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痰栓阻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常可引起严重的后果。故自1996年以来,我科采用气管内持续滴药法及呼吸道蒸气加湿法,配合有效及时的吸痰,有效地预防了该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该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经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乙状结肠造口的自控排便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我们采用经腹膜外隧道乙状结肠造口术代替经典乙状结肠直接造口术,自1999年至2004年通过 43例直肠癌患者6月至5年的随访观察,排便自控能力及并发症均优于经典造口术,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30岁-78 岁,平均56岁。直肠腺癌41例,印戒细胞癌1例, 未分化癌1例。Dukes A期8例,Dukes B期19例,  相似文献   
83.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5年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率,对临床医生经验性治疗及卫生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抽吸方法提取患者下呼吸道痰液标本,接种后于35℃、5%CO_2环境培养,可疑菌落采用湖南天地人TDR-200C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变化趋势采用armitage趋势检验。结果 1 184例患者标本共分离菌株328株,阳性率27.7%(328/1 184),其中革兰阴性菌265株,革兰阳性菌46株,真菌17株。男性患者阳性率高于女性(χ~2=13.774,P0.001),阳性率随年度时间变化趋势不显著(χ~2=3.430,P0.100)。革兰阴性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该类组菌除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种类抗菌药物均呈较高耐药率;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完全敏感,但对青霉素敏感性较差;酵母样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但真菌菌株总体上耐药株较少见,且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完全敏感。结论 ICU患者病情危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复杂且多重耐药菌常见,经验用药需参考回顾性数据谨慎使用,必须尽量避免错误用药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鼠肝窦内皮细胞表达水平的时相变化,探讨CTGF、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腹部敷贴法感染血吸虫尾蚴建立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40只。于45、60、90、120 d取肝组织标本,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TGF、ColⅣ和LN在小鼠肝脏组织中的定位、发布,并应用彩色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TGF mRNA的表达。结果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鼠肝窦内皮细胞表达CTGF蛋白阳性或强阳性,肝窦壁LN、ColⅣ表达水平增高,且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CTGF和LN、ColⅣ表达逐渐增强,同步可见肝窦内皮下基底膜逐渐增厚;正常对照组呈阴性或低水平表达。图像定量分析两组平均吸光度值、平均灰度值和阳性面积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CTGF蛋白与LN、ColⅣ水平呈正相关(r=0.7512、0.6417,P<0.01)。结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小鼠肝窦内皮细胞调控细胞外基质产生,通过CTGF蛋白表达上调,导致ColⅣ、LN分泌增加,参与肝窦内皮下基底膜形成,从而引起肝内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85.
【摘要】目的:通过人工耳蜗术后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的形态及位置进行评估,探讨电极角度植入深度的影响因素、电极-蜗轴距离与临床调机参数听反应阈值的相关性。方法:29例(共33耳)行MED-EL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于术后一周内行MSCT高分辨率扫描,观察电极对数目、植入圈数及位置;测量电极角度植入深度及线性植入深度、耳蜗底转直径及底转周长、电极-蜗轴间距离。记录术后每例患者人工耳蜗开机时听反应阈值。结果:所纳入的33耳植入电极数目均为12对,植入圈数1.0~2.5。电极角度植入深度在植入耳侧(左、右)和不同年龄(≤3y、>3y)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角度植入深度略大于男性组(t=2.516,P=0.018);角度植入深度与线性植入深度(LID)呈正相关(R2=0.328,P=0.001);电极角度植入深度与耳蜗底转直径及底转周长呈负相关(R2=0.437,P<0.001;R2=0.170,P=0.017)。电极-蜗轴间距离与听反应阈值THR呈正相关(R2=0.013,P=0.026)。角度植入深度(Y)与线性植入深度(X1)、耳蜗底转直径(X2)所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725.863+20.317X1-67.537X2(P<0.001)。结论:HRCT扫描及三维重建是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情况的一种有效手段;耳蜗大小及线性植入深度对术后电极角度植入深度有一定的预估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芒果苷对FLT3-TD突变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芒果苷作用不同时间对MV4-1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FLT3跨膜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FLT3 mRNA的表达。结果:芒果苷对白血病细胞MV4-11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效应关系(48 h,r=0.922;72 h,r=0.959;96 h,r=0.973);不同浓度芒果苷作用MV4-11细胞48 h时,观察到细胞周期内G0/G1期比率升高, S期比率下降,且随芒果苷浓度增高细胞凋亡越明显,IC50浓度芒果苷作用MV4-11细胞48 h后FLT3跨膜蛋白表达明显下降;qRT-PCR结果显示,芒果苷作用MV4-11细胞后FLT3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芒果苷可抑制MV4-1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芒果苷抑制FLT3活性继而影响下游与凋亡、增殖有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全血中T淋巴细胞(Th)22细胞的含量,其关键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量及其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2的水平,探讨Th22细胞在SLE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SLE患者46例,健康对照组3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Th22细胞的比值,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22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组和非活动期SLE患者组Th22细胞比值、AhR mRNA及IL-2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组Th22细胞的比值显著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AhR mRNA、IL-2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Th22细胞比例与AhR mRNA及IL-22的水平均呈正相关,Th22细胞比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但IL-22水平和AhR mRNA水平均与SLEDAI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Th22细胞表达降低,提示改变或促进Th22细胞分化的上游或下游通路可能减轻SLE的免疫炎性反应,Th22水平可以作为SLE疗效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4月~2009年11月,我院应用Triport单孔多通道平台完成6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右侧4例,左侧2例,平均肿瘤直径2.2(1.5~4.0)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2例在剑突下增加1个5 mm套管。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出血80 ml;术后平均住院3.5(2~6)天。术后无明显手术瘢痕,美容效果良好。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3例。结论: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但操作难度较大,暴露欠佳,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腹腔镜手术,需要进一步研发新的手术器械以改善术中显露。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P53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MTT法检测TP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甲基特异性PCR检测TP对SMMC-7721细胞P53基因甲基化的影响,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MC-772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TP剂量依赖性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P<0.05),40 ng/ml时的抑制率达(73.5±3.02)%,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 ng/ml。TP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中DNMT1、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P<0.05,P<0.01);TP作用后P53基因的高甲基化被逆转,并呈剂量依赖性;TP可显著增强SMMC-7721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论:TP可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使P53基因去甲基化,促进P5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腹膜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的体外训练模型。方法:利用橡皮泥、金属夹、鱼鳔和猪输尿管模拟肾盂和输尿管,用5块木板搭建成腹膜后空间。利用此模型对6名住院医师和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10轮模拟训练,记录吻合时间,并评估吻合质量。结果:6名住院医师的吻合完成率从第一次的33%上升至最后的100%,吻合时间从(42.68±11.12)m in降至(23.27±7.69)m in,吻合质量则从(4.68±1.83)分升至(6.27±1.15)分。6名住院医师的吻合能力经过10轮训练后,已接近于3名未受过训练的高年资主治医师。结论:此模型简易且逼真,能较好地模拟腹膜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形术,不仅有效区分了不同水平的受训人群,而且明显提高了吻合水平,是初学者理想的体外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