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酒精性骨坏死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酒精诱导骨髓基质细胞 (Marrowstromalcells ,MSCs)的作用 ,揭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新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MSCs体外培养技术 ,取小鼠股骨骨髓细胞 ,分离获取MSCs。以酒精作为脂肪细胞分化诱导剂处理细胞 ,以苏丹Ⅲ染色 ,光镜下计数脂肪细胞。并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采用完整细胞斑点印迹分子杂交方法检测酒精 ( 0 .0 9mol/L)组和对照组细胞中 42 2(aP2 )mRN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以递增浓度酒精 ( 0 .0 3、0 .0 9、0 .15mol/L)处理细胞 2 1d ,MSCs分化生成的脂肪细胞数量随酒精作用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大而增多 ,具有一定时间、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明显增高 ,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酒精浓度增大而降低 ,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显著减少。实验组中 42 2 (aP2 )mRNA表达含量 72 0 7.8± 3 3 1.3 ,显著高于对照组 65 2 .2± 62 .6,P <0 .0 0 1。其Ⅰ型胶原mRNA表达含量 3 5 67.3± 3 0 0 .9,明显低于对照组 7487.0± 488.4,P <0 .0 0 1。结论 :酒精能够从基因调控水平诱导MSCs大量分化为脂肪细胞 ,成骨分化减少 ,这可能是长期酗酒后股骨头骨髓内脂肪组织增多 ,骨内压增加 ,血流灌注减少 ,导致缺血 ,同时骨修复能力不足 ,从而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人骨肉瘤中P27、cyclinE和ki-6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2 7、cyclinE和ki 67蛋白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其在人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 3 0例骨肉瘤和 10例骨软骨瘤中P2 7、cyclinE和ki_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2 7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 3 3 3 %和 80 0 0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2 7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clinE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3 3 3 %和 3 0 0 0 %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clinE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ki 67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 67%和 10 0 0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ki 67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中表达强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2 7和cyclinE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rs=-0 43 2 ,P <0 0 5 )。P2 7蛋白表达强度与ki 67表达强度之间无相关性 (rs=-0 0 3 4,P >0 0 5 )。cyclinE蛋白表达强度与ki_67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s=0 64l,P <0 0 1)。结论 :P2 7蛋白在骨肉瘤中呈低表达 ,cyclinE和ki 67蛋白在骨肉瘤中均为高表达 ,三者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延长的牵张刺激如何转变为骨质再生的生物学信息至今不明确。目的:观察骨延长患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表达。方法:单侧胫腓骨延长组患者8例,分别于手术前第3天、术后第3,7,8,11,30天、停止延长时、停止延长第3,15,30天、拆除外固定器时、拆除外固定器后30d,检测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并设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8例。结果与结论:骨延长组牵张操作开始第1天时(术后第8天),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即开始升高,停止延长时达高峰,这一时段各个时相骨延长组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停止延长3d时的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高表达是骨延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建立脑卒中单元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6年1-3月和2007年同期共38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脑卒中单元组按照脑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普通病房组按照传统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5、30d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结果脑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治疗后,随时间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均逐渐降低,两组在治疗后15、30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脑卒中单元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组(P=0.002)。结论在基层医院脑卒中单元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15.
辛伐他汀预防激素性骨质疏松实验研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取健康 6月龄SD雄性大鼠 3 6只 ,体重 0 .45± 0 .0 2kg ,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模型组 (B组 )和实验组 (C组 ) ,每组 12只。对照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 2ml/(kg·d) ,每周 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 ,每次 0 .5ml/kg ;模型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 2ml/(kg·d) ,每周 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每次 2 .5mg/kg ;实验组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 10mg/(kg·d) ,每周 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每次 2 .5mg/kg。 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第 3腰椎行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形态显微结构观察以及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 (ALP)含量测定。结果 :实验组第 3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1)。对照组的骨密度值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第 3腰椎骨小梁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似 ,模型组呈骨质疏松特征。模型组ALP较对照组及实验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辛伐他汀可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①细胞学实验:从新生SD大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1×10-7mol/L地塞米松1、×10-7mol/L辛伐他汀和0.1%二甲基亚砜溶剂;B组给予1×10-7mol/L地塞米松和0.1%二甲基亚砜;C组仅给予0.1%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96 h后提取细胞RNA,用RT-PCR一步法分析eNOS mRNA和骨钙素mRNA的表达。并测定细胞增殖率、培养液中NO量。②动物实验: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每日1次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10mg/kg,每周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每次2.5 mg/kg;模型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同法仅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用药8周后,测定第三腰椎骨密度,观察骨组织形态显微结构与形态学计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第三腰椎eNOS和iNOS的表达。结果:①A组成骨细胞内eNOS mRNA表达较B组显著增加,与C组无差别;B组较C组显著降低。②A组细胞内骨钙素mRNA表达较B组显著增加,与C组无差别;B组较C组显著降低。③A组成骨细胞增殖率(0.3055±0.0178)较B组(0.2659±0.0105)显著增加,与C组(0.3044±0.0213)无差别。B组较C组降低。④A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14.37±1.24)较B组(12.94±0.69)增加,与C组(14.14±1.23)无差别。B组较C组降低。⑤模型组第三腰椎骨密度(0.1915±0.0055 g/cm2)较对照组(0.2272±0.0113 g/cm2)降低,实验组(0.2226±0.0108 g/cm2)较模型组增加,与对照组无差别。⑥模型组第三腰椎显微结构呈现骨质疏松特征,实验组与对照组相似。⑦血清ALP活性,实验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别。模型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⑧3组血清钙、磷和NO含量均无差别。⑨3组第三腰椎iNOS表达均阴性。⑩第三腰椎eNOS表达,实验组的平均灰度值(179.08±4.38)和平均积分光密度(0.455±0.019)比模型组分别增高5.7%和13.5%;模型组(169.42±3.00,0.401±0.010)比对照组(181.08±2.31,0.463±0.150)分别降低6.4%和13.4%;对照组和实验组无差别。11○左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实验组骨体积、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和成骨表面均比模型组增高,而3组间骨吸收表面、矿化率、纠正矿化率和矿化时间无差别。结论:①eNOS依赖性NO的低表达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②辛伐他汀可对抗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加成骨细胞eNOS mRNA、骨钙素mRNA的表达,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胡新永  吕原  杨华清  王义生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4(10):661-664,F0003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糖皮质激素性椎体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36只,体重(0.40±0.03)kg,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模型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实验组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1.d^-1,每周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每次2.5 mg/kg;模型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2 ml.kg^-1.d^-1,每周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每次2.5 mg/kg;对照组灌胃法给予生理盐水2 ml.kg^-1.d^-1,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5 ml/kg。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第1腰椎行骨密度测量和组织形态显微结构观察。结果:实验组第1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第1腰椎骨小梁形态结构与对照组相似,模型组呈骨质疏松特征。结论:辛伐他汀可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性椎体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 自2000—2005年共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年龄47—88岁,平均70.2岁,男28例,女70例,按照Evan分型,Ⅰ型22例,Ⅱ型38例,Ⅲ型24例,Ⅳ型14例。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感染等疾病75例,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多种内科疾病。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早期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预防迟发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吸入燃烧不完全的含碳物质,即吸入过量一氧化碳,人体内碳氧血红蛋白增高、而氧和血红蛋白减少,造成机体急性缺氧,临床表现为急性脑缺氧并伴有其它脏器缺氧性改变。本病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传统治疗方法病死率较高,特别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假愈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高,愈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随机分为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组(A组)、原始培养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只。A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每次0.5ml/kg;B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原始培养液0.5ml/kg;C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每次0.5ml/kg。8周后对各组大鼠的第3腰椎行骨密度测量及左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组第3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B组(P〈0.01)和C组(P〈0.01),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骨体积、类骨质表面、类骨质宽度和成骨表面均比B组(P〈0.01)和C组显著增高(P〈0.01)。骨吸收表面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骨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有效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