%)高于切开复位组(79.2%),骨折愈合时间[(10.9±1.3)周]短于切开复位组[(12.5±1.5)周],术后1周、1个月屈膝90°疼痛VAS评分、术后1、3、6、12个月大腿周径较健侧下降值均低于切开复位组,术后1、3个月关节活动度较健侧下降值、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组,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屈膝90°疼痛VAS评分、术后6、1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张力带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在关节镜辅助下骨折复位更加准确、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适用于断端分离<3 cm的髌骨横形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辅助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与环扎钢丝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部骨折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并辅助外侧壁固定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辅助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钢板组39例和钢丝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钢板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钢丝组(P<0.05),两组患者在平均失血量、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高于钢丝组(P<0.05)。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1±2.92)个月。钢板组平均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钢板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钢丝组(P<0.05),至术后6、12个月时,钢板组的Harris评分仍高于钢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钢板组骨折复位质量优秀率为71.79%,钢丝组为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钢丝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钢板组内固定松动2例,髋内翻2例;钢丝组股骨头坏死1例,髋内翻3例。[结论]对不稳定性转子部骨折髓内钉辅助固定,钢丝环扎手术时间短、费用相对低。锁定钢板则有助于缩短完全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并早期改善髋关节功能,骨折复位质量相对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报道对比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意见均不统一;并且较多文献内固定治疗包含Richard钉、鹅头钉及动力髋等髓外固定方法,可能导致结论不准确。目的:通过 Gamma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指标的比较,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验,适应证及置换后并发证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98例患者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56例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中出血量及离床活动时间;末次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 Harris 评分)和内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Gamma钉组平均随访时间为6.6年;人工股骨头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手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离床活动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内固定后置入物松动断裂或假体松动、下沉、脱位,以及双下肢不等长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选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助于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改善患者部分生活质量;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 Gamma 钉内固定无明显差异;但早中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后,处理较为困难,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心肌肌钙蛋白 I(CTn I)与肌酸磷酸激酶 MB(CKMB)对危重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及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 32例健康儿 (足月儿 16例 ,早产儿16例 )及 6 4例危重儿血浆中 CTn I与 CKMB水平 ,并作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CTn I正常值范围为 0~ 1.95μg/ L。无心肌损伤危重儿均 <2μg/ L ,而 >2μg/ L心肌损伤率 10 0 % ,明显高于CKMB升高者 46 % (P<0 .0 5 )。 结论  CTn I对危重新生儿心肌损伤有高度特异性 ,明显增高者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笔者根据民间经验,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采用龈交穴割治法治疗痔疮88例,经3个月观察,治愈41例,显效13例,好转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操作方法:医者以左手或右手拇指和食指翻起被检查者上唇,唇中正中与牙龈交界处系带上有小疙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