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NF—kB活性变化及其在GD免疫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集22例未经治疗的GD患者(未经治疗组)、20例经他巴唑治疗〉1年的GD患者(治疗组)及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静脉血,采用凝胶电泳可动性移位分析(EMSA)检测PBMCs中NF—kB活性;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1β、IL-6及TNF—α含量。结果:未经治疗GD组患者PBMCsNF—kB活性显著高于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未经治疗GD组患者血清IL-1B、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未经治疗GD组和治疗组NF—kB活性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GD患者NF—kB活性明显升高,NF—kB活性增高可能在GD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参照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方法 2006 年5月 -2007年4月,对60例膝内翻患者行旋转平台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5~7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胫骨假体定位方法:A组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线作为解剖标志;B组膝内翻0~9°患者采用胫骨结节内侧缘作为解剖标志,10~19°患者以胫骨结节内侧缘至胫骨结节中内1/3线区间的中线为准,≥20°的患者以胫骨结节中内1/3 线为准.测量术后两组聚乙烯半月板垫片的旋转角度. 结果 术后聚乙烯半月板垫片旋转角度测量,A 组内旋(5.6±2.8)°,其中膝内翻 0~9°患者为(8.4±3.8)°,10~19°患者为(3.5±2.7)°,≥20°患者为(0±2.4)°;B 组内旋(0±1.9)°,其中膝内翻0~9°患者为(0±2.1)°,10~19°患者为(0±2.0)°,≥20°患者为(0±1.7)°.A 组组内比较及与 B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结节内侧缘至中内 1/3 线是较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区间,线性的定位应根据患者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43.
古尼虫草多糖及其解聚物的免疫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研究古尼虫草纯多糖组分FP及其解聚物的免疫活性。方法 采用超声波解聚多糖 ,并用葡聚糖凝胶分离获得解聚级分 ,通过MTT法和中性红比色法测定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 FP的解聚级分FP 1、FP 2和FP 3有更强的免疫活性 ,在中、低剂量 (1和 10 μg mL)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而其中以FP 2的活性最明显。结论 古尼虫草多糖解聚后能明显提高免疫活性 ,为多糖生物制品研究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宫颈疾病HPV混合型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混合型感染导流杂交法检测宫颈疾病的价值。方法:用导流杂交法,检测本地区304例妇女(其中宫颈癌组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20例、炎症组140例和正常组109例)宫颈脱落细胞21种HPV基因亚型,分析各组患者HPV多重感染的特点。结果:304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94例,包括混合型30例,HPV多重感染检出率在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炎症组和正常组分别为34.3%、20.0%、7.1%和2.8%,各组HPV混合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579,P<0.001);混合型感染中检出的HPV亚型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19.2%)、HPV-52(13.7%)、HPV-58(12.3%)、HPV-18(8.2%)、HPV-11(6.8%)、HPV-6(6.8%)、HPV-31(5.5%)、HPV-33(5.5%)、HPV-66(5.5%)、HPV-39(4.1%)、HPV-53(4.1%)、HPV-68(4.1%)、HPV-56(1.4%)、HPV-59(1.4%)、CP8304(1.4%)。各疾病组检出的混合型HPV感染前3位HPV基因型均为高危型。结论:宫颈癌HPV多重感染率高,主要系高危HPV型感染所致;导流杂交法HPV混合型感染检测值得在宫颈疾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继续研究人乳头瘤病毒与肺癌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种肺组织进行HPV8、HPV18及HPV35型检测。结果:在鳞癌及其邻近鳞状化生上皮中,HPV18和HPV35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肺鳞癌和腺癌中,两者亦无明显差异,在肺鳞癌和正常支气管粘膜中HPV18的检出率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PV18和HPV35型感染与肺鳞癌和腺癌的发生有关,HPV18更具危险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算分枝杆菌(TB)DNA的价值。方法 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522例结核及60例非结核患者临床标本中TB-DNA,同时用培养、抗酸染色涂片及常规PCR法作对照。结果 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率为80.6%(556/690),培养为18.1%(125/690),镜检为13.9(96/690),常规PCR为59.6%(411/690),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常规法比较(P<0.001),差异具显著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PCR,差异具显著意义(P<0.001);该技术假阳性为零。结论 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TB-DNA具有快速、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结核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病原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7.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已揭晓,北京大学医学部共获批准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9项,其中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3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6项、面上项目86项、专项项目2个、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6项,批准经费总计6773.6万元。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直接检测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核糖核酸聚合酶亚单位基因(ropB基因,该基因突变便形成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株)突变在评价结核杆菌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结构杆菌H37Rv株(标准菌株)为对照,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检测50例痰标本中结核杆菌及培养分离的结核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并将PCR-SSCP和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细菌培养作为参考方法,PR-SSCP直接检测50例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ropB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2%(23/25)和100%(10/10),用于检测培养分离得到的35株结核杆菌,PCR-SS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24/25)和100%(10/10)。结论:PCR-SSCP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望用于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结核杆菌ropB基因突变,以评价结核杆菌是否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50.
Barbin研究证明,用位相显微镜(以下简称位相镜)直接检查新鲜未染色尿液是一种快速实用的检查方法。若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10~5个/ml,则油镜(1000×)每视野至少可见一个细菌;相反,若<10个/ml,则几个视野都可能见不到一个细菌。故通过位相镜可快速推测有否菌尿症。我们用位相镜检查了468份尿标本,并同时作了培养及细菌计数。现将结果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标本 468份尿标本系我院门诊和病房送检作培养的清洁中段尿标本。标本收集后立即处理,或置4℃冰箱保存,在8小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