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体外循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使心内直视手术成为可能,但因为它是一个“控制性休克”过程,可以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从而影响心脏手术效果。CPB心内直视手术是一个复杂的刺激过程,既有物理因素,如手术创伤等机械刺激,又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去组织"的双胸廓内动脉在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评价该技术对老年胸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202例年龄>65岁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采用双侧"去组织"的乳内动脉,急诊手术8例,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桥血管采取裸化的、去组织的乳内动脉,尽量保留胸骨血供的侧支循环.结果 202例患者平均搭桥3.2支(包括续贯桥).手术死亡率(术后30 d内)3%,其中年龄≥80岁死亡率6.8%,<80岁者为2.4%;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5例(2.5%),有胸骨感染4例(2%),还有4例(2%)因术后渗血2次开胸止血.结论 高龄患者冠脉搭桥中采用裸化的乳内动脉作为旁路材料,其手术死亡率低,围术期恢复快.术后远期通畅率和生存率高,心功能改善显著,而胸骨感染的发生率低.但在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及急诊手术中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0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心肌细胞在人类出生后已几乎失去增殖能力,增加具有完整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目是治疗心力衰竭所致心肌损伤的关键.实验拟进一步观察和验证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10/2005-06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7例,心肌梗死对照组16例.另选取2003-10/2005-06收治的11例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全心衰竭女性患者为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以2001-10/2003-10收治的同类疾病女性患者10例为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以上4组患者术前均依靠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剂维持心功能,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在髂前上棘抽取骨髓25 mL,用DMEM完全培养基分离培养骨髓干细胞,贴壁筛选法进行纯化的.细胞达80%融合时用胰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移植,浓度调整为1.5×1010 L-1.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5 mL.心肌梗死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悬液自左、右冠状动脉注入,同时行心肌内注射,每点注射0.1~0.2 mL,间距2 cm,注入量共5 mL.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③实验评估:细胞移植前后通过心脏超声以及核素显像方法全面评价心功能.结果:4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①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术前 10 d及术后2周心肌梗死细胞移植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肌梗死面积均基本相似(P > 0.05);术后4,6,8周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均显著提高(P < 0.01),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 < 0.01).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心功能的影响:与二尖瓣病变瓣膜置换组比较,二尖瓣病变细胞移植组术后4周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均明显提高(t =3.97,P < 0.01;t = 3.61,P < 0.01) ,至术后8周差异最为明显,提高效果均显著优于术后4周(t =2.91,P < 0.05;t=2.64,P < 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辅助用于风湿性二尖瓣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外科治疗亦能对心功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4.
转化生长因子 β是一类多效能细胞因子 ,广泛存在身体各组织 ,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与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 ,导致移植物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关系密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将会有助于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经胸壁3个1.5 cm小孔在完全胸腔镜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操作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以4头25~60 kg的猪和72条8~24 kg的狗为研究对象。在胸壁打3个1.5 cm小孔,胸腔镜下,心脏跳动下,桥血管远端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等做连续吻合,近端与锁骨下动脉吻合。用11-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结果 76只动物,共行冠状动脉吻合140个,每个吻合口的吻合时间20~72 min,(31.3±4.9)min,其中3个吻合口出现严重狭窄;左锁骨下动脉吻合52个,吻合时间18~58 min,(25.5±3.1)min,无严重狭窄。结论完全胸腔镜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动物实验中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86例急性心肌梗死(A埘)后30d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至2006年2月86例AMI后早期CABG病例,其中24h内手术12例,1.14d手术46例,14—30d手术28例。采用常规体外循环下CABG 54例,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CABG 32例。旁路血管1—5根,平均(2.80±0.95)根。术前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术中或术后置入5例。结果 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为9.3%。其中死于循环衰竭4例,多脏器衰竭2例,左室后壁破裂和左心衰竭各1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性早搏18例,房颤16例,短阵室速3例,肺部感染4例,开胸止血2例。结论 AMI后30d内行CABG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吻合确切的情况下,体外循环下或非体外循环下手术都是很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是近1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微创”是与传统技术相对而言,不是某一具体手术,其目的是减轻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自1996年迅速发展起来,已显示出光辉的前景,并将成为新世纪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心脏肿瘤发生率较低,发生于左心室的肿瘤更为少见.最常见的心脏肿瘤为心脏黏液瘤,好发于左心房;其他心脏腔室的肿瘤较为少见,且大多为转移性肿瘤[1].现就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一例左心室肿瘤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总结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4月至2004年11月,对18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血清肌酐(C r)129~497μm o l/L(216.0±98.3μm o l/L)]的冠心病患者行CABG,其中体外循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各9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3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肾功能衰竭1例;肾脏和呼吸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1例。4例患者采用腹膜或血液透析。随访11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2~22个月(7.6±7.3个月),随访期间无明显的心绞痛发作5例,心绞痛较术前明显减轻5例,有较剧烈的胸痛发作1例。血清C r较术前变化不明显4例(变化<50μm o l/L),较术前明显增高(C r增高>100μm o l/L)5例。长期腹膜透析1例,脑出血1例,死亡2例(脑梗死、肺部感染);抗凝治疗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积极改善肾功能,通过适当的围术期处理,行CABG后的近期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不停跳搭桥(OPCAB)与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CABG)的近期及中期效果。方法1268例行单纯搭桥手术的患者,其中传统体外循环下搭桥722例,为CABG组;不停跳搭桥546例,为OPCAB组。结果CABG组围手术期输血量(1194±1405)ml,术后并发症73例(10.1%),死亡23例(3.2%);OPCAB组围手术期输血量(876±1486)ml,术后并发症29例(5.3%),死亡10例(1.8%),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随访441例(61%),平均随访时间(8.3±2.9)月,术后6个月CSS心绞痛分级为(1.4±0.6)级;OPCAB组随访371例(68%),平均随访时间(7.9±3.1)月,术后6个月CSS心绞痛分级为(1.6±0.8)级。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与传统CABG相比近期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中期效果OPCAB与传统CABG相比,心绞痛改善相似,死亡事件无差异,对生活质量均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