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胡莹  耿力  刘灵巧  杨娇 《全科护理》2021,19(15):2026-2031
目的:基于Meta分析,提取有效数据,构建重症监护室(ICU)病人应激性高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Scopus、CBM、知网、万方、维普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1月15日全部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甄选合格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文献原始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基于临床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基于Meta分析得出9条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α+1.504X1-1.661X2+1.327X3-0.777X4-0.942X5-1.022X6+1.836X7+0.451X8+0.344X9.收集ICU住院的86例既往非糖尿病临床数据得出α=-0.426,使用SPSS 21.0绘制ROC曲线,计算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3,95%CI为[0.583,0.824].结论:基于Meta分析的结果构建ICU病人应激性高血糖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有效性较好,对快速识别ICU应激性高血糖高危病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LEL)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肿瘤病房符合标准的患者181例,根据是否发生LEL分为LEL组(n=41)和非LEL组(n=140),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发生LEL的风险预测模型纳入淋巴清扫(OR=10.683)、病理分期(OR=9.232)、腹腔冲洗液细胞学(OR=19.486)、下肢深静脉血栓(OR=12.008)、术后放疗(OR=4.636)共5个预测因子。模型公式:Z=2.369 × 淋巴清扫+2.223 × 病理分期+2.970 × 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486 × 下肢深静脉血栓+1.534 × 术后放疗-5.518。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71,Youden指数为0.578。模型验证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77,正确率为74.35%,提示其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LEL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测LEL的发生,可为护理人员早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李馨  耿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1):865-86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sIUFD)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sIUFD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绒毛膜(MC)双胎(31例),双绒毛膜(DC)双胎(59例)。分析不同绒毛膜性sIUFD存活胎儿的预后,sIUFD存活胎儿终止妊娠的时间、分娩方式等。结果:(1)sIUFD孕妇存活胎儿妊娠丢失14例(15.6%),其中流产6例,引产8例(胎死宫内5例,胎儿异常3例)。MC双胎存活胎儿胎死宫内、早产发生率高于DC双胎(P<0.05);两组间存活胎儿活产、新生儿窒息、转NICU、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现sIUFD后24小时内终止妊娠7例,其中2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存活胎死亡。MC双胎与DC双胎相比,发生sIUFD距分娩间隔时间较短(P<0.05),分娩孕周较早(P<0.05)。(3)新生儿窒息率、转NICU率、新生儿死亡率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双胎发生sIUFD存活胎儿发生胎死宫内及早产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明显增加,应加强监测。sIUFD不是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指征,阴道分娩并不增加新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探讨国产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1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LHRH-A500μg/d,皮下注射3个月。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FSH、LH、E2、P和T。结果:治疗后3例急性大出血者加用一般止血药,5天内出血停止,继之闭经。7例不规则出血者变为规律的周期性出血或闭经。4例有月经周期但出血量多者,出血明显减少或闭经。8例合并贫血,很快纠正。血清FSH、LH、E2和P受抑制。结论:LHRH-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好.副作用小,无肝损害。  相似文献   
76.
初步计算昆明地区孕妇夫妇及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六种基因突变类型(G1376T,G1388A,A95G,C102T,C592T及G392T突变)的频率。应用突变性扩增系统(ARMS)法筛查昆明地区孕妇夫妇及新生儿49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的G1376T,G1388A,及A95G突变。未定型者应用错配引物介导的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筛查C102T,C592T及G392T突变,所选病例经G6PD/6PGD比值法确证,结果:49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29例)中,检出G1376T10例,占20.41%,G1388A18例,占36.73%。A95G2例,占4.08%,未检出C1024T,C592T,G392T突变,剩余19例为未定型者,结果表明,ARMS法为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检测G6PD基因突变的方法,ARMS法与错配引物介导的PCR/限制性酶切分析法相结合,则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77.
78.
早期腹部抚触促进新生儿胆红素排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耿力  阮红霞 《护理学杂志》2006,21(19):20-21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黄疸有效安全的干预方法.方法 将足月行剖宫产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第2、3、4天进行腹部抚触.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第2~5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3、5天粪胆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腹部抚触能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索脐带附着方式及双胎间胎膜皱褶在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行产前检查并最后确诊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的孕妇13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产前超声检查,且被追踪到妊娠结局,其中TTTS组20例,非TTTS组11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彩色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带的附着方式及双胎间胎膜皱褶(孕15~17周)情况。结果:TTTS组脐带附着不一致发生率25.0%(5/20)高于非TTTS组8.6%(1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附着不一致者发生TTTS的风险高于脐带附着一致者(OR 3.553,95%CI 1.062~11.754)。脐带附着不一致预测TTT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91.4%、33.3%及87.6%。TTTS组和非TTTS组双胎间胎膜皱褶发生率分别为25.0%(5/20)和16.4%(19/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CDA双胎中,一胎儿中央附着,另一胎儿为边缘附着或帆状附着的,脐带附着不一致是TTTS发生的危险因素,脐带附着不一致预测TTTS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双胎间胎膜皱褶未显示出对TTTS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l5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PPP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胎盘植入的PPP 40例(研究组),单纯PPP 53例(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中前次剖宫产为未经阴道试产者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前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放置输尿管支架、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术中/术后输血、子宫切除及术后转入ICU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术前介入组与无术前介入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次剖宫产未经阴道试产是PPP患者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胎盘植入是PPP产后出血、术中/术后输血、子宫切除及术后转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介入未能显示减少了PPP胎盘植入患者术中出血量。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以降低PPP胎盘植入的发生率,PPP合并胎盘植入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前应多学科共同讨论,出血凶猛采取止血措施无效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重视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