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患者男性,52岁。因全程肉眼血尿10 d于2005年1月22日入院。无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2℃。心、肺、腹及泌尿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肌酐128μmol/ L,尿素氮7.1 mmol/L。X线胸片:双肺转移癌不除外。静脉肾盂造影:右下盏受压、变形,左尿路未显影。逆行插管造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测脑梗塞后梗塞区及对照区域的代谢变化并探讨高糖对梗塞区域代谢的影响,为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左侧颈内动脉插线法制作脑梗塞模型。用磁共振定域^1H—MRS技术,在同一活体上分别连续检测梗塞区及对照区域代谢变化。结果 脑梗塞后梗塞区NAA、Cho、Pcr/Cr强度均低于对照区,并出现明显的Lac信号。NAA在脑梗塞急性期明显降低。加用高糖1~2h内,所选区域NAA、Cho、Pcr/Cr均有小幅回升,随后又渐趋下降;原有乳酸信号成倍增加(2.4倍)。结论 (1)NAA的变化可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况,可望作为MRS早期诊断脑梗死的有效指标。(2)Lac峰的出现是脑梗死早期的敏感指标,其含量变化可直接反映局部病理代谢状况。(3)NAA和Cho的降低证明脑梗塞后即发生细胞膜结构、膜功能及膜间连接损伤;(4)高糖可加剧脑梗塞区的病理代谢导致Lac大量积聚;(5)采用MRS定域波谱技术可更精确、更客观地连续检测活体动物大脑各区域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54.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irtfibyonshistiocyloma,MFH)1961年Kanffmah〔1〕等首例报道,主要好发于四肢、腹膜后Q·n.尚未见颅内MFH的报道.我院经病理证实1例,报告如下.至临床资料患者,男,对岁.右额部隐痛4月,针剜样;右侧耳鸣,眩晕,鼻腔流血性液体.近20天头痛加剧,呕吐,右眼闭合不全,右口角而涎.声哑,右耳听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既往无中耳炎.体检:神情,生命体征正常,右鼻腔见有少量血性物,右侧周围性面瘫,双侧瞳孔无异常.眼底检查:右侧视盘潮红,中央静脉怒张.右侧听力明显下降,*C>*C>气导,…  相似文献   
55.
复发性星形细胞瘤伴中颅凹底脑膜源胶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4岁,因右颞叶复发性胶质瘤于2008年10月27日收住入院.患者2007年8月反复头痛,左侧眼球外展受限,CT及MRI示右颞叶3 cm×3 cm占位,周围脑组织指状水肿,中线结构向左偏移,右侧脑室受压严重.在当地医院手术全切肿瘤.病理学诊断为胶质细胞瘤,WHO分级为Ⅲ~Ⅳ级,免疫组化显示GFAP(+++).术后患者拒绝行放射及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索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的改进方法,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方法 解剖研究尸体大网膜成人16例、儿童12例,普外腹腔镜手术中观测大网膜下缘位置.95例脑积水患者脑室端CT定位确定穿刺点和深度,在腹腔镜和特制微创腹腔穿刺置管器协助下行左下腹穿刺将分流管腹腔端置于盆腔无大网膜区.结果 成人尸体大网膜上腹型和中腹型占81.3%;儿童无下腹型.临床病例随访3-45个月,Salmon's分级,有效率95.7%,并发症9例(9.5%):感染3例、梗阻5例、不明原因气颅1例.结论 微创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临床疗效满意度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7.
输入同型血导致溶血反应不多见。现报道1例如下: 患者徐某男26岁住院号99945。因脾亢入院,肝肾功能正常,出凝血时间各1分,凝血酶原时间16.8秒,对照15、4秒。近两年来曾因肝炎反复输同型(O型)血10余次。1984年6月28日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中输入O型库血400ml,无特殊反应。在回输脾血(400ml)过程中,血压波动,快速加压输血只能暂时维持血压,血压80/50脉搏120,四肢厥冷,神志朦胧。关腹后,全身皮肤粘膜明显黄染,右下肢胫前出现片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外条件下定向分化的作用,探索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外定向分化的规律。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4在南京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体外研究:取孕14~16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随即分成两组进行体外研究。实验组(n=10),加入5%胎牛血清和2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其体外条件下定向分化,对照组(n=10),仅加入5%胎牛血清,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来检测定向分化得到的神经元及其比例。②体内研究:参照Bavetta等的方法制作大鼠脊髓(T10)右半切4mm长块状缺损模型。实验组(n=10):注射移植溴脱氧尿苷标记的细胞密度为1×109L-1的神经干细胞悬液20μL。对照组(n=10):注射移植20μLPBS于模型动物中。12周后,行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评价脊髓感觉和传导功能的恢复程度,并取损伤处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损处打入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参加体内实验的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体外条件下,两组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后均得到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神经元,并且实验组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在分化后第3天达最高峰,约为60%,而同期对照组仅约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内条件下,移植1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体内实验组损伤脊髓处可见溴脱氧尿苷标记的阳性细胞,且缺损处可见大量神经微丝相关蛋白和神经生长相关蛋白染色阳性的神经元,体内对照组则未见以上两种蛋白染色阳性的神经元。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显示:体内实验组脑组织可见到部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阳性神经元,而体内对照组未见辣根过氧化物酶阳性神经元。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体内外条件下定向分化为神经元,3d达分化高峰。在体内条件下,外源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分化、迁移并替代修复脊髓神经传导束,有利于受损的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9.
女,32岁.纳差、乏力1个月,恶心、呕吐5 d入院.1个月前右侧肾上腺腺瘤术后出现纳差,全身乏力,未予处理.5 d前出现恶心、呕吐,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体重下降约5 kg,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急性胃炎,给予解痉、保胃治疗,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于2个月前因左侧脓肾行肾切除术.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 37.1℃,P 110次/min,R 24次/min,BP 105/65 mm Hg,W 75 kg.发育中等,轻度脱水貌,神清.全身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甲状腺不大.左腰背部及右腰肋处可见手术疤痕.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60.
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微弹簧圈栓塞术,对114例119枚颅内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07例。119枚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24枚,其中5枚采用支架辅助技术进行栓塞;2枚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均进行了隔断绝栓塞术。结果119枚动脉瘤中118枚成功栓塞,其中完全致密闭塞72枚(60.5%),接近完全闭塞30枚(25.2%)、大部分闭塞13枚(10.9%),部分闭塞3枚(2.5%),1枚未能栓塞(0.8%)。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均继续栓塞后达到了基本致密的填塞,5例基本康复,1例留下残疾。术后1个月内死亡3例(2.5%),均为Hunt-Hess分级Ⅳ~Ⅴ级的患者,死于原先的严重出血或继发的严重脑血管痉挛。结论介入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积极、及时的栓塞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