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小儿迁延性、难治性腹泻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多发于0~3岁的婴幼儿。本病在我国为位居第二的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主要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12 h或24 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R组(n=16)、缺血预处理(IPC)组(5 min缺血/5 min再灌,3个循环,n=16)及缺血后处理(IpostC)组(1 min再灌/1 min缺血,3个循环,n=16).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24 h取标本.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结果 I-postC和IPC组的骨骼肌水肿明显减轻,MDA和MPO指标亦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postC组和IP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postC和IPC组mTOR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postC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及通过激活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I)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的安全性。方法49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治疗组24例,GM1治疗组25例。治疗14天后观察GCS及不良反应,3个月后观察GOS。结果GM1治疗组GCS评分和GOS评分明显比常规治疗组升高。结论早期应用GM1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可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16只。分别于再灌注后12、24h各处死8只,取肺组织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再灌注12或24h后I/R组有明显的弥散功能障碍,表现为间质浸润细胞增多并伴有明显水肿。IPC组和I-postC组的各项指标均较I/R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ostC可以减轻大鼠双侧后肢骨骼肌I/R后肺损伤,与IPC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磁源性影像(MSI)及其与神经电生理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 23例涉及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行MSI定位运动、感觉及语言区,并结合神经导航行显微手术切除病灶.其中6例与运动区关系密切者术中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波形倒置定位中央沟,行皮层电刺激定位运动区及皮层下电刺激定位锥体束.结果 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术后6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仅1例出现长期神经功能损害,余16例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距离(MSI-Tumor)与术后功能障碍(一过性/长期)有相关性(P=0.001).结论 MSI可明确胶质瘤与功能区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对手术风险的评估并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对与功能区关系密切者术中联合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对功能区进行精确定位并指导手术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1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数恶性胶质瘤中存在过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靶向药物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效果。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成为除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脑恶性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对EGFR靶向药物分类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Codman-Hakim可调压式分流管(CHPV)在脑积水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采用CHPV植入治疗不同类型脑积水病例53例。依据患者脑积水病因、病程、年龄、影像学特点、术中测压结果等做为调压阀开放压力(OP)初始值的设定依据,术后根据CT复查结果和患者症状进行调整。结果术后调压0~6次,平均1.8次。脑积水症状改善48例(90.5%),无显著变化5例(9.5%)。术后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1例,分流管腹腔端梗阻1例,双侧顽固性耳鸣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CHPV在脑积水个体化压力设定分流治疗中优于固定压力分流管,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8.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malignant lymphoma,PTML)少见,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5%,占全部结外淋巴瘤的1%~2%[1].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治疗方案和预后因素尚存在争议.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7例PT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9.
荧光导航辅助下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技术在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功能区恶性胶质瘤病人.术中利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影像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肿瘤。比较术中所见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或MRI.肿瘤全切除7例〈87.5%),次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荧光引导技术具有实时导航,客观、安全、可靠等特点,能提高功能区恶性胶质瘤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0.
我们于2004~2006年应用导赤散加减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经口腔科确诊治疗后反复发作不愈,转入中医门诊治疗。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心火上炎型。30例均为成人,女17例,男1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