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106篇
药学   93篇
  2篇
中国医学   125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总结足踝部外伤皮肤缺损的特点和常用带蒂皮瓣的选择,并针对修复不同部位皮肤缺损的皮瓣供区选择提供建议和参考. 方法 采用足背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瓣等行带蒂转移修复前足、足背、足底及踝部皮肤缺损. 结果 术后251例皮瓣除2例坏死外全部成活.5例术后第1天、2例第2天因植皮处包扎过紧,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后血运恢复正常.135例随访3~96个月,平均16个月,足底内侧皮瓣有4例、跖底皮瓣3例,转移后出现皮瓣和足底皮肤缝合处的磨损,二期皮瓣修整,改变负重点恢复正常行走.9例小腿内侧皮瓣、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皮瓣臃肿行二期整形.其余皮瓣无明显臃肿,外形良好,不需要二期整形.其中足底内侧皮瓣和躅趾腓侧皮瓣、第2趾胫侧皮瓣顺行转移均带感觉神经,供区为非负重部位,不影响患者行走及负重功能,术后皮瓣感觉正常,两点辨别觉4 ~10 mm.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跖底皮瓣、(足母)趾腓侧皮瓣及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前足跖侧较好,皮肤耐磨,感觉好;足背皮瓣、胫前皮瓣、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跗外侧皮瓣、踝前皮瓣、腓动脉皮支皮瓣、腓动脉皮瓣等皮瓣可以切取的面积较大,修复足背及踝关节周围皮肤缺损,具有皮瓣较薄、色泽接近和锯剖位置恒定等优点.以上皮瓣均操作简单,修复效果好,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 2011年6-2011年11月,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急性压迫组(4h、24h,n=6)、慢性压迫组(4h、12 h、24 h、48 h、72 h、1周,n=6).在C5~6硬膜外间隙置入不同规格吸水聚氨酯胶片制作急、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行MRI、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运动功能评分(BBB)评价神经功能. 结果 ①急性压迫组4 ~24 h,T2WI见脊髓明显受压、髓内高信号,组织学见脊髓出血坏死,前角神经元计数显著低于对照、慢性压迫组(P<0.05),BBB评6.0分.②慢性压迫4~12h,见脊髓水肿、中央管变形,神经元计数、髓鞘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20.6分;24 ~ 72 h,脊髓受压明显,中央管扩大、静脉淤血,神经元计数减少(P<0.05),后索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髓鞘染色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BBB评19.3分;1周,髓内空泡化,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后索髓鞘蓝染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BBB评17.5分.T2WI示脊髓受压变形,髓内未见出血信号. 结论 慢性压迫组造模方法可以实现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符合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影像学和神经功能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相似文献   
34.
正上颈椎包括寰椎和枢椎,构成寰枢关节,作为颅颈部的过渡区,头端承载颅脑,尾端连接下颈椎,具有重要的生理活动功能,尤其是旋转运动,占整个颈椎旋转功能的50%左右。寰枢关节因创伤、肿瘤、先天性畸形和炎症等因素引起疾病,常伴随上颈髓、神经根及椎动脉受压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治疗上往往以减压及重建其稳定性为主要目的,由于上颈椎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理活动功能的重要性,一直是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难度、高风险领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1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4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9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27例。术后3 d、3个月、9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2.3±3.8)%、(91.0±3.6)%、(91.1±3.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403,P0.001)。术后3 d、3个月、9个月Cobb角分别为(6.0±1.3)°、(6.2±1.4)°、(6.2±1.2)°,Cobb角矫正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0,P0.001)。结论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是满意临床疗效与恢复椎体合理生物力学的有效结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测量颈椎椎间隙高度百分比和颈椎整体屈曲度。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百分比、颈椎整体屈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 0.05)。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优( 75%) 21例,良(50%~75%) 12例。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双嵌片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快速染色法检测阴道滴虫的应用,分析导致实验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使用湿片法和快速染色法对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滴虫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重新采集,进行复检。结果:复检前、后,快速染色法滴虫阳性率均高于湿片法。结论:快速染色法检测阴道滴虫,可以提高阳性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9.
胡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629-2631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中膝关节损伤特点。方法对该院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85例交通事故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的膝关节损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损伤发生率为19.27%,男性比例较高,占64.86%,15—39岁年龄段较为集中占40.45%,发生时间集中于8:00-20:00,绝大多数为联合性损伤。磁共振成像检查交通事故伤中膝关节损伤优于CT检查。结论交通事故伤中膝关节损伤发生率较高,伤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多为联合性损伤,根据损伤部位和伤情在检查及诊断时应迅速、全面、细致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基于相关系数的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link、EMbase、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1月至2013年7月,查找关于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相关性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363篇,最终仅纳入质量较高的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有一定负相关。结论 C反应蛋白与胆红素存在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有限反映慢性血管炎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