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03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采用高频电刀暴露腰椎椎板过程中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降温对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8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因腰椎管内肿瘤接受后路腰椎管内肿瘤切除重建内固定术治疗的34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持续生理盐水冲洗)与对照组(未接受持续生理盐水冲洗),每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暴露出双侧椎板所需的时间,电刀周围组织的温度,肌肉组织热损伤程度,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第1、2、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止痛药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暴露出双侧椎板所需时间为(29.12±4.68)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4.94±3.23) min,电刀周围组织温度为(62.96±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01±5.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观察组肌肉组织热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及止痛药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第2、3天两组VAS评分及止痛药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取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L1)的Ig(1-4)结构域融合蛋白。 方法:实验于2001-10/2004-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①从新生4d的SD大鼠的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获取L1-Ig(1-4)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后构建表达载体pET28a(+)-LI-Ig(1-4)。②转染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L1-Ig(1-4)的表达。③利用Ni2+-NTA柱纯化和复性。④用L1-Ig(1-4)融合蛋白观察培养脊髓原代神经元轴突生长情况及其活性,未加入融合蛋白的细胞做对照。 结果:①克隆出编码正确的大鼠L1-Ig(1-4)基因。②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28-3%。③Ni^2+-NTA柱纯化后的纯度达90%以上。④加入融合蛋白后脊髓神经元突触的生长能力较未加入融合蛋白的细胞增强[(56&;#177;3.8),(43&;#177;2.7)μm,P〈0.01]。 结论:通过原核表达可大量获得L1-Ig(1-4)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同样具有促神经生长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肺癌仍是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生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1]。肺癌是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报道30%~40%的晚期肺癌会发生骨转移,而脊柱转移最为常  相似文献   
4.
脊柱手术作为治疗脊柱病变的主要手段,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升高。如何防治脊柱手术术后并发症受到更多临床医师的重视。研究表明术前营养不良与许多术后并发症如手术部位伤口感染、出血、血栓形成、肺炎等的发生有关,且患者的术前个体营养状态是脊柱手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主要就患者术前营养状态与脊柱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Thetreatmentswithcervicallockingplateforcervicalfractureanddislocationhavegainsatisfactoryeffects,buttherearesomedisputesonusingofplateduringthetreatmentwithanteriordecom-pressionandbonegraftforcervicaldegenerationdiseasebetween1or2interspaces.FromJune2000toFebruary2001,wehaveap-pliedanteriordecompression,bonegraftandinternalfixationwithcervicallockingplatetotreat23patientswithcervicaldegenerationdisease,andtheeffectsaresatisfactory.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Acohortof…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33例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患者,经颈后外侧入路行肿瘤切除26例,前后联合入路行肿瘤切除7例;20例采用后路钉棒/钉板内固定系统重建,13例未行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18.3个月。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明显,4例复发,其中2例再次手术。结论 上颈椎椎管内外哑铃形肿瘤临床相对少见,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肿瘤部位、性质和分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能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三面皮质自体骨、垂直圆柱体Harmscage及方盒形Carbon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自体骨组、Harmscage组及Carboncage组。所有动物均行C3-4椎间盘切除术并分别植入以上内植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4、8、12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C3,4节段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术后1周Carbon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大于Harmscage组和自体骨组(P〈0.05);术后12周两个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均大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依据融合分级标准对三组进行影像学评估,和自体骨组比较,两个cage组的骨融合效果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亦发现两个cage组的椎间融合效果较好,但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垂直圆柱体Harmscage中形成的新生骨量多于方盒形Carboncage。结论方盒形Carboncage具有良好的椎间支撑能力,而垂直圆柱体Harms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椎骨肿瘤后外侧入路全脊椎切除方式、重建技术及其疗效。方法25例胸椎骨肿瘤患者实施后外侧入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经胸椎后外侧入路行单椎节切除22例、双椎节切除3例,均采用Harms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TSRH/MOSS/CDHM8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重建。结果随访3个月~6年,23例术后近期疗效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缓解;21例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3例分别于术后1~3年局部复发;术后12和18个月各死亡1例。结论胸椎后外侧入路全脊椎切除能显著降低胸椎骨肿瘤局部复发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手术疗效。钛网植骨/钛网骨水泥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重建脊柱的前后柱稳定,同时具有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骨肿瘤科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接受颈椎肿瘤手术的264例患者资料(术后转至上海开元骨科医院继续治疗),其中颈椎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47例。24例患者因积极一般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3例伤口渗液明显、2例疑似合并颅内感染、8例2周的一般治疗后引流量仍较大而分别选择行腰大池引流。记录置管时间及引流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后均获痊愈。持续引流7~43 d,平均13.8 d,腰大池置管时间为1~19 d,平均7.1 d。随访中有2例出现脑脊液囊肿,给予患者局部穿刺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后治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不适症状,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于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或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和术后生存状况.[方法]选取所有符合条件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原发肿瘤类型、肿瘤部位、术后生存时间.分为原发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两组.[结果]入选371例患者,其中原发组170例(45.8%),转移组201例(54.2%).原发脊柱肿瘤组中,男性101例(59.4%),女性69例(40.6%);年龄范围(10~81)岁,平均年龄(43.6±16.5)岁.转移性脊柱肿瘤组中,男性126例(62.7%),女性75例(37.3%);年龄范围21~87岁,平均年龄(53.6±10.5)岁.原发组中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最多,各35例,各占20.6%.转移组患者中肺癌、肝癌和甲状腺癌例数占前三位,分别为66例(32.8%)、42例(20.9%)、23例(11.4%).两组患者肿瘤侵犯部位及频率大体相近,但原发组肿瘤侵犯骶骨和寰枢椎的较转移组多.截止到2010年6月30日,原发组最短术后生存时间为14个月,最长为1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1.7个月,5年期生存率为50%;转移组最短生存时间为3个月,最长生存时间为6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4个月,3年期生存率为37%.[结论]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脊柱肿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更广,且平均年龄更小.原发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远长于转移性组患者.手术治疗原发性脊柱肿瘤效果显著.对于转移性脊柱肿瘤患者来说,外科手术是一种对症的姑息治疗,延长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命质量的关键在于针对原发肿瘤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