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近年我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发展迅速,而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医院的需求及对危重症医学认识的差异,形成了ICU建设与管理的不同模式。目前,国内外ICU管理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三种模式。因所承担的医疗任务的需要,目前国内三级以上大型医院多已建有外科ICU(SICU)。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RNA干扰沉默生存素基因表达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s、hRNA对照组s、hRNA组,施加不同的处理因素,在移植12、周取材。比较内膜增生程度,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生存素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生存素基因的蛋白产物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生存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TUNEL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移植12、周内膜增生明显,局部转染靶向生存素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能够明显抑制内膜增生(P<0.05)。血管移植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生存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而shRNA组却显著减少(P<0.05),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减少,而TUNEL法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采用RNA干扰沉默生存素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生存素的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信号转导通路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a aneurysm,RAAA)中的表达,探讨AAA破裂的分子基础。方法选取RAAA标本18例,以20例AAA标本作对照。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抗CD34染色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结果 RAAA组织中HIF-1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AAA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表明 HIF-1α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0.9±10.8)%,与AAA(17.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VEGF表达亦明显增强(P<0.01),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725,P<0.01)。 HIF-1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AAA中层平滑肌细胞及外膜。RAAA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多(P< 0.01)。结论 HIF-1α及其相关基因过表达在RAAA的分子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p38 MAPK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 8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 80只 ,建立自体移植静脉模型。术后随机分为 6,2 4h ,3 ,7d和 2 ,4,6,8周等 8组 ,于相应时点取材 ,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移植血管中p3 8MAPK的mRNA表达 ,Western蛋白印迹定量检测 p3 8的蛋白产物及磷酸化蛋白产物表达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定位p3 8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移植静脉术后 6hp3 8的mRNA表达即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强 (P <0 .0 1) ,并于术后 2周达高峰 ,表达值为 (59± 2 6) % ,与 4,6,8周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Western蛋白印迹提示 p3 8在移植 2~ 4周达高峰 ,之后开始减少 ,8周时仍维持一定表达量 (1/4~ 1/2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提示阳性表达多定位于移植血管中层或增生内膜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结论 p3 8MAPK通路的激活参与了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以及血管重塑 ,可望成为防治移植静脉狭窄闭塞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对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 ,局部转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结果表明 :动脉灌注 3d ,苏木素—伊红染色即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mRNA表达在灌注 14d达高峰 ,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蛋白产物均在 14d达到高峰 ,并且与动脉瘤的形成呈平行关系。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抑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 (P <0 .0 1) ,延缓腹主动脉瘤形成 ,抑制率为 92 %~ 12 5 % ,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本研究提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参与腹主动脉瘤的形成 ,反义技术可以减少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并抑制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6.
引起鞍鼻及鼻的缺损性畸形的原因较多,如萎缩性鼻炎,鼻的特殊感染,鼻中隔脓肿软骨坏死及外伤性或肿瘤摘除术后,均可造成鼻部畸形。这类患者由于鼻的畸形造成沉重的精神上的负担,甚至引  相似文献   
37.
论整容手术     
作者们认为整容手术不仅在当今人类尚美的总的潮流的冲击下,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且欲使以恢复功能为目的的手术获得成功,亦须同时对整容术加以探讨,因此整容术并非一件无足轻重的工作。关于手术指征,作者们认为:整复外科的手术指征一般均适用于整容术。远在公元前数百年,即已对以额部皮瓣重建鼻的手术作过尝试。战争所致大量的“毁容伤员”,使许多整形外科专家成长了起来。此外,梅毒、结核、麻风病由于有了能有效地控制的治疗方法,其后遗症亦可能获得纠正。移植瓣的应用,使癌肿术后大块组织缺损的整复术成为可能;这些新的技术使患者于切除肿瘤的同时,既获得一个过得去的体形,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 (HIF) 1α信号传导途径在腹主动脉瘤 (AAA)中的表达 ,探讨AAA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AAA标本 2 2例 ,以 5例正常腹主动脉 (NA )标本作对照。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蛋白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 1α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 ,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抗CD3 4染色法检测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AAA组织中HIF 1α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明显高于NA(P <0 .0 1) ;VEGF表达亦明显增强 (P <0 .0 1) ,与HIF 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0 .783 ,P <0 .0 1)。HIF 1α表达主要分布在AAA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及外膜处 ,与VEGF的分布部位基本一致。AAA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HIF 1α在AAA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原发性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2例原发性GBM和15例继发性GBM中EGFR和MGMT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在原发性与继发性GBM中的表达差异,分析EGFR与MGMT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和继发性GBM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GMT在原发性和继发性GBM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和继发性GBM中,MGMT与EGFR表达无相关性(P>0.05).EGFR和MGMT均阳性和均阴性的GBM病人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个月和2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过表达多见于原发性GBM,MGMT表达与GBM分型和EGFR表达无相关性.联合检测EGFR和MGMT有助于预测GBM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0.
目的去除图像噪声是医学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基本预处理步骤,对图像的后继分析处理的质量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图像去噪和医学图像的诊断准确率息息相关这一现实问题,对几种图像去噪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并实现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数据应用。方法首先阐述了几种常用图像去噪算法的基本原理,其次使用不同算法对加入高斯噪声的Lena图像进行去噪仿真,并对不同结果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和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MSE)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并选择最优降噪算法应用于f MRI数据分析中,以期获得较好的后期处理基础。结果小波分层阈值算法在f MRI处理中的峰值信噪比和均方差更优。结论在f MRI图像去噪过程中,利用小波分层阈值算法更能提高图像的信息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医师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