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及四花(膈俞和胆俞)穴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老年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肺俞及四花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蜜炼川贝枇杷膏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IgA、IgM、IgG)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肺俞及四花穴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老年患者免疫球蛋白具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盆底磁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康复科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盆底磁治疗。两组均为每日1次,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日记、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和尿动力学指标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ICI-Q-SF评分和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QOL评分和最大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盆底磁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效果优于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次数,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Ⅱ基因 (C -erbB -2 )P185蛋白过度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病理特征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2 5例肺癌组织及 2 7例癌旁组织中C -erbB -2癌基因P185蛋白的表达。结果 ,P185蛋白染色定位于细胞膜和 (或 )细胞浆中 ,肺癌组织中C -erbB -2P185表达率为 4 4.0 %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 1 1 .1 % (P <0 .0 5) ;C -erbB -2仅在NSCLC中过度表达 ,而SCLC中未见表达 ;肺腺癌组织中C -erbB -2表达率为 55.56%与肺鳞癌的 4 6.1 5%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NSCLC中P185表达促进肺癌淋巴结转移。结果提示C -erbB -2癌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作为NSCLC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4.
BCL-2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潘庆  胡国强 《山东医药》2000,40(23):54-56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于1984年由Tsujimoto首先发现。1988年试验报告Bcl-2基因可使细胞存活时间延长。1990年进一步确证Bcl-2基因具有抗细胞凋亡的功能后,Bcl-2基因作为重要的凋亡抑制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得到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1 Bcl-2基因的分子生物学1.1 Bcl-2基因家族 已发现的Bcl-2基因家族成员包括:抑制细胞凋亡的Bcl-2、Bcl-X2、BHRF1和Ced9,促进细胞凋亡的Bax、Bcl-Xs、Bad和Bak,以及参与细胞存活的Mcl-1、Al和LMW5HL等。人的Bcl-2基因是从大…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针刺脑户、神堂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脑户、神堂穴针刺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76.
氟喹诺酮C-3酰腙的合成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氟喹诺酮C-3位羧基被酰腙替代对其抗菌活性影响,为进一步扩大结构修饰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为起始原料,经肼解成其相应的酰肼,然后分别与芳香醛进行缩合得系列C-3酰腙目标化合物。用琼脂稀释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体外对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29213)、大肠埃希氏菌(E. coli ATCC25922)、铜绿假单孢菌(P. aeruginosa ATCC2785)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12个新的目标酰腙化合物,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氧氟沙星类酰腙化合物表现出较弱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128 μg·mL-1),而多数环丙沙星类酰腙化合物却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8 μg·mL-1),尤其是香草醛环丙酰腙(5d)对S. aureusE. coli的MIC≥0.5 μg·mL-1,对P. aeruginosa的MIC≥1.0 μg·mL-1,其抗菌活性与对照环丙沙星相当(MIC≥0.5 μg·mL-1),而优于氧氟沙星(MIC≥2.0 μg·mL-1)。结论 抗菌药氟喹诺酮C-3位羧基被其他取代基替代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人肺腺癌细胞A549、正常人胚肺HELF、转染RARβ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差异。方法: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A549、HELF、RARβA549细胞的总蛋白,银染显色,应用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549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1154±86)个,HELF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1338±79)个,RARβA549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987±64)个,不同胶间蛋白质点的位置偏差在IEF为(2.97±0.34)mm,在SDSPAGE方向为(2.73±0.45)mm,差异表达分析发现,A549细胞和HELF细胞双向电泳分离图谱有893个蛋白质点匹配;A549中有329个点未被匹配,HELF细胞中有445个点未被匹配。A549和RARβA549进行匹配,有634个点相互匹配,A549有520个点未被匹配,RARβA549有205个点未被匹配。方差分析结果:F=15.488,P<0.05。A549组与HELF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组与RARβA549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肺腺癌细胞A549、正常人胚肺HELF、转染RARβ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中存在差异蛋白。  相似文献   
78.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评价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175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使用两种方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方案治疗组90例,B方案治疗组85例。结果:A方案与B方案Hp根除率相近。B方案总费用太高,A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A方案治疗费用适中,是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黄芩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成分积累的关键物候期.方法:将从山东莱芜收集的黄芩种子分别在北京房山和山东莱芜进行播种,选择萌芽期、展叶期、花果中期、花果末期、枯黄期收集黄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测定其主根长度、根鲜重、根径、茎长度.利用HPLC测定根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RT-PCR方法分析根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1,PAL2,PAL3)、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oyl-CoA ligase,4CL)、查尔酮合成酶(chaleone synthase,CHS)、葡萄糖苷酸酶(glucuronidase,GUS)和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ate:baicalein 7-O-glucuronosyltransferase,UBGAT)的转录水平.结果:从幼苗期至展叶期,黄芩地上部生长较快,而根部的生长主要集中在花果中期至枯黄期.黄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不显著、黄芩苷含量逐渐上升、黄芩素含量逐渐下降.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PAL,4CL在枯黄期表达水平量最高;CHS转录水平则在花果中期-花果后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后在枯黄期下降.结论:结合黄芩活性成分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展叶期和枯黄期可能是影响黄芩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含量的主要物候期.  相似文献   
80.
为发现氟喹诺酮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方法,用稠杂环噻唑并均三唑酮作为培氟沙星(1)C-3羧基的生物等排体,芳甲叉基为其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12个新的C-3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6a~6l),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评价了它们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 3种肿瘤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含氟苯基和邻甲氧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阿霉素相当。因此,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骨架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