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肿瘤康复学校对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宫颈癌患者的康复提供合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宫颈癌行单纯根治性放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接受以“肿瘤康复学校”为平台的生理、心理、社会整体康复干预,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量表(ESFI)、社会支持量表(SSRS)及欧洲癌症研究机构与治疗组织针对肿瘤患者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对2组患者干预前(入院后第2天)及干预后(放疗结束后1年)的性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性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各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肿瘤康复学校为平台采取整体康复于预措施,可提高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度,从而最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宋健  汪春林  胡君娥 《护理学报》2017,24(13):14-18
目的 评价心房内心电图在PICC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JBI Library、PubMed、Ovid、Springer、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收集应用心房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1月20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房内心电图定位法较传统X线胸片定位提高了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RR=1.13,95%CI:1.07~1.19,P<0.01);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R=0.41,95%CI:0.30~0.55,P<0.01).结论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可提高导管头端到位准确率且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情绪释放技术对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58例癌症患者,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28),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用药、健康宣教等,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4周情绪释放技术,包括穴位敲打及朗读提示语.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4周后,干预组预期性悲伤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绪释放技术可降低癌症患者预期性悲伤程度.  相似文献   
34.
输液滴速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加强输液过程管理.从全院静脉输液病人中随机抽取210例.现场检查其输液滴速是否合乎标准。结果79.5%病人滴速正常.20.5%滴速不符.其中81.4%滴速过快、18.6%过慢。提示要加强静脉输液病人的滴速管理和巡视.防止静脉输液并发症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彩超及二维血流显像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简称彩超技术)及二维血流显示技术(简称B-Flow技术)在PICC置管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7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在彩超引导和彩超及B-Flow引导下置管,对两组的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局部组织损伤、术后血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置管成功率、局部组织损伤、术后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及B-Flow引导下PICC置管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它使彩超引导下置管变得更加容易,对局部血管状况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36.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78  
PICC置管术自9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以其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笔者总结了本科2005年9月~2006年5月开展PICC置管术以来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总结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时的改进措施.对32例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改行中心静脉置管,具体做法:准确进行静脉评估,正确做好导管的处理与修剪,置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与麻醉医生及超声引导医生密切配合,置管后妥善固定导管.3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体成功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后的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34例患者,首先采用彩超探测穿刺失败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的状况,对无异常情况的静脉首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静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置管.结果 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2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12例,二次穿刺成功7例,成功率67.8%,9例未成功者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均获成功;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的15例中,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一次成功率或整体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当时的静脉状况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或CVC置管,从而杜绝导管的浪费,提高置管成功率,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而良好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39.
严重头皮撕脱伤临床上并不多见,我院在2007年10月收治了1例严重的头皮撕脱伤并左锁骨骨折患者,经过63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其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心理痛苦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和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138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得分中位数为4,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5.29±14.15)分。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处于中度水平,创伤后成长为中等水平,二者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应关注肺癌患者的心理痛苦,从而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