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88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473篇
内科学   359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75篇
外科学   296篇
综合类   934篇
预防医学   416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377篇
  6篇
中国医学   388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目的:研究外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机制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16例外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发病及诊治过程。结果:治愈13例,死亡3例,并发胆漏2例,切口感染2例。胆囊均送病检,其中坏疽穿孔5例,化脓6例。结论:外伤后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且发病后进展快、病死率高。B超检查对外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最有效和实用的方法。胆囊切除术是治疗外伤后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
本文针对医院应用电子病案过程中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从电子病历的形成、病案的法律作用、电子病案应用过程中的涉法问题、卫生信息立法和过渡时期电子病案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和探讨,为当前解决电子病历应用中法律空缺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生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决策,并分析其短期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7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中转开腹组(60例)及腹腔镜组(70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语言构建中转开腹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通过绘制校准图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64例,其中60例发生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7.9%(60/764)。肿瘤位置位于直肠[比值比(OR)=1.846,P<0.05)]、美国麻醉医生协会(ASA)评分Ⅲ、Ⅳ级(OR=2.381,P<0.05)、腹部手术史(OR=3.652,P<0.01)、肿瘤长径≥5 cm(OR=2.704,P<0.05)和体重指数(OR=1.109,P<0.05)是发生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校正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重合度。中转开腹组手术时间高于腹腔镜组(210 min比190 min,Z=-2.670,P<0.05);中转开腹组出血量高于腹腔镜组(170 ml比120 ml,Z=-6.018,P<0.01);中转开腹组术后住院天数高于腹腔镜组(10 d比9 d,Z=-2.134,P<0.05)。中转开腹组肠梗阻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10.0%(6/60)比4.3%(15/704),χ2=4.055,P<0.05];伤口感染率高于腹腔镜组[15.0%(9/60)比4.7%(33/704),χ2=11.318,P<0.05],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位置位于直肠、ASA评分Ⅲ、Ⅳ级、腹部手术史、肿瘤长径≥5 cm和体重指数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发生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和评估单性日本血吸虫成虫感染小鼠出现肝纤维化病变风险。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双性感染组、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0只,分别经腹壁皮肤接触感染雌雄尾蚴、雄性尾蚴、雌性尾蚴和不含尾蚴的去氯水,感染尾蚴数为(40±1)条/只。双性感染组小鼠感染周期为6周,其余3组为36周。取小鼠肝脏,观察肝脏大体形态;经HE和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测定肝脏胶原纤维特有的羟脯氨酸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TGF-β1、Col1、Col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无感染组比较,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颜色发黑,肝组织内有大量色素沉积,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色素沉积处有胶原纤维;单性雌虫组小鼠肝脏大体形态与无感染组相似,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轻于单性雄虫组。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双性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小鼠的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209±0.033)、(0.187±0.034)、(0.194±0.04)和(0.122±0.016)μg/mg,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与双性感染组均无明显差异。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Col1(2.4±0.91)和α-SMA(0.22±0.1)mRNA表达都明显高于未感染组[Col1(1.05±0.29)、α-SMA(0.08±0.01)](P均<0.05),Col1(2.4±0.91)(P<0.01)和TGF-β1(4.28±2.58)(P<0.05)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双性感染组;单性雌虫组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ol1(1.34±0.18)和TGF-β1(3.55±1.34)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双性感染组[Col1(0.84±0.14)、TGF-β1(0.31±0.11)、α-SMA(0.36±0.11)、Col3(2.15±0.61)](P均<0.01),α-SMA(0.17±0.11)(P<0.05)和Col3(0.51±0.23)(P<0.01)mRNA表达则显著降低。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单性雌虫组TGF-β1(1.03±0.39)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组TGF-β1(1.78±0.29)(P<0.05)。结论单性血吸虫成虫会导致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羟脯氨酸增加、部分肝纤维化分子指标mRNA表达上调等肝纤维化特征和向肝纤维化演变趋势,并且单性雄虫比单性雌虫更易引发小鼠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65.
66.
内湿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其病因每与外湿联系 ,加之人体内部机能的变化 ,互为因果。如《金匮要略心典 痉谒病》篇认为 :“中湿者亦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 ,故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 ,由于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 ,外内合邪”。具体而言 ,湿邪为患 ,不仅与气候潮湿、涉水冒雨 ,或久居湿地 ,或长期水中作业有关 ,并与恣食生冷、嗜食肥甘厚味 ,以致影响脾胃运化津液 ,聚而成湿。湿为有形之物 ,性重浊而粘腻 ,它能阻滞气机的活动 ,障碍脾胃的运化。由于病体的寒热虚实的不同 ,故又有湿从寒化或湿从热化的两种倾向。素体脾胃虚寒的易寒化 ,临床…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月经相关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最新诊疗进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月经相关肺部疾病主要有月经性气胸、月经性咯血和月经相关哮喘,其病情演变与月经周期相关.发病机制不清,可通过改变月经周期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月经相关肺部疾病有其特殊表现,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8.
来自美国、芬兰、瑞典、冰岛和德国的科学家进行的合作研究显示,在人类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被称为“乳腺癌3”的新乳腺癌基因。 与乳腺癌有显著关系的另外两个基因——“乳腺癌1”和“乳腺癌2”已经被识别。科学家是在研究乳腺癌多发性家庭时发现这两个基因的。但研究也发现,这些家庭中有一些并没有“乳腺癌1”和“乳腺癌2”基因,却也出现了遗传性乳腺癌患者。 为解释这一现象,该国际研究小组首先对37名没有上述两种基因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分析,确定问题可能与第13对染色体有关。然后,他们又研究了77 个芬兰、冰岛和瑞典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有非上述两种基因导致的乳腺癌患者,结果发现第13对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新的乳腺癌基因。 科学家们已在第13号染色体上初步确定出一块区域,认为其中可能含有新的乳腺癌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进一步分离出“乳腺癌3”基因,并在全世界范围进行调查,以证实该基因的普遍性。科学家表示,确定这一基因将为医生提供诊断遗传性乳腺癌的新方法。 (摘自《健康报》2000年8月18日第1版)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SSc-PAH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22356,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下载人类免疫基因数据集,与DEGs取交集得到差异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对DEIR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DEIRGs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枢纽免疫基因。CIBERSORT算法评估SSc和SSc-PAH患者血液组织免疫细胞浸润。对枢纽免疫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得到56个DEIRGs。功能富集表明DEIRGs在信号转导、免疫应答、趋化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PPI网络及Degree值得到枢纽免疫基因FCGR3B、CD28、LYN、LCK。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SSc相比,SSc-PAH患者血液组织中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初始CD4 T细胞、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γδ T细胞比例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28、LCK与γδ T细胞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FCGR3B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与初始CD4 T细胞呈负相关,LYN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与γδ 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枢纽免疫基因和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在SSc-PA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索肾恶性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即选择性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栓塞),使肿瘤体积缩小以减少术中出血,避免肿瘤扩散。方法Seldinger改良法插管,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注入化疗药物卡铂(CBP)400mg+丝裂霉素(MMC)20mg+5-氟脲嘧啶(5-Fu)1000mg随即用确油及明胶海绵颗粒行肾动膊栓塞;24—72小时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本组病例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结论介入疗法配合根治性肾切除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