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7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31.
如何尽快提高外科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的临床综合技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教育阶段 ,也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主要职能之一。目前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 ,进修医师的培养由于时间短更具有随意性。但是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 ,对所有临床医师 ,特别是刚刚步入临床工作的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科医师不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 ,而且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高外科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临床综合技能是外科临床教学急需探索的课题。我院烧伤外科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 ,近年采用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员为主导 ,强调综合…  相似文献   
232.
0 引言 烧伤感染是烧伤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1 ] .作好防治 ,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从烧伤患者血清及创面渗出液中舒普深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 ,提出烧伤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给药方案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本组患者共 16例 ,平均烧伤面积 (6 1.7± 16 ) % .一次给予舒普深成人 2 .0 g,儿童 5 0 mg· kg- 1 ,在 (2 2± 2 .8)min内静脉滴注完毕后 1,2 0 ,6 0 ,12 0 ,30 0和 6 0 0 m in抽取血标本 ,创面渗出液标本抽取则按 5 ,2 0 ,6 0 ,12 0 ,2 40 ,36 0 ,480和 6 0 0 min进行 .1.2 方法1.2 .1 微生物平皿扩散法 (M…  相似文献   
233.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 (EC)损伤机制 .方法 以培养脐静脉 EC为模型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 ,3H-Td R特异性释放实验 ,观察了终浓度为 2 0 0 m L· L- 1 的早期烧伤患者血清 (EBPS)介导 PMN与 EC相互作用后 ,EC及PMN的表面结构 ,PMN与 EC粘附特性及 EC3H- Td R特异释放率的变化 .结果 正常人血清 (NHS)调理的 PMN为园形、规则 ,EBPS调理的 PMN形态不规则 .NHS对照组 PMN与 EC连接松散 ,EC与 EC连接紧密 ,EBPS刺激 EC与 NH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 ,EC与 EC连接出现微小间隙 ,EC表面突起增多 ,PMN形态不规则 ,主要粘附于 EC间隙 .NHS刺激的 EC与 EBP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后 ,PMN偏平状锚于 EC表面 .EBPS刺激的 EC与 EBPS调理的 PMN相互作用 ,PMN形态不规则 ,表面微绒毛显著减少 ,EC从膜上分离脱落 ,EC3H- Td R特异性释放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 1) .结论  EBPS可激活 EC和 PMN,激活的 EC与PMN相互作用 ,可引起 EC损伤 ,EC损伤依赖 PMN的参与 ,EBPS可能不是作为一种直接的损伤因素而是作为一种细胞激活剂参与了烧伤早期 EC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3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一类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包括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三种表型,其中以PPARγ的研究最为深入。近来研究显示,PPARγ除了促进脂肪形成和胰岛素稳态外,还参与许多细胞功能的调控如抗炎和免疫调节等效应。在这些研究中,活化后的PPARγ抗纤维增生性疾病的有效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35.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氟尿嘧啶在瘢痕疙瘩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2015-07至2017-07行瘢痕疙瘩手术切除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术后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氟尿嘧啶,对照组术后注射曲安奈德,比较两组患者愈合的瘢痕美容评估与评级(scar cosmesis assessment and rating,SCAR)量表评分、温哥华瘢痕评分、瘢痕疙瘩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在SCAR量表评分[(7.46±1.26)分 vs (11.51±2.33)分]、温哥华瘢痕评分[(6.31±4.16)分 vs (9.37±4.82)分]、瘢痕疙瘩复发率(5.88% vs 23.53%)及患者满意度[(9.17±0.82)分 vs (6.62±1.16)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疙瘩手术后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5-氟尿嘧啶可减轻术后切口瘢痕,提高手术效果,复发率更低,患者更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6.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难固定部位中厚植皮术中的应用。方法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面颈部、腋肩部、臀部会阴区等难固定部位行中厚植皮患者104例,采用VSD联合生理盐水快速冲洗治疗患者52例(改良组),传统VSD治疗52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植皮成活率、皮片高出皮肤高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换药次数、术后住院天数、触觉满意度、痛觉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植皮成活率(98.08%vs. 98.08%)、皮片高出皮肤高度[(3.26±0.15)mm vs.(3.81±0.47) mm]、触觉满意度(92.31%vs. 86.54%)、痛觉满意度(78.85%vs. 82.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vs. 13.46%)、术后换药次数[(1.64±0.51)次vs.(2.72±0.74)次]、术后住院天数[(6.46±2.16)d vs.(8.21±2.47)d]、患者满意度[(8.46±2.16)分vs.(6.21±2.47)分],改良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固定部位中厚植皮术中,改良VSD较传统VSD,更好地均匀加压、稳妥固定、通畅引流,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37.
背景:近期研究提示姜黄素可能是一种抗纤维化制剂。目的: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11在懈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完成。材料:瘢痕疙瘩患者的手术标本5份,患者均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姜黄素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待细胞融合后传代,取第3-6代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将不同浓度姜黄素(5,10,20μmol/L)分别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干预24~48h,以空白组做对照。主要观察指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姜黄素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姜黄素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后Ⅰ、Ⅲ型前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姜黄素作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48h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减少,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组Ⅰ、Ⅲ型前胶原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均降低(P〈0.01),并且Ⅰ型前胶原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成明显的量效关系。姜黄素20μmol/L组Ⅲ型前胶原表达低于姜黄素10μmol/L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姜黄素10μmol/L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低于姜黄素5μmol/L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8.
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01~2008—12,我科应用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足背皮瓣、腓骨骨皮瓣对36例严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术后34例完全存活,2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3cm,给予清除坏死部分的皮瓣组织后植皮,伤口愈合;随访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良好,下肢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保留。结论: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根据损伤部位、范围、伤情选择不同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来源。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烫伤后早期大鼠皮肤烫伤创面,创周及远处未损伤皮肤内含 CGRP 的神经分布密度改变。结果烫伤后15 min 在以上所有部位的含 CGRP 神经纤维分布密度明显下降。烫伤后6至12 h 达到最低值,而后逐渐恢复,相比之下,在创周恢复过程出现较早;此外,在创面和创周的真皮层 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巨噬细胞样大细胞从局部血管中游出,烫伤后12 h 该细胞与含 CGRP 神经关系密切,烫伤后24 h 该细胞染色增强,破碎并释放大量 CGRP 免疫反应阳性的颗粒状物质,而后这些细胞在局部消失。结论在皮肤创面针对烧伤损害 CGRP 可能不仅从皮肤神经末端释放,也能由局部炎性细胞合成释放。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来源。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烫伤后早期大鼠皮肤烫伤创面,创周及远处未损伤皮肤内含CGRP的神经分布密度改变。结果烫伤后15min在以上所有部位的含CGRP神经纤维分布密度明显下降,烫伤后6至12h达到最低值,而后逐渐恢复,相比之下,在创周恢复过程出现较早;此外,在创面和创周的真皮层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巨噬细胞样大细胞从局部血管中游出,烫伤后12h该细胞与含CGRP神经关系密切,烫伤后24h该细胞染色增强,破碎并释放大量CGRP免疫反应阳性的颗粒状物质,而后这些细胞在局部消失。结论在皮肤创面针对烧伤损害CGRP可能不仅从皮肤神经末端释放,也能由局部炎性细胞合成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