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研究江苏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统计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学诊断的4553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WHO 2016年新分类标准分型,本组患者以脑膜瘤(28.05%)、鞍区肿瘤(25.98%)、弥漫性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8.52%)、椎管内神经肿瘤(13.33%)、间质,非脑膜上皮性肿瘤(6.35%)为主。低级别肿瘤占86.43%,幕上肿瘤占71.47%,男女性别比为1∶1.32,发病率峰值为50~59岁。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患者来源区域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化工污染、人口性别比、医疗条件,以及患者职业等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2.
脑动脉瘤的电解脱铂金圈栓塞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估脑动脉瘤电解脱铂金圈(EDPC)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资料与方法 1999年2月~2003年2月用EDPC栓塞治疗脑动脉瘤32例。其中30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前HunT & Hess分级:19例为Ⅰ级,6例为Ⅱ级,5例为Ⅳ~Ⅴ级。32例33个动脉瘤,均采用EDPC治疗。EDPC为美国波士顿科学国际有限公司下属Target公司生产的GDc和德国Dendron公司生产的EDC两种。为了安全、准确地栓塞动脉瘤,在放置铂金圈过程中及解脱前均行透视监视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监控栓塞的动脉瘤全程。结果 32例脑动脉瘤患者共33个动脉瘤中,31个动脉瘤栓塞成功,2个因载瘤动脉严重痉挛失败,占6%。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4例(72.7%),不完全填塞6例(18.1%);2例梭形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栓塞。非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9%。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和死亡等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EDPC栓塞治疗动脉瘤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可达到近似外科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径路行垂体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在现有文献眼1~5演报道几种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4mm0°、30°硬性鼻内镜及在配套摄录系统监测下,经右侧鼻腔,用双极电凝烧灼过大之右中鼻甲中后段。于蝶窦前壁前方约1cm处与前壁平行切开鼻中隔右侧黏骨膜,于黏骨膜下向后分离达蝶窦前壁。于黏骨膜切口稍后方切开筛骨垂直板及部分梨骨,经骨性切口向后分离左侧黏骨膜。经右侧鼻腔置入专用撑开器,充分暴露两侧蝶窦前壁、蝶窦开口、蝶嵴及蝶嘴。在显微镜下去除蝶骨嵴、蝶嘴及蝶窦前壁。双极电凝去除蝶窦前壁黏膜,咬除蝶窦间隔及鞍底骨质。电灼硬脑膜并“十”字切开,将肿瘤分次切除。结果16例肿瘤全部切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2例,多尿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方法简便,进入蝶窦腔后在显微镜下双手操作便利,立体感强,准确性高,鼻腔结构损伤小,术中视野清晰,危险性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垂体肿瘤切除术的径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上的生长和分化行为,探讨组织工程体外构建人工脊髓修复脊髓损伤。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在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孔径200~300μm,孔隙率90%,聚乳酸/聚羟基乙酸=75∶25;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上种植孕14d的胚胎大鼠脑细胞,培养7d。②将培养7d的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置入含体积分数为0.05的胎牛血清和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20μg/L的DMEM/F12培养基中继续培养5d,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③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上的生长和分化行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上培养的细胞。结果:①神经干细胞生长形态: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充满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孔隙,其形状近似孔隙的不规则几何形状。②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诱导分化后,大量神经干细胞长出的神经突触跨越支架孔隙的三维空间结构,布满支架的表面和孔隙,并彼此建立了突触联系。③诱导分化前后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诱导分化前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分别为巢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阳性,说明诱导分化前是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有神经元形成。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适合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其孔隙结构规范调节了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的空间排列,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调控了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可以利用该支架的空间结构和细胞因子适度调控神经干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上的生长和分化构建脊髓组织。  相似文献   
75.
目的:选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作为诱导分化剂,观察其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及其效应差异。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0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以无血清培养法从孕14~17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后,分别加入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2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以及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0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诱导其定向分化。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来鉴定所获得的神经元,流式细胞仪检测计数神经元的分化比例。结果:①原代培养获得了Nestin染色阳性的神经干细胞。②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各组均获得了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阳性神经元。③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及对照组(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流式细胞仪计数神经元的分化比例为47.8%,57.78%,61.94%和32.69%,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均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但两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脑干桥延部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桥延部肿瘤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入路及并发症等.结果 23例中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4例.胶质瘤1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恶性淋巴瘤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症状加重6例,新增神经系统症状4例,颅内感染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延髓麻痹1例.结论 脑干桥延部肿瘤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恰当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显微手术操作及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第三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异帕米星与常用药物甲磺酸加替沙星治疗敏感性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异帕米星组和甲磺酸加替沙星组各36例,异帕米星组给予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400mg/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60分钟.甲磺酸加替沙星组给予甲磺酸加替沙星400mg/d,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异帕米星组3例出现轻微上腹不适,伴血管刺激症状,尚能耐受;甲磺酸加替沙星组共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腰部钝痛现象,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结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异帕米星不良反应较甲磺酸加替沙星相对较轻,可作为临床治疗泌尿道感染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治疗对鼠脊髓损伤后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一种有效的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案。方法:应用微型恒量灌注泵硬膜下灌注BDNF和静脉注射MP的联合治疗方法,利用鼠T10脊髓损伤模型观察MP和BDNF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和BDNF联合治疗明显减轻了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继发性损伤,促进了脊髓运动神经元轴索的再生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P<0.05),结论:MP和BDNF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结构修复和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急性脊髓损伤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9.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属良性肿瘤,但由于肿瘤发生于颅内人体内分泌中枢——脑垂体,对病人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等均有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80.
蓝勇  胡卫星  顾培元 《海南医学》2010,21(23):55-56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好转,随访见囊肿缩小或消失。结论 CT、MRI是有效的诊断手段,术中及术后正确处理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