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我们通过建立大鼠腹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移植后心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发现一些与细胞应激相关的蛋白异常表达,认为应激效应在心肌损伤和心脏移植后冠脉病变(CAV)的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心脏瓣叶体外生成基质的检测。方法 杂种猪 4只 ,取主动脉。分离并培养、扩增内皮与成纤维、平滑肌细胞 ,将细胞种植在湿化处理后的支架材料上 (聚羟基烷酸酯 ,PHA)。以首次种植成纤维、平滑肌细胞为起点 ,培养 2 8d ,使用氯胺 T法检测样本的羟脯氨酸含量 ,并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氯胺 T法检测羟脯氨酸 ,方法简便 ,准确性高 ,经测定组织工程心脏瓣叶羟脯氨酸含量为 (10 93± 2 89) μg/g(材料重量 )。扫描电镜检测显示细胞表面可见基质的形成。结论 氯胺 T法可精确测定体外培养的组织工程心脏瓣叶胶原含量 ,结合扫描电镜可有效检测基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63.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各种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行瓣膜置换术的68例病人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17~72岁,平均(42.6±13.3)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6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并大动脉炎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双瓣置换术26例,二尖瓣置换术34例,主动脉置换术7例,三尖瓣置换1例。二次手术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46例,Ⅳ级22例。结果:本组早期死亡2例(3%),低心排综合征2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血液透析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心功能恢复Ⅰ~Ⅱ级60例,Ⅲ级3例。结论:重症心瓣膜病围手术期需合理的综合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恰当的手术处理技巧及灵活的综合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风心病合并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应用改良Manipal法及Devega法三尖瓣成形术的两组病人早期及远期效果,探讨三尖瓣成形技术与远期效果是否相关。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78例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改良Manipal法三尖瓣成形的患者(A组)与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58例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Devega法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B组),通过对术前、术后、术后2年三尖瓣反流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统计等处理。结果:两组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早期效果无明显差别。远期效果(术后2年)B组病人三尖瓣反流情况略有增加,改良Manipal法较Devega法成形效果较为稳定。结论: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为风心病长期病变结果,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是降低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9月至1993年9月期间,我们为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其中12例为瓣膜替换手术,1例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扩张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我们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行心脏直视手术,关键在于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负荷测验特点。方法15例患者,男4例,女11例。其中房缺9例,室缺6例。并与年龄相近健康男性4例、女性11例作对照。进行踏车递增负荷运动测验。结果先天性心脏病组VO2max,VO2max占预计值%(<正常84%)低于对照组;VO2AT,VO2AT/VO2maxpred低于对照组但在正常范围内;此外VO2/HRmax<VO2/HRmaxpred。有3例心导管证实为肺动脉高压者,运动后PaO2及SaO2减低;P(A-a)O2加宽;P(a-et)CO2正值;VE/VCO2AT异常增高超过45,但BRmax正常。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负荷表现为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减低。VE/VCO2AT异常增高为肺动脉高压、V/Q比率失调、肺循环障碍提供线索。运动后低血氧考虑有右至左分流。  相似文献   
67.
Ebstein畸形(三尖瓣低位畸形)较为少见,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近年来由于心血管疾病诊断技术及心脏外科的发展,使本畸形的发现及手术成功的报道渐趋增多.由于本畸形的病理解剖变异较大,手术方法较多,理想的手术方法尚未定型.本文就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问题作一扼要综述.病理解剖Ebstein畸形为心内膜垫发育畸形所致.主要病理改变是三尖瓣隔瓣和后瓣叶不附着在正常三尖瓣环上,而是呈螺旋形向下移附  相似文献   
68.
作者开展了一种激动顺序反复循环标测及在常温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行心内膜切除技术治疗持续室性心动过速(VT),并介绍顺序心内膜切除的经验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病人术前均进行冠脉造影及心室造影。病人至少有一支冠脉存在小于或等于50%的狭窄,并有左室室壁瘤或心肌梗塞伴VT作为手术指证。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开始灌注维持温度在38~40℃。用三对心外膜电极诱发VT,若VT未诱发,则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2~6μg/min,再反复刺激。诱发VT后经室壁瘤作心室切开,所有标测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明确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远期孤立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因左心瓣膜术后发生远期孤立性重度TR而接受三尖瓣外科治疗的41例患者的资料.三尖瓣成形(tricuspid valve repair,TVP)7例,三尖瓣置换(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VR)34例,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结果.并比较存活组与术后早期死亡组及术后远期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早期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时间(6.3±3.4)年,随访率97%,死亡14例(34.1%).TVP组术后死于右心功能衰竭1例(14.3%),无远期死亡;因再发重度TR于术后3.5年行TVR1例.TVR组手术死亡8例,远期死亡5例,死亡率38.2%.因右心功能衰竭死亡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脑出血、猝死、结肠癌术后肝转移死亡各1例.TVP组死亡率有高于TVR组的趋势(P=0.43).手术早期死亡组三尖瓣反流面积、肌酐值明显高于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远期死亡组右心室大小、肌酐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孤立性TR的再次手术死亡率高,选择TVP将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三尖瓣反流程度重、术前肌酐值升高是手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右心室大小和术前肌酐值升高是术后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心室辅助泵-罗叶血泵(L-Y泵)的流场,并与Berlin Heart血泵(B-H泵)进行比较.方法 本研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L-Y泵(80ml)和B-H泵(80ml)的流场,并从两种血泵的流线图和压力分布图中选择典型截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流线图显示,舒张早期,L-Y泵内流体呈现切线,舒张中期以高度连续流线状顺序在泵体内旋转形成旋涡;B-H泵在舒张早期泵内流体也呈切线状,但舒张中期末见旋涡形成.收缩期,两血泵内血流均以射流形式流出,由于L-Y泵的交叉设计特点,L-Y泵的流线分布较均匀;而B-H泵出入口呈平行状,其流线分布不太均匀.压力分布图显示,舒张期B-H泵局部低压区较多,L-Y泵只有1个局部低压区,收缩期B-H泵压力分布与L-Y泵类似.L-Y泵和B-H泵舒张期早期最高速度分别为0.472 m/s和0.486 m/s;收缩期中期最高速度分别为1.33 m/s和1.34 m/s.结论 L-Y泵能保持较好的线性流场,流线和压力分布较合理.B-H泵出入口区较易形成湍流,压力分布不够均匀,小旋涡和湍流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