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106篇
药学   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2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艾滋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2010年结核病流行性调查显示,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约为5‰,约有6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居全球第二位[1]。但迄今为止,临床上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仍存在许多不足,如TST检测易受卡介苗干扰,细菌培养灵敏度有限,核酸检测技术要求高,肺外结核取样困难等。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线粒体荧光信号的细胞系,检测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有丝分裂时期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分布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线粒体荧光信号的病毒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和Western印迹检测正确后,通过病毒包装及感染的方法构建稳定表达线粒体荧光信号的HeLa s3细胞系HeLa s3-COX4tp-EGFP;进一步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线粒体在ROS影响下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表达线粒体荧光信号的病毒表达载体及稳定细胞系,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H2 O2处理能显著影响有丝分裂时期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及分布。结论初步证明ROS可影响线粒体有丝分裂时期的形态及分布,为后续研究线粒体功能与细胞有丝分裂的调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病的安全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3月76例下颈椎疾病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其中49例为颈椎骨折脱位, 23例为颈椎病,4例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等检查,术中在C形臂X线监视下置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了解螺钉位置。结果76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342枚螺钉中有37枚(10.8%)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所有患者近期及远期随访未发现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及内脏器官损伤的并发症。有1枚螺钉断裂,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钉及颈椎不稳症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椎弓根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熟悉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采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系统评价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Highwire、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考克兰协作组织标准评价纳入试验质量,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651例患者,骨水泥髋801例、非骨水泥髋850例。 Meta分析结果示:不限年龄和随访年限,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3.20,95%CI (0.72,14.22), P>0.05],5年以内随访术后翻修率两种固定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1,95%CI (0.15,1.16), P>0.05],5年以上随访术后翻修率骨水泥固定较非水泥固定股骨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2,95%CI (2.68,13.07), P<0.01],术后大腿痛发生率骨水泥固定较非骨水泥固定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1,95%CI (0.28,0.94), P<0.05],术后Harris评分[MD =0.6,95%CI (-0.79,1.99), P>0.05],松动率[OR =1.31,95%CI (0.27,6.30), P>0.05]、骨折发生率[OR=0.91,95%CI (0.3,2.7), P>0.05]、感染率[OR=2.46,95%CI (0.7,8.58), P>0.05]、异位骨化发生率[OR=0.91,95%CI (0.63,1.33), P>0.05]和脱位率[OR=3.11,95%CI (0.6,16.10), 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有满意的效果,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5年以上稳定性较骨水泥好,但术后大腿痛的发生率较骨水泥固定柄高。  相似文献   
65.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监护基准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监护基准进行选择,以降低监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之假阳性率,从而提高脊柱外科手术中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不同手术阶段中的 SEP潜伏期和波幅值及其百分比变化率,比较脊柱暴露前后 SEP波变化对术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由此而选择脊髓监护基准。结果 各监护阶段 SEP潜伏期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第二阶段的 SEP波幅值与第一阶段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观察结果显示,在术中,当以脊柱暴露前 (第一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 160例中有 5例假阳性 (3.2% )预报,而改以脊柱暴露后 (第二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则无一例假阳性结果。结论 SEP波幅值在不同手术阶段具有正常变异性,以脊柱暴露后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稳定性较好,可以提高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技术难度和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0年2月至7月,选取10具颈椎标本,男5具,女5具,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将标本俯卧,颈部置于中立位。从C1-C3剔除颈部后侧所有的软组织,以清楚地暴露枢椎侧块和峡部。枢椎椎体左右侧任意选择进行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各10枚螺钉,置入直径为4.0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以枢椎棘突螺钉的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进钉角度水平置钉,螺钉由对侧棘突基底部穿出,形成双层皮质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方向与矢状面夹角15°~20°,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置入后,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标本进行扫描重建。测量螺钉在骨内的实际深度,记录椎弓根螺钉和棘突螺钉置钉失败、穿破椎弓根、进入椎管或置入横突孔的螺钉数目。结果: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无明显的技术困难。棘突螺钉未见螺钉置入椎管和劈裂棘突,但椎弓根螺钉有1枚螺钉突出椎弓根外侧皮质,侵犯横突孔。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钉道长度为(21.4±1.4)mm,稍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23.7±1.0)mm,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87,P〉0.05)。结论:枢椎棘突基底部具有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枢椎棘突螺钉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对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67.
TSRH钉棒结构在脊柱侧凸后路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钉棒结构治疗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 TSRH钉棒结构治疗各种脊柱侧凸2 2例 ,术前平均 Cobb角 6 2°,2 2例术前均对畸形脊柱进行标准俯卧位 CT加密扫描 ,测量入钉点至椎体前缘的深度和椎体的旋转角度 ,根据测得数据确定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深度和方向 ,术后再次行 CT扫描 ,评价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经 3~ 14个月随访 ,术后 Cobb角平均 18°,矫正率为 72 .5 % ;平均手术时间 3h 2 0 min,平均出血量 10 5 0 m L ,无感染 ,无神经并发症 ,无假关节形成 ,置钉准确率 96 .8%。结论 术前采用标准俯卧位 CT扫描 ,根据扫描图象测得的相关数据可为术中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重要参考。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 ,由于内固定部件较少 ,所以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 ,费用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30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最大,为(1255.8±381.9)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901.8±373.3)N]、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776.1±306.8)N]和双皮质枢椎椎板螺钉[(640.8±302.9)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宜首选椎弓根螺钉,枢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板螺钉可作为枢椎后路补充固定技术,且以双皮质骨固定为宜。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价经皮置入式腰椎棘突间撑开器对置入节段及其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人体腰椎标本(L1~L5),剔除附着肌肉,保留各韧带及骨骼,将标本的头尾端固定在MTS生物力学试验测试机上,对标本施加400N的轴向压力,然后以0.5°/s速度施加六个方向(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7.5Nm的力矩,测量L2/3、L3/4节段各个运动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完整状态组);于L3/4节段置入Bullet棘突间撑开器,按照同样方法测试标本各个方向的活动度(置入撑开器组)。测试后以2Hz频率循环加载,屈伸20 000次、侧屈15 000次、旋转5 000次,摄X线片观察内置物位置及棘突有无骨折,肉眼观察内置物有无变形和破损。结果:L3/4节段完整状态下前屈和后伸的平均ROM值分别为4.62°±2.26°和4.07°±1.92°,置入撑开器后前屈和后伸的平均ROM值分别为3.87°±2.06°和2.57°±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侧方屈曲和旋转的平均RO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完整状态和置入撑开器后L2/3节段各个运动方向的平均ROM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循环加载至预定加载次数后X线片示撑开器无移位,棘突无骨折;未发现棘突撑开装置变形或出现裂缝。结论:经皮置入式棘突间撑开器能够使置入节段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明显减少,但轴向旋转和侧向弯曲不受影响,且对邻近上位节段的活动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70.
经口咽入路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经口咽入路处理斜坡至上颈椎腹侧病变和人工寰齿关节设计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8具新鲜成人头颈部标本经口咽入路进行逐层解剖,观察咽后壁的层次、椎动脉的走行、寰枢椎的解剖毗邻关系和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术的相关解剖参数等。另选32套成人新鲜寰枢椎骨性标本,测量寰椎前弓骨窗宽、枢椎椎体骨窗宽、寰椎部件上位进钉点间距、寰椎部件下位进钉点间距、枢椎部件上位进钉点间距、枢椎部件下位进钉点间距等。结果寰椎和枢椎可显露宽度分别为(40.2±3.5)mm和(39.3±3.7)mm。咽后壁可显露宽度和高度分别为(40.1±5.2)mm和(50.2±4.6)mm。寰椎上位进钉点间距和下位进钉点间距分别为(28.0±2.9)mm和(24.0±3.5)mm,枢椎上位进钉点间距和下位进钉点间距分别为(18.0±3.3)mm和(16.0±3.5)mm。经口咽入路手术可以达到斜坡下缘至C3椎体上缘。咽后壁由浅至深可分五层结构和两个间隙。结论经口咽入路手术处理斜坡下缘到上颈段腹侧病变具有手术路径短、显露好、减压效果肯定等优点。人工寰齿关节的设计可以上述测量数据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