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总结应用锚钉系统治疗急性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措施。方法采用锚钉系统固定治疗11例急性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患者,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及临床疗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随访9~18个月,平均13个月。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结论采用锚钉治疗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方法简单,固定充分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且不需二次手术。加强髌韧带起、止点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则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及腘绳肌腱对陈旧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自觉症状、关节功能等,用Lysholm中的八项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结果 14例患者重建后膝关节的活动度及稳定性良好,1例差,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陈旧性前交叉韧带的可靠术式,能够近期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方法对483例骨与关节感染患者采用手术、抗炎、支持等方法并辅以内服中药治疗。结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感染性疾病,总满意率为97.5 %。结论该方法有效结合单纯中医、西医治疗该疾病的长处,具有疗效好、花费小、不易复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大龄臀肌挛缩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7年9月至2005年9月,我院共收治18岁以上大龄臀肌挛缩症患者23例,均采用大转子上挛缩带切断术并手法、中药外敷治疗,优良率86.9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肾损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对62例肾损伤患者,行B超检查45例,阳性38例,CT检查12例,阳性11例,IVU检查4例,阳性2例,剖腹探查发现肾损伤1例。据B超、CT检查和临床观察决定治疗方案。结果:非手术治疗47例,手术治疗15例,死亡3例,除因3例合并严重的胸腹、颅脑合并伤而死亡外,余均治愈。结论:B超和CT检查简单安全,分类准确无痛苦,可作为肾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肾损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肾损伤的程度和范围,只要无严重的尿外渗和活动性出血,应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最大限度地保留肾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自制抗菌油膏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61例病人均采用抗菌油膏换药,1次/3d,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显效率79.1%,总有效率95.8%。结论抗菌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抗菌油膏外治皮肤溃疡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7.
资料与方法 本组24例,28髋;男14例,女10例;年龄18~57岁,平均32岁。右侧16髋,左侧12髋。Ficat分期:Ⅰ期8髋,Ⅱ期12髋,Ⅲ期6髋。致病因素:有外伤史者8例,使用激素者10例,过量饮酒者6例,无明显原因4例,病程1—6年。  相似文献   
28.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率。方法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选用后正中入路摘除髓核,术后配合补肾逐瘀汤加减内服。结果用这种方法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优良率达到90%。结论准确诊断,合理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临床误诊误治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成PKP组和PVP组,两组各4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VAS评分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水平变化,评价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8~12.7个月。PK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长(多)于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VA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血清IGF水平及骨生化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KP组血清IGF水平及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PVP组(P0.05)。术后B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骨水泥渗漏、感染、再骨折、一过性发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VP组(P0.05)。结论 PKP和PVP都可以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且能获得满意疗效。PKP术后更可以促进血清IGF水平升高,改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聚醚醚酮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54例腰椎退变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腰椎管狭窄16例,腰椎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4例。结果平均随访2年(1~4.5年),采用Nakai及Suk评分标准判定结果,优32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85%,术后椎间融合率96.3%。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在行后路减压,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系统治疗后,疗效满意,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