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71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1991年5月~2000年12月间71例食管癌患者行内翻拔脱术及其综合治疗的结果。方法:71例食管癌患者,中位年龄62岁。其中Ⅰ期40例,Ⅱa期26例,Ⅱb期4例,Ⅳ期1例,均采用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接受术前辅助放疗4000cGy者9例,术后辅助放疗6000cGy者1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者5例。结果:术后1、3、5年的生存率为:Ⅰ期100.00%、91.43%、86.21%;Ⅱa期92.00%、83.33%、57.14%;Ⅱb期75.00%、50.00%、50.00%;Ⅳ期100.00%、0、0;全组71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1%、86.89%、71.70%。并发症发生率为12.68%。结论:食管内翻拔脱术结合放、化疗将使不能耐受经胸或不需经胸手术的Ⅱa期及更早期的食管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92.
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按其照射方式不同,可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2种方法.1901年Pierre Curie 提出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的术语,其基本方法是在手术中将具有包壳的放射性核素埋入组织间,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低能量射线破坏肿瘤组织,而周围的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属内放疗范畴.  相似文献   
93.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已应用于支气管肺癌的综合治疗,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有多种植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局部控制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方法正逐步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冬虫夏草改善肝脏纤维化的调控机制。方法:基于转录组二代高通量测序(RNA-seq)的数据结果分析肝纤维化大鼠与正常大鼠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找出差异基因的富集通路。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冬虫夏草(1 500 mg·kg-1·d-1)组。经过6周的灌胃治疗,取大鼠的眼眶血用于肝功能测定,提取肝脏中RNA用于分子生物研究。结果:转录组数据结果分析肝纤维化大鼠差异基因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LT、AST含量和MAPK、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人I型胶原(COL-I)、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白蛋白(Alb)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冬虫夏草组ALT、AST含量和MAPK、TGF-β、α-SMA、COL-I、IL-6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Alb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冬虫夏草通过调控TGF-β/MAPK通路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副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9月61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盐城市第五人民医院32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29例)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或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1例患者分为两组,125I粒子植入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59.5±1.5)岁],采用手术切除+术中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1±1.6)岁],术后3~4周采用体外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比较生存率、复发率和转移率. 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和5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WBC、PLT和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术后6个月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行胸部X线片检查示:均未发现粒子移位.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年58.3% vs.42.8%,P<0.05;5年36.8% vs.26.6%,P< 0.05),复发率(3年0%vs.6.7%,P< 0.05;5年3.2% vs.13.3%,P< 0.05)和转移率(3年12.9%vs.20.0%,P<0.05;5年16.1% vs.33.3%,P< 0.05)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手术切除结合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食管癌,方法简单、使用安全、副作用小,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6.
陆伟荣  钱进  肖建 《山东医药》2012,52(1):91-93
目的比较有创机械通气和呼吸兴奋剂药物治疗重症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和病死率。方法将10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当呼吸不规则、SPO2<90%时,A组给予加大吸氧流量加呼吸兴奋剂尼克刹米治疗,B组立即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A组1例好转出院,49例死亡;B组8例好转出院,37例死亡。两组病死率比较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对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对不愿手术的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有创机械通气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7.
脊髓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其主要表现有颈肩痛、上肢麻木、乏力、持物不牢、胸腹束带感和踏棉感,查体以颈髓受压为主。颈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自2002年10月~2005年12月在C型臂X线监测下开展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